
“健康之橋”計劃主要為北卡羅來納州亨德森縣和波爾克縣的低收入患者提供衛生服務預約,這一計劃作為免費診所、家庭醫學住院醫師教育訓練項目、國立健康中心和醫療補助管理計劃之間的合作項目,目前共招募名患者500餘名,緩解約50%的醫院就診壓力,并提高了超過2/3醫院工作效率。本文作者為北卡羅來納州亨德森縣和波爾克縣農村家庭醫學住院醫師項目負責人Bryan Hodge教授。
- 01-
創新舉措
傳統的基層衛生服務并未将支援社會、行為健康和醫療需求情況複雜的患者納入服務目标。 我們的“健康之橋”計劃為上述人群提供醫療團隊服務預約 (drop-in group medical appointments,DIGMA),團隊包括一名醫生、一名護士主管、一名行為健康顧問、同行支援系統、一名咨詢治療師和一名臨床藥劑師,為患者提供安全、友善的治療環境。其他服務還包括服務管理;藥物援助;以及交通、營養和社會支援。6年多來,我們招募了500多名患者,緩解了約50%的醫院就診壓力,并提高了超過2/3醫院效率。大多數患者在就診情況穩定後,就能夠過渡到傳統基層衛生服務的就診之中。
- 02-
機構和對象
我們的計劃作為免費診所、家庭醫學住院醫師教育訓練項目、國立健康中心和醫療補助管理的計劃之間的合作;主要針對北卡羅來納州亨德森縣和波爾克縣的低收入個人,他們大多沒有保險或醫療補助,并且對傳統基層衛生服務存在多種需求和就診困難情況。
- 03-
實施方法
我們最初的試點面向255名低收入、無保險患者,這些患者在上一年至少到當地縣醫院就診 6 次——以上225 名患者僅占全縣人口的 0.2%,但接受了50% 的無償住院治療。幾乎所有患者都患有嚴重的創傷或創傷後應激障礙,至少合并一種慢性疾病,以及未經治療的情緒障礙。
許多患者合并有藥物濫用和無家可歸情況。我們的模式專注于消除所有衛生服務障礙并建立一個安全、可預測的衛生服務來源,團隊将不加判斷地接收患者,幫助他們設定治療目标,并支援他們解決他們自己認為最緊迫的問題。患者可以免費參加任意數量的DIGMA,并在需要時獲得膳食或交通券。在DIGMA之間,患者可以緻電護士主管,護士可以直接聯系醫生解決急性問題。典型的1小時DIGMA涉及4 到9名患者,并以簡短的專注訓練開始。然後患者輪流向小組通報他們的進展和問題,并接受小組和衛生服務團隊的回報。為需要個人衛生服務的患者保留30 分鐘的時間。大多數患者在第一個月或第二個月至少每周使用一次 DIGMA,并随着病情的改善逐漸減少就診頻率。患者通常在9 到 12 個月内進入正常基層衛生服務。我們現在每年将大約 120 名患者納入每周 3 次的 DIGMA 中的任何一個。這項由贈款資助的計劃現已進入第六年,每位注冊患者每月的費用約為100 美元。
- 04-
學習情況
我們從這個項目中吸取了以下幾個教訓:有複雜需求的患者隻有在他們感覺受到重視和傾聽時才會參與到他們的衛生服務中。在我們了解患者身上發生的事情之前,我們并不真正了解如何支援他們。大多數情況複雜的患者都具有驚人的适應能力,并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堅持了下來。患者可通過社群合作感受到來自同齡人和團隊更強烈的支援感。這培養了責任感、希望和幫助他人的願望,通過幫助他人,他們也幫助了自己。這種改進需要時間和耐心,而且很少是線性發展的,此外,關系在各個層面都很重要。在DIGMA期間為整個團隊提供基于團隊的衛生服務,充分利用每個團隊成員的技能和經驗。患者可以告訴我們什麼是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并且可以讓我們重新了解我們大多數人最初進入衛生服務工作的原因。
FMCH相關優秀文章推送
在HRSA資助的衛生服務中心探索健康及臨床品質和結局與社會決定因素之間的關聯
衆所周知,社會決定因素會影響健康結局。雖然存在許多定義,但世界衛生組織将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定義為人類出生、成長、生活、工作和衰老的情況。既往研究表明,貧困、教育和住房等社會決定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大于基因、健康行為方式和衛生服務。通過将社群資料與臨床資料相結合确認和解決相關社會決定因素是一種可以改善健康結局的有效方法。研究者通過分析HRSA資助的衛生服務中心的橫斷面資料,探讨了服務區層面的社會剝奪對衛生中心臨床品質評估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高度的社會剝奪與較差的衛生中心臨床品質密切相關,特别是在臨床品質方面。具體地說,社會剝奪水準較高的衛生中心,其某些臨床品質結局越差,即使在針對衛生中心患者特征進行調整後也是如此,強調了在評估臨床結果時納入對社群環境特征的考慮重要性。研究者還提出了一種創新的方法,用于捕捉社群層面的社會剝奪,并探索其與健康中心的臨床品質評估的關系。
《中國全科醫學》雜志
2022年主題征文方向
1.全科臨床品質提升與發展
2.主動健康
3.全科科研方法學
4.内分泌方向(新型降糖藥物、脂肪肝、肥胖的藥物治療)
5.腦血管病方向(合并惡性良性腫瘤的腦血管疾病、腦小血管病)
6.消化方向(功能性胃腸病、發炎性腸病、營養和菌群)
7.心血管系統疾病方向(共病心血管疾病、心電監測助力基層醫療、高血壓、心房顫動)
8.呼吸系統疾病方向(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呼吸支援新技術、人工智能(AI)管理肺部疾病、睡眠醫學)
9.惡性良性腫瘤方向(惡性良性腫瘤基礎研究、惡性良性腫瘤診斷研究、惡性良性腫瘤治療與管理)
10.其他方向(睡眠醫學相關研究、中醫等)
投稿請登入《中國全科醫學》雜志官網:
https://www.chinagp.net
聯系我們
官方電話
010-63052088,83525550
0310-2067118,3158007
24小時熱線電話:15010211890
官方E-mail
官方網站
或 http://chinagp.yiigle.com/
專家/青年編委申請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