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男人因性而愛,而女人因愛而性。
那麼,到底是性重要還是愛重要呢?
有心理學家這樣說:
“男女相愛,性是絕對的基礎。
沒有性,愛是不完整的,而性的本質是一種交流的方式”。
孔子也說“食色,性也”。
香港作家陳冠中在《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書中寫道:
在香港,性是大事情;在這裡,性如吃飯睡覺。
興至則合,興盡則分,無所謂留戀,更無需占有。
沒有東西可以稍為儲存:
嶄新的房子馬上腐蝕,鐵一下生鏽,紅酒隔夜變酸。

在電影《金枝玉葉》中,張國榮飾演的音樂制作人顧家明和劉嘉玲飾演的歌星玫瑰就是一對有性無愛的“金童玉女”,他們因為工作環境使然,是被塑造出來的童話愛情。
《金枝玉葉》是由陳可辛執導,張國榮、劉嘉玲和袁詠儀主演的愛情電影,于1994年暑期在香港上映,并獲得當年暑期票房冠軍。
該片講述了著名音樂制作人顧家明與他一手捧紅的歌星玫瑰本是男才女貌、天造地設的一對金童玉女,但他們卻漸漸貌合神離,互相走不進對方的内心,直到“第三者”女扮男裝的林子穎(袁詠儀飾演)的到來,擊碎了他們愛情童話的泡沫,令他們不再束縛對方,各自追求自己想要的未來生活的故事。
01、玫瑰:我是怎樣地愛你?讓我逐一細算
根據古代哲學和古代文學的有關觀點,社會哲學家約翰.艾倫.李、心理學家亨德裡克等人确認了愛情的三種基本形式:
情欲之愛---充滿自我展露的浪漫激情的愛。
遊戲之愛---視愛情為無需負責的遊戲。
友誼之愛---如友誼般的感情。
它們就像三原色一樣,組成不同種類的次級愛情形式。
心理學家羅伯特.斯滕伯格認為愛情是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三邊分别是:激情、親密和忠誠。
激情之愛是深情的、極富激情的愛,也是強烈渴望和對方在一起的一種狀态。
就像其他激動的情緒一樣,激情之愛也包含着情緒的急轉突變,忽而興高采烈,忽而愁容滿面;忽而心花怒放,忽而傷心絕望。
可以說電影中玫瑰和家明的愛情童話更像是玫瑰一個人的激情之愛。
玫瑰,人如其名:妩媚、豔麗,風情萬種,但也是帶刺的玫瑰。
影片一開始就表現出玫瑰和家明作為戀人的種種不合:
一邊是玫瑰獲得最佳歌手的頒獎典禮,但家明缺席,他是連自己獲獎也不去的,而玫瑰卻借着頒獎典禮激動地向家明隔空示愛。
另一邊則是家明沉浸在陪伴父親曾經的樂隊,不亦樂乎。
當家明準備一大束鮮紅的玫瑰要去哄玫瑰時,樂隊的叔叔卻說:
“你一碰到玫瑰就打噴嚏,回到家裡,碰到你那個女人不從早打到晚啊!
換一個吧!”
一句話,似乎一語成谶(戲言成真)為後面劇情做了鋪墊。
接着,在外風光無限的玫瑰卻連睡覺都要化妝才能有信心挑逗家明,又會為家明的一句話而使性子發脾氣,倆人溫存過後,家明提議去非洲,而玫瑰卻絲毫不理會家明對非洲之行的憧憬和規劃,獨自說着自己喜歡歐洲,要去巴黎購物。
倆人比尬聊還尴尬。
從電影開頭的10多分鐘便已經表明,這對金童玉女般的戀人感情已經岌岌可危了,隻差捅破那層玻璃紙了。
玫瑰是家明從酒吧發掘的歌手,經過家明的培養和訓練,她成為了一個出色的歌星,名氣更在家明之上。
他們的相愛一時成為樂壇乃至整個娛樂圈的佳話。
可是玫瑰心裡很清楚,她愛家明但她也有自己的人生軌道,而她作為家明的一個“作品”,她不想隻被當作作品,但她又走不進家明内心,她隻能通過一系列“作”來束縛家明,卻令倆人更加尴尬,越走越遠。
就像家明表白玫瑰時送的音樂卡片,玫瑰很珍惜卻隻有在跟家明吵架後才會打開看,因為她對這份愛根本不确定,也怕曲終人散。
玫瑰為了氣家明,故意勾搭别的男人,卻換來家明一句:
“你找這麼一塊料跟我比”!
足以證明玫瑰并不懂家明。
在電梯中,因為電梯故障,家明害怕,而玫瑰卻無視。
與其說玫瑰對家明是愛情,不如說是感恩更恰當,因為是家明成就了她,沒有家明就沒有她的今時今日,但卻不是他們内心所憧憬的愛情。
這樣的愛很累,是以家明連創作的靈感都沒有了,隻能通過選秀來移情。
于是林子穎作為選秀歌星闖入并打亂了他倆的生活。
02、林子穎:等待愛情的“男孩”
林子穎是玫瑰和家明的超級粉絲,超愛玫瑰,很了解家明,因為玫瑰對家明的激将法,“女扮男裝”的林子穎誤打誤撞成為了家明新簽約的平民歌星。
林子穎很普通,但經過一段時間訓練,也能跟玫瑰一起深情合唱。
她的單純開朗和不做作不僅博得玫瑰歡心,也赢得家明的好感。
她本就是玫瑰和家明的真愛粉,超級羨慕他們的童話愛情,也十分憧憬他們這樣的愛情。
但當她住進顧家明的家裡後發現,原來玫瑰和家明并沒有同居,而是分開住在上下樓的。
而玫瑰很多心裡話卻隻能跟林子穎說,隻有林子穎願意陪伴着她、取悅她,發現她的優點和欣賞她的各種美好。
家明正在為自己沒有靈感而懊惱,卻因為林子穎的到來激發了創作靈感。
原本林子穎對家明并沒有非分之想的,但她懂了家明,十分欣賞家明的才華和人品。
情在倆人的接觸中漸漸滋生了。
同樣是因為電梯故障,家明和林子穎正好都在電梯裡,家明仍然是恐懼和害怕,林子穎雖然也害怕但沒有像玫瑰那般無視,反而用自己假裝男人而随身帶的熒光棒來哄家明,倆人還一起通過說繞密碼和跳舞來緩解恐慌。
當家明聊到要去非洲大草原時,林子穎發自真心的興奮以及配合着家明的各種想象,倆人可以說是相當默契。
林子穎對家明的感情轉變來自歌曲《追》。
“有了你,即使平凡,卻最重要”。
林子穎構思了4年,才做出四句,家明聽到後,接着林子穎的創作完成了歌曲。
一瞬間,太多東西湧動,擋不住林子穎愛上家明。
可是單純的林子穎不想破壞家明和玫瑰的感情,而且她的身份還是個男人。
于是一系列尴尬也開始了。
玫瑰為了試林子穎的性取向而色誘她,家明強忍着對林子穎的好感而冷落她,還一度以為自己愛上了男人。
愛情啊愛情!
真叫人着魔!
不得不說,林子穎和家明是合适的,他們互相欣賞,志趣相投,配合默契。
結語:你若懂我,該有多好
電影中顧家明多次說到想過平平淡淡的生活,就像影片開頭他為了安撫吵架的叔叔們而唱的歌曲《今生今世》。
可是玫瑰并不了解他,因為玫瑰很享受她目前的光鮮亮麗的生活。
其實他們隻是不合适,無關其他。
而林子穎也是想要一份平平淡淡的愛情,細水長流。
“一追再追,追蹤一些生活最基本需要,原來早不缺少......
有了你,即使平凡,卻最重要”。
一首《追》已經道出了林子穎和顧家明相同的人生觀。
就像美國作家梭羅在《瓦爾登湖》中告訴我們的:
我希望每一個人都非常謹慎地找到并追随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他父親的或是母親的或鄰居的生活方式。
人啊,不要用世俗的成功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人吧。
不要以複雜的方式來解決簡單的問題。
林子穎和顧家明都是以追求愛情為生活方式的,是以他們挺合适。
就像片頭講到的是性重要還是愛重要?
家明愛上林子穎後,一直以為林子穎是男人,他甚至對自己的性取向産生了懷疑,可見性和愛同等重要。
但影片最後,林子穎穿着裙子去找家明時,說自己是女人後,家明一句“不管你是男是女,我隻知道我喜歡你”。
則說明,愛還是更重要的呢!
因為家明已深深愛上了林子穎。
唯深愛可以不顧一切吧!
人啊,總是沖突的,不是嗎?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