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陶寺“朱書陶文”的另解

作者:骨玉文化

陶寺“朱書陶文”的另解 淺析

梁堅

陶寺“朱書陶文”是早于甲骨文的文字,對于研究文字的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陶寺“朱書陶文”的另解

陶寺“朱書陶文”

陶寺朱書的兩個字元,經專家們研究認為,其中的一個字為“文”,另外一個有“堯”“易”“命”等多種解釋。

然而筆者結合民間藏品,與博物館藏品對比研究認為;陶寺“朱文”另有其解。

一、與“朱文”相似的民間藏品

陶寺“朱書陶文”的另解

朱書陶文與草原骨砣文與半坡陶文

陶寺朱書陶文,與草原骨砣文和半坡陶文十分相似,草原骨砣文發現于内蒙古中南部的草原,共發現了一百多個早期的文字元号,年代早于甲骨文,但由于是民間發現收藏,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骨砣文,砣刻于骨管之上,筆者認為;骨管是先民祈求祭拜生命的祭祀器,上面的字元是巫師與神靈溝通的咒語。

朱書陶文用朱紅,書寫于陶扁壺之上,距今以有4300年左右,在那個年代會寫字元,而且用朱紅書寫,應該是巫師給祭祀器上寫的咒語,

故而認為;陶寺扁壺應是祭祀器,朱書應是向神靈祈求的咒語字元,不應該是專家們認為的人名或地名。破解了朱書的含義,也就知道了陶寺先民向神靈祈拜的内容了。

破解朱書的含義

能證明遠古文明的證物少之又少,大部分都保留于民間。朝陽市的德輔博物館,收藏有一件小河沿文化的骨祖。

“骨祖表面滿布紋飾,有正反三角紋和“蛙紋”,第一隻蛙前肢前伸,其餘五隻緊随其後并互相疊壓。上面刻畫的三角紋應為“女陰”的象征,“蛙紋”則代表多子的夙願,反映了原始宗教中,生殖崇拜是重要的内涵思想之一。而分别代表着女陰的三角紋、蛙紋和男性生殖結合的刻劃,也是甲骨文前身象形文字元号的實證。彌足珍貴”。這段引用了,西安峰老師對骨祖的介紹(在此感謝)。

陶寺“朱書陶文”的另解

朝陽市德輔博物館 骨祖

華夏早期先民的生殖崇拜,是對生命的祈求和祭拜,“生命祈拜”是華夏文明發生發展的本源。

“生命祈拜”包括的範圍很廣泛,包括早期的“生殖祈拜”、“生育祈拜”、“人或動物的交媾祈拜”、“對生命圖符的祈拜”等。

陶寺“朱書陶文”的另解

朱書陶文、甲骨文的“交”、與骨祖上的“蛙紋”

骨祖上的“蛙紋”互相疊壓,應是交狀,先民刻交狀的“蛙紋”于骨祖上,應是對“交媾的祈求與祭拜”以祈求多子。“蛙紋”在我國各地的新石器遺址多有出現,

甲骨文是象形符号,德輔博物館骨祖上的“蛙紋”,内涵是“交媾”,應是“交”字的象形符号。

陶寺“朱書陶文”的另解

夏家店文化 蛙紋“交申”骨簽

“交申”骨簽與德輔博物館的“骨祖”紋飾相似,刻有“三角紋”,也有11個“蛙紋”,骨簽的頂端刻有“申”字元。連續的11個“蛙紋”互相疊壓,呈交狀。

陶寺“朱書陶文”的另解

蛙紋“交申”骨簽、伏羲女娲交尾圖、“交”字

新石器時期的“蛙紋骨祖”、“蛙紋交申骨簽”,與漢代的“伏羲女娲交尾圖”,表象及含義相似,應有傳承關系,

對“蛙”生育能力的崇拜,傳承演化為後期人性化的,造人之神女娲,“娲”即是“蛙”。

伏羲女娲交尾圖,是遠古“生命祈拜”的傳承圖,内含是“人或動物的交媾祈拜”,以祈求繁延生命。

圖中尾的交叉,與“蛙紋”的交叉,應表示相同的内涵,即表現的是"交"。

從骨祖“蛙紋相交”的象形圖幅,與朱書陶文的對比分析;筆者認為:朱書陶文應是“蛙紋相交”的簡化記法,應讀譯為“交”。

陶寺“朱書陶文”的另解

1朱書陶文,2甲骨文的“入”字,3“交”字

2)從字形的結構分析;朱書陶文的上面是甲骨文的“入”字,下面是交叉符号“X”,筆者認為:朱書陶文應是早期文字“交”字一種寫法,應讀譯為“交”。

朱書陶文的另一符号解讀

陶寺“朱書陶文”的另解

朱書陶文(二)

此圖,上繪一圈紋,下一橫線,在下是己形圖案,被專家們認為是“堯”“易”“命”等字,

筆者認為;朱書陶文(二),不是一個字,而是一個“生命祈拜”的圖符。

陶寺“朱書陶文”的另解

朱書陶文(二)與祭拜圖與“祝”字

朱書陶文(二),上面的圈紋代表的不是太陽,而是生命的門戶牝器。

中間一橫代表供桌。

下面一人在祭拜。

類似這樣的圖符在岩畫中有見。

陶寺“朱書陶文”的另解

朱書陶文與岩畫中對牝器的祭拜

朱書陶文與岩畫中的圈紋,都應是祭拜牝器以祈求生命的圖符,不是“太陽崇拜”,“太陽崇拜”要晚于“生命祈拜”。

牝器是母性或雌性的生育器官,是生命的門戶。

先民對牝器的祭拜是原始“生命祈拜”的主要形式。

對牝器的祭拜器物有;玉貝、石璧、骨璧、玉璧等。

祭拜圖符有;貝紋、旋渦紋、多圈紋、圈紋、等。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陶寺扁壺是祭祀器,兩個字元

一個是;早期的文字“交”字,内涵是對“交媾的祭拜”,以祈求神靈降下健康的生命。

另一個是;祭拜牝器的圖符,内涵是對生命門戶的祭拜以祈求神靈降下健康的生命。

這種祈求生命内涵的解釋,符合于4300年前的那個時期,的主體祭祀和祈拜形式。

“交”字産生的曆史

陶寺“朱書陶文”的另解

朱書陶文與草原骨砣文與半坡陶文的 “交”字

通過對朱書陶文的淺析,筆者認為;上圖中草原骨砣文與半坡陶文的字元是“交”字。在六千多年的仰韶文化時期,已經有了祈求繁延生命的交媾祈拜,并且有了文字“交”字。

草原骨器時代的骨砣文,與半坡陶文年代相似,但并非是單字出現,骨砣文以有單字、雙字、三字、四字的詞句出現,共發現了一百多個早期的文字元号,是華夏文明六千多年前以有文字的證據。

(以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原創不易轉載内容請注明出處)

(部分圖檔來源于網圖,再此感謝)

作者簡介

梁堅:内蒙古標頭人

内蒙古標頭九原博物館理事會副理事長

人社部注冊藝術品評估鑒定師

市區級骨雕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著有《草原—骨器時代》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