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六國時期-亂世皇帝劫:1、成漢諸帝㈠

作者:曆史驿站

西晉末年,各族人民紛紛起義,各少數民族的上層分子亦乘機起兵,建立起割據政權。從公元304年劉淵稱王起,計有匈奴族建立的前趙、北涼、夏,鮮卑族建立的前燕、後燕、西秦、南涼、南燕,羯族建立的後趙,氐族建立的前秦、後涼,羌族建立的後秦,漢族建立的前涼、西涼、北燕。這15個北方國家加上巴氐族在西南蜀地建立的成漢國,史稱“十六國”。另有冉魏、西燕與北魏的前身代國,一般不包括在十六國内。在這期間,氐族前秦曾一度統一了北方。公元383年,前秦天王苻堅進攻東晉,慘敗于淝水,北方重又分裂。公元386年,鮮卑族拓跋珪(音guī)建立北魏。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重新統一了黃河流域,十六國時期遂告結束。在這短短的130多年間,稱王稱帝的竟達86人,平均不到兩年就産生了一位新帝王。那麼,他們的結局又如何呢?

1、艱難創業的李特、李流兄弟

俗話說:“天下未亂蜀先亂。”西晉末年天下大亂,早在匈奴族劉淵起兵之前,巴氐族李氏兄弟就已起兵反晉、建立割據政權了。隻是因為處于巴蜀偏僻之地,對全局影響不大而已。

十六國時期-亂世皇帝劫:1、成漢諸帝㈠

李特(?~303年)

巴氐族又稱“賨(cóng叢)人”。 賨人李特,其先世原居巴西郡宕渠地區(今四川渠縣東北),東漢末年張魯在漢中宣傳五鬥米道時,移居漢中。曹操定漢中,李特的祖父李虎等再遷居略陽(今甘肅靜甯),因号巴氐。李特的父親李慕,生下李輔、李特、李庠(音xiáng)、李流、李骧兄弟五人,“皆銳骁有武幹”(《華陽國志·李特雄期壽勢志》)。晉惠帝元康末年,因連年兵荒馬亂,李特兄弟随秦雍地區數萬家饑民流入蜀中各地。途經劍閣時,李特左顧右盼,歎息道:“劉禅占據着如此險峻的地勢,竟然自縛投降,難道不是一個庸才麼!”同行的流民首領閻式、趙肅等一邊跟着贊歎,一邊暗暗佩服李特有雄心壯志,果然不同凡響。其實,亂世之中,像李特這樣具有“雄心壯志”的人多着呢,益州刺史趙廞(音xīn)就是其中之一。趙廞看中了李特兄弟的才幹,将他們收羅帳下。正在這時,晉廷征調趙廞回洛陽擔任“大長秋”一職,即皇後宮總管,而令成都内史耿滕接任益州刺史。其時皇後賈南風剛剛被殺,而趙廞是賈南風的親戚,接到征調令後,一則心中害怕,不敢回京;二則眼看着晉廷已經衰落,正有割據蜀地的打算,怎肯輕易離開而就任一個有職無權的什麼“大長秋”?于是趙廞便開倉赈濟流民以收買人心,對李特兄弟自然更加優待。

十六國時期-亂世皇帝劫:1、成漢諸帝㈠

李流(248年~303年)

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趙廞殺死耿滕,自稱大都督、大将軍、益州牧,事實上已經背叛了西晉王朝。由于擔心晉廷讨伐,趙廞任命李庠為威寇将軍,率軍去斷絕北道,以阻止晉軍入川。李庠素有“東羌良将”之譽,頗有軍事才幹,趙廞眼看着他“部陣肅然”,怕他日後難以控制,猜忌之心頓起;其心腹杜淑與張粲又乘機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你怎能把兵權交給一個氐人呢?”恰在此時,想摸清趙廞意圖的李庠偏偏來勸他說:“明公應天時,順人心,完全可以像商湯王、周武王那樣,平定天下,改朝換代,區區川蜀之地又算得了什麼呢!”這不就是趙廞的最高理想與最終目的麼?可是此刻他卻擺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樣,怒斥李庠道:“這難道是身為人臣者應該說的話麼!”立即以大逆不道的罪名,殺掉李庠“及其宗族子侄三十餘人”(《晉書·李特載記》)。李特兄弟不在成都,趙廞擔心他們替李庠報仇,派人去安撫他們說:“李庠說了不該說的話,理應處死,與你們兄弟并不相關。”一邊封李特兄弟為督将,一邊另派部屬費遠等率領一萬餘人去截斷北道。“兄弟并不相關”麼?那你為什麼又殺了李庠的宗族子侄三十餘人?李特兄弟難道就這麼容易哄騙麼?就在費遠等人抵達綿竹(今四川德陽)時,李特率領七千餘人乘夜發動突然襲擊。費遠軍頓時亂作一團,李特又乘勢放火,費遠軍傷亡十之八九。李特乘勝進攻成都。成都城裡,趙廞的另一個心腹許弇(音yǎn)請求擔任巴東監軍,杜淑與張粲卻堅決不同意。許弇一怒之下殺掉杜、張二人,自己卻又被杜、張二人的侍從殺死。趙廞内部如此惡鬥,還有什麼力量抵禦外敵?是以李特的軍隊還沒到,其手下的文武僚屬們已紛紛棄城而逃。趙廞與妻兒乘小船逃到廣都(今四川雙流),被自己手下的人殺死。李特進入成都後,一邊宣布趙廞的罪狀,一邊毫不客氣地縱兵大掠。

不久,晉廷派平西将軍羅尚為益州刺史,讓他與廣漢太守辛冉等率軍入蜀。

十六國時期-亂世皇帝劫:1、成漢諸帝㈠

羅憲(218年—270年)

李特知道此刻還沒有實力與晉廷抗衡,便與弟弟李骧前往迎接,并獻上寶物。羅尚大喜,任命李骧為騎督。李特又派李流準備牛酒于綿竹犒賞晉軍。沒過多久,朝廷指令蜀中流民仍然傳回秦、雍等地。恰巧李特的哥哥李輔起初留在家鄉,此時剛剛入蜀,對李特說:“中原地區一片混亂,怎麼能夠回去?”李特想想有理,主觀上便産生了雄據巴、蜀的意圖。偏偏客觀上又為他的這種主觀意圖提供了可能性:晉廷因為李特有攻滅趙廞的功勞,封他為宣威将軍、長樂鄉侯;封李流為奮威将軍、武陽侯;其餘那些有功的将士自然也都有封賞。可是那個辛冉卻想将攻滅趙廞的功勞據為己有,是以把朝廷的任命暗中擱置,你想,李特兄弟及其手下的那些流民們焉能不怨?而羅尚呢,又催逼着流民們趕快動身,限期于七月出發,傳回各自的家鄉。這些流民散居于川中各地,替當地人打短工混口飯吃,他們都希望秋收之後結算了工錢再回去,而這個青黃不接之時,雨季又快來臨,他們一則無路費,二則誰願意多雨季節在“難于上青天”的蜀道中跋涉?是以被州郡官員一逼迫,人人愁苦,個個埋怨。而辛冉又向羅尚建議:那些流民首領在攻滅趙廞時都搶劫了太多的東西,應在遣散途中設立關卡,嚴加搜查,不能讓他們把财物帶走。羅尚覺得有理,便依言在梓潼等地設立關卡,專門搜查流民攜帶的金錢财物。那貪婪而又殘暴的辛冉甚至早已準備要殺掉流民首領,以奪取他們的金銀财寶。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李特兄弟多次向羅尚等請求寬限時日,衆流民對他們非常感激,更把李特兄弟看作自己的倚靠,都去向他們求助。李特就在綿竹建立大大的營寨,收容各地的流民,并派人直接去向辛冉請求寬限時日。辛冉大怒,指令于大街小巷張貼告示,通緝李特兄弟。李特卻派人将告示撕下來,改成“能斬送略陽、天水等六郡流民首領閻式、趙肅等人的,一顆人頭賞布百匹”。這樣一來,流民們更加恐懼,投奔李氏兄弟的也越來越多。不到一個月,李特已經收容了兩萬多人,李流也收容了數千人。

(《高處不勝寒——皇帝與他的後妃兒女們》系列之139)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