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社科動态 | 謝有順:重溫《北韓戰争》,看世界變局裡的中國力量

作者:蔡斯 說
社科動态 | 謝有順:重溫《北韓戰争》,看世界變局裡的中國力量

這場爆發于1950年的戰争是二戰之後的首次大規模國際局部戰争,被稱為新中國的“立國之戰”。《北韓戰争》便是一部祥實講述這場戰争的紀實性文學作品。在講座中,謝教授從史料收集運用、具體曆史事件分析、曆史人物描述三個方面,為讀者們梳理了北韓戰争始末。

謝教授認為,《北韓戰争》一書中,不僅有對真實曆史的記錄,也有作者合理的文學想象,實作了文學性與真實性的平衡,讓這本書有血有肉有可讀性,既能夠真實還原曆史,又不失生動地展現感性場景,這是它不同于曆史著作的地方。而其中第一手資料的收集整理是曆史書寫最重要的部分。對北韓戰争學術研究的重大突破,便是著名學者沈志華教授在前蘇聯獲得的解密檔案。正是有了這些珍貴的曆史資料,我們才能對北韓戰争有更加深入的認知。

謝教授說,從曆史角度看,北韓戰争從“三八線”上開始又回到“三八線”結束,似乎是平局,但對新中國而言,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是一場無可争議的“勝利”。正如彭德懷元帥所說“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隻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複返了。”

《北韓戰争》一書中不僅有對戰争緣起、重要戰役的細緻描寫,也有對毛澤東、彭德懷、麥克阿瑟等主要曆史人物的生動刻畫,還有對普通志願軍戰士感人故事的精彩講述,兩種書寫交疊,呈現出真實鮮活的曆史,在讀者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紅色記憶。

現場聽衆中有不少中國小生,對此謝教授表示,“在義務教育階段,就應該讓孩子多玩起來,隻有在一個輕松積極的狀态下學習才能更有效。”他認為,在國家“雙減”政策下,對于孩子們空餘出來的時間,家長應該鼓勵他們自主閱讀,除了學校要求的書目外,要引導孩子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甚至是跨越年齡段的名著,這有助于提升閱讀能力、分析能力、寫作能力和認知能力,受益一生。他不贊成簡單的快樂閱讀,而是建議引導孩子讀“有難度”的書,“在反複閱讀中學會克服困難,能力才會得到大跨越的提高”。

對于紅色經典書籍的閱讀,謝教授認為重溫曆史是為了關照現實、警戒當下。“以史為鑒,學史明理。開展紅色曆史教育對于年輕人十分重要,但方式可以多種多樣,而且需要有人加以引導、解讀和啟發,在潛移默化中展現文化的影響力。”

通訊員 孫旭東 許琦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陳文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