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世平資助劉備,真的是因為劉備的個人魅力無法擋嗎?|解三國3導讀商人介入政治:成為左右政局的操盤手爛船也有三斤釘:東漢政權腐而不朽結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導讀</h1>

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赀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衆。—《三國志·先主傳二》

公元184年,張角與信徒約定在三月五日(後提早至二月),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号起兵反漢,史稱黃巾起義。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内,黃巾軍在全國七州二十八郡發難,一度勢如破竹:所到之處均州郡失守、吏士望風而逃,一時間天下震動,京都不安。

張世平資助劉備,真的是因為劉備的個人魅力無法擋嗎?|解三國3導讀商人介入政治:成為左右政局的操盤手爛船也有三斤釘:東漢政權腐而不朽結語

漢靈帝本以為黃巾軍隻是一群烏合之衆,不足為慮,沒想到黃巾軍竟能勢如破竹。于是在慌亂之中連下四道聖旨:一是封大舅子何進為大将軍,率羽林軍鎮守京都;二是下令在函谷關等京都關口,設定都尉駐防;三是派皇甫嵩等人率精兵讨伐黃巾軍;四是招募天下豪傑參加讨伐黃巾軍的軍事行動,承諾論功行賞。劉備就是抓住此次機會,率領手下人馬加入到讨伐黃巾軍的隊伍中,開始了其軍事生涯。

劉備雖然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但到了他這一代,早已家道中落,根本上是除了姓以外,其它都跟東漢宗室不沾邊了。而雪上加霜的是,劉備父親又早逝,失去生活來源的劉備母子為了生活,不得不以織席販履為業。

張世平資助劉備,真的是因為劉備的個人魅力無法擋嗎?|解三國3導讀商人介入政治:成為左右政局的操盤手爛船也有三斤釘:東漢政權腐而不朽結語

劉母用織席販履掙來的錢,讓劉備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盧植為師學習。但劉備卻無心向學,反而喜歡結交豪傑,整天和一幫人飙馬遛狗,結伴出遊。而在看到朝廷的招募告示後,劉備雖然有心參加讨伐黃巾軍的行動,以建功立業,但是,他身邊雖然不乏追随者,但卻沒法籌集到組建一支武裝力量所需的資金。正在躊躇之間,在涿郡販馬的中山大商人張世平、蘇平卻慕名而來送上重金,解決了劉備的燃眉之急。

那麼問題來了,張世平、蘇平為什麼要資助劉備呢?難道真的是因為劉備的個人魅力無法擋嗎?

張世平資助劉備,真的是因為劉備的個人魅力無法擋嗎?|解三國3導讀商人介入政治:成為左右政局的操盤手爛船也有三斤釘:東漢政權腐而不朽結語

所謂一葉知秋。事實上,從張世平、蘇平資助劉備這件事中,我們可以一窺當時東漢的真實國情。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4">商人介入政治:成為左右政局的操盤手</h1>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實行的是土地私有制度。人們以家庭為機關,過着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生活,這就是小農經濟。

小農經濟是封建王朝的基本經濟政策。因為小農經濟是國庫糧倉充盈的保證,而糧食是封建王朝最重要的物資,是社會穩定的定海神針。是以,為了確定農民不離開土地跑去經商,進而造成士荒廢,封建王朝長期執行重農抑商政策。結果造成封建社會中商人雖然有錢,但社會地位卻很低。

張世平資助劉備,真的是因為劉備的個人魅力無法擋嗎?|解三國3導讀商人介入政治:成為左右政局的操盤手爛船也有三斤釘:東漢政權腐而不朽結語

但是,有道是有錢能使鬼推磨。手握資源(錢财)的頂級商人們,為了提高自身的社會地位,他們除了通過土地兼并的方式成為大地主(豪強)外,還想方設法要進入封建王朝的權力中樞,甚至是成為能左右皇帝決策的人。如戰國時期的大商人呂不韋,他抓住機會投資(扶持)處于低谷期的異人,用金錢開路讓異人最終當上了秦國的國君,進而實作了權傾天下的目的,也為商人從政樹立了标杆。

在呂不韋的啟發下,後世商人的參政意識大大加強,而且他們所采取的手法也與呂不韋雷同:隻要看準目标,就不顧一切地砸錢,那怕賠上整副身家也在所不惜。

張世平資助劉備,真的是因為劉備的個人魅力無法擋嗎?|解三國3導讀商人介入政治:成為左右政局的操盤手爛船也有三斤釘:東漢政權腐而不朽結語

東漢政權就是在大商人、地主的支援下建立的。劉秀雖然是劉邦的九世孫,但由于“推恩令”的存在,到了他父親劉欽這一輩,隻是濟陽縣縣令這樣的小官員了。而在劉秀9歲時,劉欽就病逝了,劉秀兄妹隻好跟着叔父劉良以耕種為生。最後,在大商人、地主的鼎力扶持下,劉秀異軍突起,建立了東漢王朝。

而劉備的出身與劉秀相似,同樣是沒落的宗室子弟。是以,在有識商人的眼中,劉備也是“奇貨可居”的合适人選,是一個值得投資的對象。是以,張世平、蘇平肯向當時還默默無聞的劉備捐資就不奇怪了:他們是在有意識地進行投資,而不是無的放矢的施舍。

張世平資助劉備,真的是因為劉備的個人魅力無法擋嗎?|解三國3導讀商人介入政治:成為左右政局的操盤手爛船也有三斤釘:東漢政權腐而不朽結語

事實上,在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正是頂級商人們左右着局勢的走向。劉備是得到張世平、蘇平的資助,才得以起兵參加讨伐黃巾軍的軍事行動,後又是得到徐州土豪麋氏家族的極力支援(聯姻),才有機會從群雄之中崛起;而曹操當初則是在陳留富商衛臻的資助下,才具備了參加讨董聯軍的資格;同樣,孫權父子也是依靠江東财閥(士族)的支援,才最終在江東站穩了腳跟。

綜上所述,在呂不韋的影響下,商人們的參政意識大大增強。他們先是在劉秀建國的過程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後又在東漢末年全面介入政治,成為左右當時政局的操盤手。

張世平資助劉備,真的是因為劉備的個人魅力無法擋嗎?|解三國3導讀商人介入政治:成為左右政局的操盤手爛船也有三斤釘:東漢政權腐而不朽結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5">爛船也有三斤釘:東漢政權腐而不朽</h1>

黃巾起義醞釀時間長達十五年以上,是一次經過周密計劃、長期準備的農民起義。雖然最後因叛徒告密,不得不比原計劃提前一個月發難,但由于之前準備充分,黃巾軍仍能夠在一個月的時間内,在全國七州二十八郡發起進攻,打了東漢朝廷一個措手不及。

漢靈帝沒想到黃巾軍聲勢如此浩大,一時手足無措。但在短暫的慌亂之後,他迅速反應過來,首先調集重兵把守住通往京都的各個關口,後又緊急招募民間義士,并诏令北地太守皇甫嵩、北中郎将盧植、右中郎将朱儁調發全國精兵,兵分三路進剿黃巾軍。

張世平資助劉備,真的是因為劉備的個人魅力無法擋嗎?|解三國3導讀商人介入政治:成為左右政局的操盤手爛船也有三斤釘:東漢政權腐而不朽結語

在以皇甫嵩為首的東漢官軍,以及劉備為代表的民間武裝力量的夾擊下,黃巾軍暴露出決策層戰略能力不足,以及缺乏軍事人才的緻命軟肋。更糟糕的是,在雙方鏖戰正酣的關鍵時刻,黃巾軍的精神領袖張角卻不幸病死,這沉重地打擊了黃巾軍的士氣。最終,僅僅堅持了不到九個月的時間,黃巾軍的主力就被東漢官軍采取各個擊破的方法打敗。

綜上所述,漢靈帝時期,東漢王朝雖然存在土地兼并現象嚴重,民不聊生的問題。但是,此時的東漢王朝卻是腐而不朽,仍具備強大的凝聚力,這,就是以張世平為代表的富商(地主)不願倒向黃巾軍,而是扶持反抗黃巾軍武裝力量的原因之一。

張世平資助劉備,真的是因為劉備的個人魅力無法擋嗎?|解三國3導讀商人介入政治:成為左右政局的操盤手爛船也有三斤釘:東漢政權腐而不朽結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6">結語</h1>

東漢王朝是建立在軍閥+商人(地主)強強聯手的基礎之上的。是以,東漢的統治者對商人、地主階級特别寬容,這就為商人參政提供了絕佳的機會。而張世平、蘇平為了複制呂不韋當年的成功,就重金資助當時雖鋒芒未露,但卻擁有皇室血統的劉備。

另外,黃巾軍所到之處燒毀官府,趕土豪,搶富商,這直接動了地方豪強、商人們的奶酪,進而成為這些既得利益者們的眼中釘。而作為富商的是張世平、蘇平等人也是黃巾軍搶劫的對象,是以,為了自保,他們就資助民間反黃巾軍的武裝力量,而劉備正是民間反黃巾軍的武裝力量之一。

再者,漢靈帝時期的東漢王朝,雖然政治腐敗,但還遠未到分崩離析的地步,靈帝振臂一呼,天下仍應者雲集。在這種情況下,聰明如張世平、蘇平等商人自然不可能支援毫無勝算的黃巾軍,而扶持劉備這種潛力股,讓他是打黃巾軍,就成為張世平、蘇平的最佳選擇。

是以,張世平、蘇平無償資助劉備,并不是因為劉備個人魅力無法擋,而是當時國情的真實反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