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朔評魯迅:沒見過世界文豪隻寫這點東西,忘掉他,才能重新發力棄醫從文新生作家抨擊結語

作者:芝芝之文藝
王朔評魯迅:沒見過世界文豪隻寫這點東西,忘掉他,才能重新發力棄醫從文新生作家抨擊結語

“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

要說到如今知名度最高的名人,那魯迅必定是其中之一了。

因為其文字在抨擊社會的時候實在太過尖銳,一針見血成為魯迅發言的特征,很多人在發表言論時為了增加這句話的可信度,也總愛加上一句“魯迅說”。

王朔評魯迅:沒見過世界文豪隻寫這點東西,忘掉他,才能重新發力棄醫從文新生作家抨擊結語

然而作為一個文藝“憤青”,魯迅去世這麼多年之後,也并不是沒被别人“噴”在,這人不是别人,而是憑借自己一己之力提高整個文學作者們收入的王朔,魯迅怎麼得罪他了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棄醫從文</h1>

關于魯迅的生平我們并不陌生,他的人生是似乎随便拎出一段就能講個段子,例如他人生的一大轉折經曆棄醫從文,被後世不少網友用來形容學醫到底有多難,連魯迅都堅持不下去,更何況我呢?

話是這麼說,但是魯迅自然不是因為學醫困難才放棄的,當時的國情與現在不同,魯迅這才不得不改變戰略“先救國,再救人。”

以筆代戎後的魯迅,寫出的文字字字帶血,驚醒多少沉睡的國人。

王朔評魯迅:沒見過世界文豪隻寫這點東西,忘掉他,才能重新發力棄醫從文新生作家抨擊結語

1917年時,當時魯迅正在北洋政府任職,後來受好友參與到後來的文化運動之中,帶着衆人硬生生的劃破了千年前的封建思想對思想和自由的束縛,新一代的人才終于得以自由的呼吸。

苦讀詩書卻遲遲未能得償所願的《孔乙己》,看似瘋癫卻隐藏深意的《阿Q正傳》,還有令人懷念的《故鄉》其中的經典又豈是我們粗略的看過一遍就能夠完全了解的。

即便是在老師的要求下背誦全文後,大部分的人也隻能粗略地明白其中的含義,一直到若幹年後我們才懂得什麼叫做“唯有沉默是最高的輕蔑”什麼叫做“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王朔評魯迅:沒見過世界文豪隻寫這點東西,忘掉他,才能重新發力棄醫從文新生作家抨擊結語

一個個直戳人性的字眼像刀子一樣劃開我們的眼球,讓我們得以看到中國現代文學的新紀元,人們終于從舊時代中的荒唐夢中驚醒,呼籲新中國誕生的聲音也越來越多。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句話不是說假的。如何去判定一個文學是好的文化?這沒有一個固定的标準,文人們之間也嫌少有互相崇拜的事情,大家大部分時間都是處于一種彼此看不慣的狀态。

像是因為魯迅手下的《山海經》與《阿Q正傳》就覺得其中的内容實在太過粗俗,而感到厭煩的反魯達人韓石山。連近代的韓寒對于魯迅的一些作品嗤之以鼻,認為那不過是一些廢話文學。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新生作家</h1>

在這些批判魯迅的人中,有一位就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相當出名的王朔。

王朔評魯迅:沒見過世界文豪隻寫這點東西,忘掉他,才能重新發力棄醫從文新生作家抨擊結語

王朔的出生并不差,因為家庭比較富裕的原因,王朔的一生基本上可以用肆意潇灑四個字來形容,無所事事的他除了寫作,對其他的都不感興趣,連上學都是有一天沒一天的混日子。

王朔出生于1958年,魯迅出生于1881年,于1936年去世,兩人本就不在一個世紀,但是隻要王朔喜歡文學,關于魯迅的作品那必定是逃不了的。

到了1991年的時候,王朔在寫作這個圈子也已經混出了不小的名氣,後來與幾位名人一同創作了《編輯部的故事》,一舉成為我國情景喜劇的開創者。

後來又多部文學作品改編成電視劇,捧紅了不少明星,像是《過把瘾就死》中的王志文,就是這樣走進大家的生活的。與王朔而言,真正讓他紅出圈的,其實還得是這部《陽光燦爛的日子》。

王朔評魯迅:沒見過世界文豪隻寫這點東西,忘掉他,才能重新發力棄醫從文新生作家抨擊結語

這部影視在當時的全球範圍内都是得到了一種現象級的熱度,連當時的出版社都有些驚訝,原來文學也能達到這樣一種高度,在意識到王朔背後隐藏的商機之後,便争先恐後的想要找他給他出文集。

其實當時活人出文集的事情還是比較少的,大部分都是作家去世的之後才出,但是當時的王朔才不管那麼多,要出就出呗,但是自己有個要求,那即是必須要實行是稅付酬制。

當時的作家收入其實并沒有我們現在作家那麼高,在實行這個制度之後,出版社給出了10%的價碼,随着《王朔文集》銷量越來越多,這種支付酬金的方式才普及開來。

王朔評魯迅:沒見過世界文豪隻寫這點東西,忘掉他,才能重新發力棄醫從文新生作家抨擊結語

很多作家都是因為此才提高了自身的收入水準,光是這一點就足夠讓人記住王朔這個名字了,而王朔本人還有另一個特點,那就是嘴巴毒。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抨擊</h1>

這一點和魯迅倒是有些不相上下,但是王朔的話也會更加直白一些,被王朔吐槽過的人不少,賈平凹、張藝謀甚至是金庸等人都不曾逃脫,魯迅上榜好像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了。

王朔之是以吐槽魯迅其實也不是沒有原因,在王朔看來,魯迅的文學固然有可圈之處,但是細讀下來就會發現,魯迅發行的文學基本都是短篇,沒有一個長篇。

“你憤怒的東西是多大格局,你的文學就是多大格局,光是靠幾個短篇就立得住腳,沒見過世界文豪隻寫這點東西的……”

王朔評魯迅:沒見過世界文豪隻寫這點東西,忘掉他,才能重新發力棄醫從文新生作家抨擊結語

隻是如今魯迅已然不在世,若是在,哪怕是要回怼一句“如今你見到了。”

再有一點則是,王朔認為世界上的問題多了,魯迅不是萬能的,總有他的筆到不了的地方,隻有“忘掉魯迅,才能重新發力”。

這句話可就比2010年那段時間的“去魯化”要讓人在意得多。

魯迅對于我們而言是包袱嗎?這樣的說法實在是有些荒謬,魯迅本人一生以及他的作品都是我們極難求得的寶藏,文化傳承本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合着這是要精華糟粕一塊丢,那還傳承什麼呢?

王朔評魯迅:沒見過世界文豪隻寫這點東西,忘掉他,才能重新發力棄醫從文新生作家抨擊結語

而且換一個思維角度來說,在王朔看來,文壇的創作如今受魯迅影響已經太深,不刨除他,我們是也無法創新。但是如今的文學居然會被一個已故的人影響,這到底該是魯迅的問題還是時代的問題呢?

有人有幾個字就能深入淺出地寫出一篇曆史來,那麼為什麼非要寫個長篇來證明自己确實有寫長篇的能力呢,而且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時間是最為寶貴的東西,能靜下心看文字的本就不多,長篇更甚。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結語</h1>

或許那個年代的魯迅也并不知道他留下的一言一行會影響那麼多的後世之人,更不知道人們對他的看法也五花八門,但是轉念一想,魯迅或許就是知道也不會改變自己的任何舉動,畢竟他也是個“狂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