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羊晚快評」鞋子論隻賣,善待殘障人士沒有終點

文/秦川

“鞋子為什麼不能隻買一隻?”曾有肢體殘障人士發問。如今,這一籲求有了答案。據勞工日報報道,近日,中國殘障人士事業新聞宣傳促進會聯合天貓及回力、斯凱奇、銳步、喬丹、駱駝、森馬、ECCO7家品牌推出“一隻鞋計劃”,以一雙鞋一半的價格,為殘障人士提供單隻鞋銷售服務。

買鞋買雙,順理成章,這是肢體健全者的常态。而肢體殘障人士卻有不足為外人道的心酸,比如報道提及的劉文燕就曾感慨,“我想過找一個跟我腳一樣大的人合資買鞋,但是人海茫茫,到哪裡去找?”劉文燕4歲時因車禍截肢,買鞋的問題困擾了她33年,買來的鞋,總是穿一隻扔一隻。如今,有了“一隻鞋計劃”,她每次可以隻買一隻鞋,而無需買一隻扔一隻了。

據統計,我國大約有8500萬名殘障人士,其中肢體殘障人士超過2400萬,截肢人數超過200萬。對于這200萬人來說,他們或多或少會遇到買鞋難題。正視他們的苦衷,解決他們的難題,是全社會都應該關注的重要命題。

什麼是文明?具體到對待殘障人士,言人人殊。可達成共識的是,文明是制度安排,立足于制度設計,為殘障人士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文明是看見,全社會都能看見他們的不易;文明是傾聽,傾聽他們的呼聲;文明更是行動,有了制度設計之後,讓制度貼地而行,讓殘障人士在制度保障和社會關愛中獲得尊嚴。

有人說:“弱者的尊嚴,就是社會文明的尺度。”誠如斯言,當殘障人士的合理訴求,能夠得到滿足,他們像健全人那樣融入社會,靠自己的雙手過上美好生活,這樣的社會是富有善意的,也是具有文明氣質的,究其因,這樣的社會呵護弱者、尊重弱者,并持續帶給弱者溫情和力量。

目前,第十一屆殘運會暨第八屆特奧會正在如火如荼舉行,人們一次次為殘障人士運動員展示的拼搏精神而驚歎。他們超越身體缺陷,挑戰自我、突破極限,的确令人感佩。

殘障人士自強自立,他們既堅強又頑強,為社會樹立了标杆,激勵無數人走過生命的低谷。一定程度上說,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從殘障人士身上感受到勇氣,全社會都來幫扶他們,屬于正向回報,不正是天經地義?

讀懂了“一隻鞋計劃”的溫柔與明亮,也就讀懂了社會的進步。對于殘障人士來說,他們需要的不隻是“一隻鞋計劃”,他們需要方方面面的善待,更多的關切和鼓勵。

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一隻鞋計劃’隻是開始,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合作,激發更多市場的力量參與公益事業,消除偏見與歧視,給予殘障人士更多溫暖與關懷。”

誠然,“一隻鞋計劃”隻是開始,對殘障人士加大制度保障沒有終點,給予殘障人士關心關愛也沒有終點。期待更多的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這種責任的承擔,既能彰顯企業道義,也能讓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

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曾呼籲,全社會要充分認識殘障人士的價值、尊嚴、權利,更加要關注殘障人士社會保障工作。如今,随着社會日益進步,人們對殘障人士的關注越來越注重細節,也越來越強調平視,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創造殘障人士“平等、參與、共享”的良好社會環境。

了解殘障人士、走近殘障人士、激發殘障人士的生命潛力,讓殘障人士享有更有品質的生活,我們在路上。(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吳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