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用戶端
默克爾從2005年起連續4次出任德國總理,上司德國長達16年。當地時間10月26日,默克爾的卸任儀式在德國舉行,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将任期結束通知書,正式交給了默克爾。
16年任期結束 默克爾正式卸任德國總理
在當天的卸任儀式上,施泰因邁爾贊賞了默克爾這16年的總理任期,并感謝她多年來所作的貢獻。
除了默克爾,施泰因邁爾還分别将任期結束通知書交給了德國副總理兼财政部長朔爾茨以及默克爾内閣的其他部長。由于德國各政黨仍在就組閣問題進行談判,默克爾将繼續履行總理職責,上司看守政府,直至新内閣宣誓就職。
默克爾:重視發展對華關系 任内曾12次訪華
作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默克爾在擔任德國總理的16年時間裡,共12次通路中國,是訪華最多的西方國家上司人之一。同時,她還提倡對華友好合作,為推動中德、中歐關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德關系在她任内不斷向前發展。
任内最後一次歐盟峰會 各國上司人掌聲送别
當地時間10月22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布魯塞爾出席了她任内最後一次歐盟峰會,歐盟官網專門上載了默克爾16年裡代表德國參加曆次歐盟峰會的視訊資料。峰會上,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發表緻辭,用“紀念碑”“指南針”形容默克爾為歐洲一體化建設作出的貢獻。當天峰會結束後,各國上司人用掌聲為她送别。
“危機總理”默克爾 “鐵娘子”的16年
默克爾時代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危機不斷。應對危機的表現,成為她最亮眼的政績,也是她對德國和歐盟最大的貢獻。
第一任期:全球金融危機
2005年,默克爾首度出任德國總理。2008年,全球爆發金融危機,默克爾宣布出台聯邦德國有史以來最大的經濟刺激計劃,投入總額高達500億歐元的資金,用于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減稅和補貼等。其結果是德國成為西方世界率先走出危機的國家,而這也奠定了默克爾“危機管理者”的名聲。

第二任期:歐債危機
2009年,默克爾連任,不久後,從希臘開始的債務危機席卷歐洲。默克爾一方面推動歐洲金融穩定機制發揮作用,另一方面嚴肅财政紀律,要求希臘等國削減預算、控制社會福利開支。由于德國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并且在歐債危機的背景下依然經濟運轉良好,德國被推向了歐洲政治舞台的中心,默克爾上司的德國政府幾乎主導了歐盟應對危機的政策,這也使默克爾的威望得到鞏固和提高。
第三任期:難民危機
2013年,默克爾再次連任,2015年,中東和北非地區的持續戰亂迫使上百萬難民越境進入歐洲,引發難民危機。默克爾實行“歡迎”難民的政策,起初得到群眾支援,但随着難民持續大量湧入,德國在接收能力、難民融入以及社會安定等問題上都遭遇嚴峻挑戰,群眾的不滿和批評聲日益增多,民粹政黨也見風崛起。
第四任期:新冠疫情危機
2018年,默克爾最後一次連任,這一次她面對的是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危機。她一貫崇尚的科學與理性的态度在抗疫中得到充分展現,一直苦口婆心地勸人們戴口罩、不要聚集、保持社交距離。
國際舞台上的多邊主義倡導者
在國際舞台上,默克爾積極倡導多邊主義,在伊朗核問題、應對氣候變化和國際發展合作等事務上,默克爾上司下的德國都是積極參與方。
12月初有望選舉産生新任總理 組建新内閣
默克爾正式卸任,德國即将迎來新一屆内閣。9月26日德國大選結束後,10月15日,德國聯邦選舉委員會公布了聯邦議院選舉的正式結果:
德國社民黨獲得25.7%的選票,排名第一;總理默克爾所屬的聯盟黨得票率24.1%,排名第二;綠黨和自民黨得票率分别為14.8%和11.5%,排名第三和第四。10月21日,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正式啟動組閣談判,讨論聯合組建新政府事宜。三方表示,希望在11月底之前通過聯合組閣協定,在12月初,選舉産生新任德國總理以及組建新内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