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恐颌豬:橫行北美洲1000萬年史前巨“豬”</h1>

今年是豬年,十二生肖輪了一輪,終于排到二師兄當家啦。其實今天地球上的豬與史前的豬相比真的要寒酸可憐許多,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曾經生存着許多古巨豬。除了古巨豬,還有一些長得像豬卻又不是豬的恐怖生物,恐颌豬便是其中的代表。
<h1> 吓人的大尖牙
</h1>
恐颌豬的發現可以追溯到19世紀70年代,當時剛剛結束了内戰的美國又開始了另一場“戰争”,這就是“骨頭大戰”(Bone Wars)。兩位著名的古生物學家愛德克·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和奧塞内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競相發現化石并且命名,像劍龍、雷龍、無齒翼龍、海王龍等著名古生物就出自二人之手。
圖注:恐颌豬的命名者科普,圖檔來自網絡
1878年,科普根據新發現的巨大頭骨命名了一種史前的哺乳動物,它就是恐颌豬(Daeodon),屬名來自希臘語的“δαίος”(意為“可怕的、吓人的”)和“οδον”(意為“牙齒”),意思是“可怕的牙齒”,這是因為化石中保留了巨大吓人的犬齒。由于發現的化石比較破碎,科普認為恐颌豬屬于奇蹄動物,與月雷獸(Menodus)有着很近的親緣關系。
圖注:月雷獸複原圖,圖檔來自網絡
進入20世紀,古生物學家發現了更完整的恐颌豬化石,證明其屬于豨科(Entelodontidae,之前被稱為巨豬科)。至此,我們終于确定了恐颌豬在分類上的位置。
<h1>恐怖巨獸</h1>
圖注:恐颌豬骨架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圖檔來自網絡
圖注:人類與恐颌豬的骨骼線圖,圖檔來自網絡
恐颌豬的體型高大,僅僅是肩膀的高度就達到1.8米,比大部分成年人都要高。恐颌豬的體長約3米,體重超過1噸,從個頭上看,恐颌豬和今天生活在北美洲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北美野牛一樣大。
圖注:恐颌豬面目猙獰的頭骨,圖檔來自網絡
恐颌豬不但個子大,腦袋也大,長度0.9米,幾乎等于體長的三分之一。恐颌豬的腦袋相當醜陋,而且猙獰,給人一樣遭受輻射變異的感覺。從骨頭上看,恐颌豬的頭骨厚實,下颌相當粗壯結實。在恐颌豬的大嘴中長有形狀不同,功能也不相同的牙齒,其中長在前面的一對犬齒最為顯眼,粗大尖利,加上牙根比人的手還要長!恐颌豬的名字正是來源于它嘴中吓人的犬齒。
圖注:恐颌豬的複原,圖檔來自網絡
在恐颌豬的眼睛下方長有十分突出的顴骨,其作用是附着肌肉群,産生強大的咬合力。古生物學家推測恐颌豬的咬合力很大,能夠咬碎骨頭。
圖注:恐颌豬的骨架,圖檔來自網絡
恐颌豬腦袋後面的脖子粗短,身體十分壯碩,肩膀上的隆起是全身的最高點,這是由延長的背椎神經棘形成的。恐颌豬的闊背向臀部逐漸降低,最後是一根小尾巴。在恐颌豬的身體下面是長而有力的四肢。像豬一樣,恐颌豬的腳上也長有兩個蹄子,說明它們善于奔跑。
從外形上看,恐颌豬高大、兇悍,給人一種具有強大壓迫性的恐懼感。
圖注:恐颌豬壯碩的複原圖,圖檔來自網絡
<h1>中新世惡棍</h1>
恐颌豬生存于距今2900至1900萬年前中新世的北美洲,其生存時間長達1000萬年,足以證明其強大的生存能力!
圖注:中新世的北美洲,中間的便是恐颌豬,圖檔來自網絡
面目猙獰的腦袋,巨大吓人的犬齒,似乎都是食肉動物的典型特征。實際上,恐颌豬是雜食動物,而且是來者不拒的雜食動物。古生物學家認為,恐颌豬的主要食物是植物,它們會吃植物的根莖和果實。除了吃植物,恐颌豬也經常開葷,它們不僅主動捕殺其他動物,而且還會搶奪其他食肉動物的戰利品,甚至吃腐肉。
圖注:恐颌豬獵殺犀牛,圖檔來自網絡
圖注:成群的恐颌豬搶奪其他食肉動物的食物,圖檔來自網絡
可能組成小群體的恐颌豬橫行于中新世北美洲的平原上,憑借着巨大的體型和醜陋的長相,它們總能夠吓跑其他食肉動物,吃到現成的肉。有的時候,為了争奪獵物,恐颌豬會對同類大打出手,古生物學家就曾經在其化石上找到過同類牙齒留下的咬痕。
正是這種四處打劫的惡棍習性和來者不拒的大胃王作風,讓恐颌豬能夠生存那麼長的時間。恐颌豬作為不專業的“食肉動物”卻站到了其生存生态系統頂級掠食者的位置之上。
<h1>并非“巨豬”</h1>
開頭已經說過,恐颌豬像豬但不是豬,其所在的豨科雖然與豬科同屬于偶蹄類,但是在偶蹄類中與河馬和鲸類的關系更加親近。正是因為恐颌豬并不是真正的豬,是以它還有恐颌獸、恐颌豨和兇齒豨的别名,其中兇齒豨是最合理的,既表明了學名的本意,又撇清了與豬的關系。恐颌豬這個名字名氣更大,是以成為廣泛使用的中文名。
圖注:中新世情景複原,右側兩隻打鬥的食肉動物便是犬熊,圖檔來自網絡
圖注:犬熊巨大的骨架,圖檔來自網絡
在北美洲橫行1000萬年前的恐颌豬又是怎麼滅絕的呢?部分古生物學家認為,在距今1900萬年前,犬熊類(amphicyoninae)從歐亞大陸進入美洲,這種腦袋像狗、身體像獅子的專業殺手對恐颌豬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最終恐颌豬全部消失了。
盡管恐颌豬最終被新的食肉猛獸取代,但是這個大家夥真的是哺乳動物演化史上非常恐怖的存在!
參考資料:
1.Cope, E. D. (1878). "On some characters of the Miocene fauna of Oregon". Paleontological Bulletin. 30: 1–16.
2.Brown, R. W. (1954). Composition of scientific words: A manual of methods and a lexicon of materials for the practice of logotechnics.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 ISBN 978-0874740011.
3.Sinclair, W. J. (1905). "New and imperfectly known rodents and ungulates from the John Day Series". Bull. Dept. Geology, Univ. California. 4: 132–134.
4.Foss, S. E.; Fremd, T. (1998). "A survey of the species of Entelodonts (Mammalia, Artiodactyla) of the John Day Basin, Oregon". Dakoterra. 5: 63–72.
圖檔 / 網絡(侵删)
文字 / 古生物探索(江泓)
排版 / 古生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