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在我們眼裡,通常是呆萌蠢笨的形象,是人類最常見的肉食,特别是在我國,自古以來,豬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們為我們人類的生存提供了至關重要的蛋白質。是以,在我國很多地方,豬都是祭祀祖先的必備家畜,也是過年過節人們必須儲備的物資之一。
我們都覺得豬是性情溫順的動物,但事實上豬也是兇猛的動物,特别是它們的雜食屬性,以及對食物的貪婪,都讓它們極為活躍,在食物鍊的地位也是忽高忽低,有時候是最低端的獵物,狗、狼都可狩獵它們,有時候又是兇猛的野獸,虎豹亦不可敵之。

一、豬的祖先,重達一頓多的巨豬
豬的祖先是遠古巨豬,這種豬體型非常巨大,最高可長到三米,重達一頓,身高體長,比現今的大象還要高大,善于奔跑,是頂級的雜食性動物。
遠古巨豬頭很長,四肢發達,身體壯碩,但是與之不相稱的是其腦容量很小,是以,巨豬的思維能力比較弱,更多的依賴本能。是以,它們行為風格就顯得比較魯莽,不能辨識危險,沒有逃跑的意識,總是喜歡攻擊對手,按理說這樣的動物很容易滅絕,但是存在即合理,遠古巨豬巨大的體型掩蓋了這些缺點,肉食動物忌憚其實力會主動避讓。
劍齒虎是成群出沒的,巨豬雖然三兩隻結對行動,但是由于身高體壯,又性情暴躁,行動還靈活,遇見對手敢于亮劍不死不休的态度,讓其有拼命三郎的特點,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劍齒虎甯願捕食猛犸象也不願招惹巨豬。
對于小動物來說,遠古巨豬也是夢魇一般的存在,因為它們喜歡無差别攻擊,一切擋在路上的小動物稍微跑的慢一點,就會成為巨豬的點心。
巨豬出行,寸草不生,它們體型大,食量也大,一些植物從頭到根部都被啃食幹淨,它們和犀牛走在一起,犀牛都顯得很嬌小。
如果非要給巨豬一個形象的比喻,那麼就好像把角馬放大三倍,然後配上一個長長的戴着獠牙的頭顱。
二、現代野豬依然兇猛。
現代的野豬依然兇猛,繼承了祖先的雜食特性,是以非常适應環境,雖然如今野豬的體型已經變小了,但是依然有一些野豬會出現返祖現象,據記載,有的野豬重達千斤。
這隻野豬重1070斤,是目前有記錄以來最大的野豬。
這隻野豬也有八百多斤,肌肉發達,皮毛很厚,沾滿盔甲一樣的油脂,防禦力很強,這樣的野豬在自然界中幾乎是無敵的存在,不會有任何老虎能獵食它們。
野豬敢于怼老虎。
在我國民間曆來就有“一豬二熊三老虎”的說法,野豬性情暴躁,一般獵人遇見了無法躲避,野豬也非常執着,一旦攻擊人的時候很難罷手,這也是野豬造成人類傷亡數量較多的原因。
面對老虎,這隻野豬無處可避的時候,選擇了奮起反擊,與很多其他的食草動物不同,野豬不會束手待斃。自然界中,有食物鍊克制的說法,有時候老虎出沒,小鹿等就會吓得癱軟在地,不敢逃離,而野豬則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情況,它們會奮起抵抗。
野豬用頭部鋒利的獠牙攻擊老虎,這是它們最行之有效的武器。
野豬一頭将老虎頂飛,成年野豬,特别是成年的公野豬,一般老虎都不願意招惹,它們皮毛厚實,很難咬穿,另一方面攻擊力也很強大,容易讓老虎受傷。是以森林中常見公野豬獨自大搖大擺肆無忌憚的流浪,這也是實力的展現。
野豬敢于鬥豹子。
一隻小野豬發現自己被花豹跟蹤,是以很快就開始逃命。
花豹見到小野豬,毫不猶豫的沖過去抓住了它。
在小野豬的慘叫聲裡,大野豬及時回頭,它像一輛疾馳的汽車一樣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彎,它發現花豹已經抓住了小野豬。
大野豬毫不猶豫的沖回來拯救自己的孩子,它用獠牙作為武器,花豹見狀,跳起來躲避,但依然不肯放開小野豬。
然而,大野豬犀利的攻擊,讓花豹不得不認真對待,它松開小野豬,專心與大野豬搏鬥。
然而,大野豬依然勇敢的戰鬥,最終,花豹不得不放棄小野豬,悻悻地離開了。
在非洲疣豬的世界裡,花豹、鬣狗、獅子是它們的主要對手,在競争中它們互有勝負。
如果說疣豬是體型較小的野豬,戰鬥力不強,經常作為獵物被捕殺的時候比較多,那麼,黑野豬則是野豬中的佼佼者,它們可不是吃素的,也不會甘心做一個獵物。
一隻野豬咬住了花豹的背部,這樣的撕咬和沖撞對花豹的傷害很大,幾乎會讓它喪失行動能力。
由于野豬成群生活,三隻野豬攻擊一隻花豹,花豹處于危險的邊緣。
這隻野豬直接攻擊花豹。
花豹幾乎喪失了攻擊能力,而且看起來好像奄奄一息了,而野豬的特點則是斬草除根,它們不會輕易收手。
一群非洲野狗攻擊野豬,但是野豬似乎毫不在意。
一隻野豬面對兩隻狼,它也沒有畏懼,直接進行攻擊。
很多人不喜歡野豬,其實,野豬則非常可愛,它們有亮劍精神,從不退縮,敢于亮劍,用這種不服輸的精神維護了它們在食物鍊中的特色“弱者為萬獸之食物,強者為萬獸之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