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青年報用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韓飏)近日,四川成都的一車“特殊”快遞引發各界普遍關注。快遞單詳情顯示,運送物多為混血邊牧、混血藍貓等名貴品種的寵物。然而快遞寄送盒内實際多為普通土狗土貓。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指出,這種利用人們“以小博大”心理發展起來的盲盒經濟已變了味,其背後暴露了快遞企業監管不到位、商家不自律、消費者不理性等諸多問題。
5月3日,有愛心人士在成都市金牛區荷花池快遞網點發現被打包的貓狗160餘隻,正準備被當作普通貨物發往全國各地,而中通快遞和托運人并未出示相關的貓狗檢疫合格證明。
5月5日,成都市郵政管理局介入處置此事。當晚,中通快遞釋出情況通報稱,這批活體動物系平台電商客戶線上銷售,該公司已暫停相關網點動物活體攬收業務,配合相關部門調查,相關責任人被停職檢查,并開展全面自查整改。
愛心人士此次解救的160餘隻寵物貓狗,是被當作“寵物盲盒”進行公開售賣的“商品”。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多個電商平台搜尋發現,“貓狗盲盒”“烏龜盲盒”“倉鼠盲盒”“蜥蜴盲盒”等活體盲盒不計其數,售價從十幾元到上千元不等,不少賣家還在封面圖上赫然寫道,“玩的就是刺激”。
盲盒原本是一種“開蓋有驚喜”的玩具盒子,如今卻不斷發展為“萬物皆可盲”的市場亂象,成為不少商家的“财富密碼”。多名“寵物盲盒”買家表示,收到的寵物通常已經死亡,或是基本活不過一周。而這些“問題寵物”往往會遭到拒收或退件,郵遞過程中死去的寵物也會被商家直接丢棄。
劉俊海介紹,郵政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禁止寄遞或者在郵件内夾帶各種活的動物。今年5月1日實施的動物防疫法對于活體動物的運輸寄遞也有明确規定,經航空、鐵路、道路、水路運輸動物和動物産品的,托運人托運時應當提供檢疫證明。
劉俊海表示,凡是涉及動物的經營和運輸,必須嚴格按照動物防疫法的相關規定,履行相關的防疫法定職責。在活體寵物寄遞過程中,從事動物飼養、經營、運輸等活動的機關和個人,必須嚴格做好免疫、消毒、隔離、無害化處理等動物防疫工作,承擔動物防疫的重責大任。
市場有眼睛,法律有牙齒。劉俊海指出,平台企業是貫徹執行動物防疫法、電子商務法的第一責任人,必須為善待動物、保護消費者權益、落實國家法律制度站好崗、放好哨、把好關,切實從源頭杜絕“寵物盲盒”商業模式中存在的道德風險和法律風險。
據成都參與此次“寵物盲盒”解救行動的愛心人士回憶,每個寵物籠子的外面均套有一個編織口袋,透氣性差,加之廂式貨車為全封閉空間,不少寵物在獲救時出現缺水、缺氧等危險情況,令人心痛。
4月22日,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警察局城區派出所就曾接到一件特殊包裹。家長說自家孩子在網上買了一條不知名的小魚,但拿回家發現是一條長約半米的鳄魚,且有攻擊性。經當地野生動物園從業人員鑒定,這條鳄魚為泰國鳄,最多三個月大,成年後能長到3米多。據悉,承擔該包裹運輸的快遞公司也是中通快遞。
不少網友留言對此類行為予以譴責:“隻有心疼,願每一個小生命都能被善待”,“必須嚴查嚴懲,太殘忍了”,“請尊重生命,堅守底線”,“玩盲盒,心不能盲!”。
劉俊海表示,此次引起公衆義憤的“寵物盲盒”,不僅在于快遞企業和商家違法違規運輸活體動物,而且是整個買賣過程中充斥着對動物生命的漠視,使盲盒的驚喜變成“驚吓”。
“萬物皆可盲”的背後,是不成熟、不理性的消費模式。劉俊海指出,盲盒經濟下,消費者依然享有知情權及其他合法權益。各商家不可試圖利用電商平台的漏洞和盲盒的“黑箱玩法”逃過監管,将有缺陷的問題寵物或“三無産品”趁機裝進盲盒售賣,否則将面臨處罰。(圖檔來自微網誌網友視訊截圖)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