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美洲北部的亞馬遜河,是世界上第二大河流,全長超過了6400公裡。在這裡生存着很多物種,其中就有非常殘忍可怕的亞馬遜鳄以及電鳗。

那麼在河流當中作為殺手般存在的鳄魚,襲擊會放電的電鳗,不但讨不到便宜,卻被860V電壓電到全身抽搐,問題來了,鳄魚和電鳗,誰才是亞馬遜終極殺手呢?
亞馬遜鳄魚實際上是黑凱門鳄,因為生活在亞馬遜流域,是以稱之為亞馬遜鳄魚,這些鳄魚在這裡稱王稱霸,幾乎橫掃一切魚類和動物,是以亞馬遜鳄魚就連電鳗都敢嘗試去看看味道如何,體長最大能達到4~6米的大鳄魚,平時活動比較多的區域都是泥水比較渾濁的河岸邊附近。
而電鳗行動緩慢,遊動的樣子似乎是懶洋洋的,半死不活的樣子,偏偏它也喜歡在河水淺水的區域和比較泥水混濁的岸邊活動,這樣一來,同樣行動緩慢的亞馬遜鳄魚,遇到懶洋洋的電鳗的幾率就大大增加了。
電鳗的體長不過2.5英尺左右,最大也就超過3英尺,體長一米多點,體重最重也就30斤到40斤,面對一條嘴巴都快和電鳗一樣長的大鳄魚,還有一嘴的尖利牙齒,按理說,電鳗的勝算很小才對。
畢竟一條魚對上大鳄魚,能有什麼本領逃脫呢,鳄魚咬住獵物就不松口,根本沒法撬動嘴巴,電鳗會不會成為鳄魚的口中餐呢?
科學家曾經拍攝到紀錄片,亞馬遜的鳄魚們在靠近岸邊的河水裡潛伏,一些電鳗緩緩遊了過來。在渾濁的泥水裡,這些黑色的家夥看上去長着略微扁平的頭部,背部是黑色的,魚肚子部分是橙黃色的。整個身體像個光溜溜的圓柱形,慢悠悠地在水裡穿梭遊動,電鳗時不時還浮出水面,吞入一些空氣來保證呼吸,這一點和鳄魚到有些類似。
此時,一條鳄魚轉動眼珠,看到了遊到自己嘴邊的一條肥大的電鳗,估計這頭鳄魚心想,正好餓了,點心都送貨上門了,嘗嘗這電鳗的味道怎麼樣,好吃下回再加單。鳄魚平時像一截一截枯木樁一樣半沉半浮在水裡。
一旦要發動攻擊捕食,那動物瞬間快如閃電,動如脫兔,隻見鳄魚大嘴一張,忽然去咬電鳗,不料此時另外一條電鳗也遊過來了,尾巴一下掃到了鳄魚的側面身體,鳄魚突然猛烈抽搐起來,在水裡翻滾了幾下,半天不動了。
這是因為,電鳗尾部有發電器,位于尾巴脊髓的兩邊,發電器像長形的梭子,是6000片到10000片肌肉薄片形成的發電機組,幾乎每片肌肉都相當于一節電池,每一片肉發電隻能有150毫伏的電壓,但是架不住數量太多了,都串聯起來形成一條中樞神經控制的電池組,總電量能疊加,這樣一來高電壓就厲害了,這電鳗等于是随身攜帶着上萬節電池電量的家夥呀。
那麼剛剛一條四米大的鳄魚,被860V電壓電到全身抽搐,電到鳄魚懷疑自己的魚生,看來和鳄魚比起來體型小小的電電鳗,真是不愧為水中高壓線的威名。
是的,電鳗發出的電量不僅能電翻鳄魚,還能電暈一頭幾百斤重的牛,如果人不小心在水裡遇到電鳗,很容易就被電昏迷了。
這麼吓人的電量,電鳗自己沒事嗎?當然了就像毒蛇的毒液不會傷害自己一樣,電鳗的發電體有天生的科學設定,頭部的電極為負極,也就是相當于我們使用的電線的“零線”,是安全的,尾巴則為正極,也就相當于“火線”了。
電鳗受到驚吓和攻擊時,它的身體會自然發電,但是這些電流是從尾部向頭部流動,隻要電鳗的頭或者是尾巴碰到敵人,那麼就會馬上把巨大的電流打到對方的身上去。
因為電鳗放電都是在水中完成,是以這些電流會讓水來傳遞,是以對電鳗自身來說是不會傷害到自己的,假如電鳗是在空氣當中放電的話,那麼空氣的電阻大過了電鳗本身的電阻,電鳗在空氣中放電就會傷害到自己。
那麼作為亞馬遜河流域不起眼的電鳗,能夠讓稱霸的鳄魚看見就躲也真是一種厲害的存在了,鳄魚吃了很多虧以後,自然就會對電鳗有了忌憚。
如果電鳗正巧剛剛放完一次電,下一次放電中間空閑的時候,此時正好被鳄魚捕捉到會怎麼樣呢?
如果這個時候電鳗被鳄魚咬住了,那麼它還是會再次激發出強大的電量,而且電鳗有一個特殊性,就是它不管多少次發電,它的電量都不會減弱。
而鳄魚抓不住電鳗可能還是幸運的,因為一旦鳄魚咬住地面不松口,那麼電鳗就會不停地發電直到把鳄魚電死為止,那麼電鳗最終就形成了和鳄魚同歸于盡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