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駝峰”消失了,6歲男孩直面全新人生,他曾經的夢想是平躺着睡個覺手術難度大,治療周期長精心籌備,為手術安全護航手術成功,他的“駝峰”消失了健康知識小科普

作者:醫師報

來源:柳州市婦幼保健院

駝峰,是駱駝背部隆起的部分,裡面儲藏了大量脂肪以維持正常活動,是駱駝行走在沙漠中必不可少的東西。

“駝峰”消失了,6歲男孩直面全新人生,他曾經的夢想是平躺着睡個覺手術難度大,治療周期長精心籌備,為手術安全護航手術成功,他的“駝峰”消失了健康知識小科普

可是,如果駝峰長在人身上,會怎麼樣呢?

在柳州市鹿寨縣的一個小山村,就有這樣一個長着“駝峰”的男孩。從正面看,小童沒有任何異樣,但是從側面我們就會發現,他的背部鼓起了一個“大包”,像駱駝的駝峰一樣。那麼,他的“駝峰”裡藏的是什麼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手術難度大,治療周期長</h1>

他叫小童(化名),今年6歲。小的時候,媽媽就感覺兒子長得特别慢,總是比同齡人矮很多。開始媽媽還不以為然,以為是小孩發育比較晚。可是慢慢地,媽媽發現孩子的背部越來越不平整,“駝峰”越發明顯。

“駝峰”消失了,6歲男孩直面全新人生,他曾經的夢想是平躺着睡個覺手術難度大,治療周期長精心籌備,為手術安全護航手術成功,他的“駝峰”消失了健康知識小科普

媽媽帶着小童四處求醫,不斷碰壁,最終輾轉來到柳州市婦幼保健院,外科副主任趙偉給小童做了詳細的檢查。X光檢查徹底暴露了小童“駝峰”的秘密——早發性重度脊柱側彎,彎度達到了100度左右。

“駝峰”消失了,6歲男孩直面全新人生,他曾經的夢想是平躺着睡個覺手術難度大,治療周期長精心籌備,為手術安全護航手術成功,他的“駝峰”消失了健康知識小科普

小童治療前的影像圖

“這種畸形是一個三維立體的概念,它不僅有脊柱的側彎,還有後凸,病情非常複雜、棘手。“趙偉副主任告訴小童媽媽:“這個彎度還會随着年齡的增長而增大。如果不積極治療或治療不當,可能會造成心肺功能異常,重者可能殘疾甚至危及生命。

小童才6歲,還是一名處于青春發育前期的孩子。醫生除了要矯正他的脊柱,也要保護他的成長。

“可以選擇一次性矯正的手術,但是對孩子的身高和以後的生長發育肯定會有不良影響。”既要矯正脊柱側彎,又要讓他繼續長個兒,趙偉副主任決定:先改善,再根治。

“這次我們采用的是“生長棒”技術,就是在側彎脊柱的上端和下方打入椎弓根螺釘,然後通過一個生長棒的連接配接,定期地撐開。以後每10個月需做一次矯形撐開手術,待五年後大概11歲左右再做徹底的矯正手術。”趙偉副主任介紹。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9">精心籌備,為手術安全護航</h1>

患兒脊柱側彎度數大、身體耐受程度低。加上脊柱前有大血管、後有脊髓神經,結構複雜且敏感,在上面“動刀”,稍有不慎就會傷到神經和脊髓……

以上因素相結合,都指向了一點:手術風險極大!一旦造成脊髓神經損傷,有可能導緻患兒癱瘓。

“駝峰”消失了,6歲男孩直面全新人生,他曾經的夢想是平躺着睡個覺手術難度大,治療周期長精心籌備,為手術安全護航手術成功,他的“駝峰”消失了健康知識小科普

為此,患兒入院之初,趙偉副主任積極與國内脊柱側彎矯治首屈一指的南京鼓樓醫院聯系,尋求技術支援;并帶領醫院骨科團隊積極研究治療方案,為患兒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顱骨牽引治療,增加其身體的耐受性。

醫院醫務科高度重視,積極協調,多次組織各學科專家進行會診。外科、放射科、麻醉科、内科、輸血科、重症醫學科等科室召開術前讨論會,制定了周密且詳盡的術前預案。

社會各界也非常關心小童的病情。《柳州晚報》、《南國今報》釋出《男孩脊柱側彎超90度,高昂手術費難壞家人》、《他的夢想是:平躺着睡個覺》等多篇報道,廣大讀者、社會愛心人士、我院醫務人員紛紛獻出愛心,為小童一家捐款2萬餘元。

“駝峰”消失了,6歲男孩直面全新人生,他曾經的夢想是平躺着睡個覺手術難度大,治療周期長精心籌備,為手術安全護航手術成功,他的“駝峰”消失了健康知識小科普

與此同時,小童也在默默努力。手術之前,醫生為小童安排了每天十幾個小時的顱骨牽引。他要在顱骨上打4顆釘子,通過一個重力牽引裝置以鍛煉脊柱的耐受性。随着牽引重量的增加,他的痛苦也逐漸增加,但小童始終咬牙堅持,從沒喊過一聲疼。

“駝峰”消失了,6歲男孩直面全新人生,他曾經的夢想是平躺着睡個覺手術難度大,治療周期長精心籌備,為手術安全護航手術成功,他的“駝峰”消失了健康知識小科普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1">手術成功,他的“駝峰”消失了</h1>

9月19日,小童終于迎來了第一台,也是最關鍵的一台手術。這一天,醫生要在他的身體裡打上10顆釘子、置入4根生長棒,切除脊柱上一塊導緻他形成“駝峰”的半椎體(VCR截骨)。此次手術風險極大,可謂在“刀尖上跳舞”。

手術台旁的桌台上,排列擺放着各式各樣的專業手術器械。鉗子、鑷子、夾子……這些大小不一、長短各異的手術器械,都是醫生做手術時需要用到的“秘密武器”。

擺放手術器械的桌台前,是一台約半人高的自體血回輸裝置。手術過程中,時不時能看到有鮮紅色的血液被回吸到裝置中。

麻醉科主任歐連春介紹,自體血回輸裝置的作用是将手術過程中的出血經過回收、抗凝、濾過、洗滌等處理後,回輸到患者體内。“相對于異體血,自身血液不容易産生過敏反應,在安全方面更有保障。當然,我們會正常備好異體血,根據手術情況以備不時之需。”

手術台旁,麻醉醫生在麻醉機前密切監測着患者的生命體征;在麻醉機的右側是多台監測儀器,顯示着多項資料及曲線圖,實時反映着患者術中生命體征和脊柱神經情況,一旦有異常就會立刻報警。

“駝峰”消失了,6歲男孩直面全新人生,他曾經的夢想是平躺着睡個覺手術難度大,治療周期長精心籌備,為手術安全護航手術成功,他的“駝峰”消失了健康知識小科普

麻醉、椎體顯露、椎弓根螺釘植入、截骨、置入生長棒……手術團隊配合默契,所有的操作如行雲流水一般,不僅一點沒有傷到脊柱神經。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在手術團隊的默契配合下,手術順利完成,整個過程僅用了3個小時。

“駝峰”消失了,6歲男孩直面全新人生,他曾經的夢想是平躺着睡個覺手術難度大,治療周期長精心籌備,為手術安全護航手術成功,他的“駝峰”消失了健康知識小科普

小童植入“生長棒”後的影像圖

經過此次手術,小童的脊柱側彎程度大大減小,從表面上看,他的背部幾乎與正常孩子無異。“手術很順利、很成功!原先背上突起的地方都變平了,感謝醫生,感謝所有好心人!”9月23日,在骨科病房,小童的爺爺感歎孫子術後的巨大變化

“駝峰”消失了,6歲男孩直面全新人生,他曾經的夢想是平躺着睡個覺手術難度大,治療周期長精心籌備,為手術安全護航手術成功,他的“駝峰”消失了健康知識小科普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2">健康知識小科普</h1>

在脊柱側彎患者中,小童患上的這種早發性脊柱側彎并不常見,更多的是特發性脊柱側彎,占70%-80%。絕大多數青少年脊柱側彎畸形是沒有症狀的,很少會感覺疼痛,往往都是通過日常體檢,或父母注意到孩子存在高低肩、後背不平等情況才發現。

在骨科領域,脊柱側彎矯正手術因其難度較大、風險較高,被業内譽為“金字塔尖”的手術。手術到底要不要做?什麼樣的情況下必須手術?很多家長不知該如何選擇。

對于這些疑問,我院外科副主任趙偉介紹,目前,治療青少年脊柱側彎主要有三種方法:觀察随訪、支具治療、手術治療。

一般情況下,側彎度數小于25度,可根據孩子的發育情況,選擇3個月、6個月或是一年定期複查,觀察進展;側彎度數在25度與40度之間,根據孩子的體态,可考慮進行支具治療;側彎度數如果大于45度,且仍處于發展期,或是一經發現就已達到50度及以上,則建議盡早進行手術幹預。

趙偉副主任說:“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如果要手術,最佳手術時機就在10-18歲之間。而且是越早做效果越好,風險和手術創傷也相對更小。等到年齡大了,骨頭越發僵硬,甚至出現繼發彎,那時候手術的創傷範圍大,風險也高,術後還更容易出現并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