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墨蘭圖》宋末元初鄭思肖卷紙本水墨25.7*42.4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鄭思肖,(1241-1318),南宋。字所南,一作字憶翁,号所南,自稱三外野人,又号一是居士,福建連江人,世家三山(今福州)。太學上舍,應博學宏詞科,會元兵南下,隐吳下。坐必南向,誓不與北人交往。有田三十畝。邑宰素聞其精墨蘭,不妄與人,因绐以賦役取之。怒曰:“頭可得,蘭不可得。”宰奇而釋之。寫蘭多露根不寫地坡,效首陽之意。人問之,則曰:“地被人奪,君不知耶?”嘗自畫一卷長丈餘,高可五寸許,天真爛漫,超出物表。題雲:“純是君子,絕無小人。”題菊雲:“甯可枝頭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風中。”不特精寫墨蘭,而畫竹亦妙。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著色蘭竹圖》元 趙雍 絹本設色縱74.6厘米橫46.4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趙雍是元代著名畫家趙孟畲巫, 當時有“吳興公子(趙孟)冠當代,雍也繼之早擅長”的詩句來贊譽他們父子倆。趙雍并不拘泥于家法,他不僅觀察自然,心悟神會,得蘭竹之形态,更能寫出蘭竹的神韻。此圖右下角畫一坡石,用墨線勾出輪廓,略施皴擦,染以淡墨,富于立體感。石間一枝翠竹,虬曲而上,似在風中搖動,用筆遒勁圓活,生意自足。竹石下面畫一簇蘭花,葳蕤有生氣,用筆滋潤淡雅,顯出蘭的柔韌婉順的性格。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四清圖》元李衎紙本墨筆縱35.6厘米橫359.8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原為長卷,約在明代中期時被分割為前後兩卷。前卷畫慈竹、方竹各一叢,現藏美國堪薩斯納爾遜·艾特金斯美術館。這裡所選藏故宮博物院的一段為後卷。圖中所畫蘭、竹、石、梧名“四清”,意喻君子的高潔品性。此卷亦可分為前後兩段,前段畫二石、叢竹和蘭,取由右向左的斜勢,後段畫二梧桐和叢竹。畫家于物造型,以實為主,竹樹皆節葉具備,蘭石亦轉疊多姿。畫中枝葉雖密,但筆筆秀雅簡潔,取形造勢,不無順暢。墨色濃淡相宜,變化自然。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雙鈎蘭花圖》明 仇英紙本設色縱34.7厘米橫39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仇英是明代中期畫壇上一位難得的全能畫家,人物、山水、花鳥、界畫無所不工,青綠、淺绛、水墨、工筆、寫意俱極精妙。仇英一生應景之作頗多,而且大多是摹古風很盛。此幅《雙勾蘭花圖》卻是出自心樞的清新之作。雖然還是缺乏文人畫蘭的清幽淡泊,設色卻很是清雅,筆鋒也妩媚多姿。是難得一見的仇英花鳥畫。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墨蘭圖》明 陳古白绫本墨筆縱26.3厘米橫294厘米旅順博物館藏

此圖即兼融設色沒骨和水墨寫意兩法,屬于水墨淺設色寫意花卉畫一類。蘭花以淡墨寫出,與花、葉相穿插,似亂而有序,筆墨更具書法之韻。筆、墨、色、形相輔相成,渾然一體,俊逸而清麗,風格獨具。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葵石圖》 明陳淳紙本墨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自題:"碧葉垂清露,金英側曉風。道複"無年款。此幅即為其中年水墨寫意花卉畫精作。圖繪秋葵一枝,襯以飛白湖石和雙勾嫩竹。側鋒勾勒的花瓣簡率迅疾,瓣尖的翻轉狀态以闊筆勾出,尤見生動。幾叢葵葉用淋漓的水墨揮灑,通過墨色的自然滲透,展現出葉色的深淺變化和葉形的鋸齒狀态,猶如天成。竹枝則用簡勁的線條雙勾,也見率意。這種畫法也生動傳達出了葵石内涵的質樸自然、清新雅逸的情緻。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幽蘭圖》明杜大绶紙本設色縱110.3厘米橫30.8厘米南京博物館藏

杜大绶擅長水墨寫意,不落蹊徑,尤妙寫生,一花半葉,淡墨欹毫,而疏斜離亂,咄咄逼真,對後世影響很大。此圖畫一斜坡上兩塊湖石,姿态奇峭,周圍飾以俏麗多姿的蘭花,悠然而細麗。畫面設色清雅,筆法清韻生動。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蘭竹圖》 明 文徵明紙本水墨縱47厘米橫23.3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文徵明畫蘭,講究其清雅幽香,潔身自好;畫竹則寫其高風亮節,勁直向上。此圖合寫蘭竹,歌頌“雙清”。他用水墨畫土坡上蘭竹,蘭花以淡墨為瓣,竹葉用筆流暢,顯出臨風飄動,活潑自然。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花卉草蟲圖》明杜大成紙本水墨縱28.6厘米橫44.8厘米

杜大成,金陵(南京人),《圖繪寶鑒續編》作蘇州人。工音律,善畫花木禽蟲,得嫣秀生動之趣,誠屬寫生妙手。此圖寥寥幾筆,似不經意,而花葉、草蟲卻生意盎然,栩栩如生。隔水上有清人陸售、潘景亦兩跋。原附于杜堇《竹林高士圖》卷中。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蘭竹石圖》明文徵明紙本墨筆縱25.7厘米橫357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山石、蘭竹多用行書的筆法,勾、擦、破、染大多中鋒參以側鋒,工細中見尖峭。刻畫精細,但在工細之中寓質樸,于沉着之中見靈動。筆墨則于幹枯中見秀潤,在熟練中見生澀,有很強的抒情意味。然構圖密中有疏,山石勾勒少皴,多幹筆而不見渲染,形成規整而略具裝飾性,用筆尖細中帶工拙,墨色幹濕相間而總體清淡。這些畫法都展現了文氏的自身特色,呈現出濃郁的文人書卷氣,工秀中具清逸蒼勁之韻的風格,也反映了他晚年的典型面貌。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蘭花圖》明白丁紙本墨筆縱28厘米橫210厘米南京博物館藏

白丁專精水墨花卉,其題材大多是庭院中常見的花木,在畫法上則是雙勾與點染相結合。筆墨簡淡率意、清峻疏爽。他的水墨寫意花卉,抒發了藝術家的個性和胸懷,倍受後世畫家的青睐。此畫具有典型的文人畫風格,筆鋒洗練。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蘭花圖》 明周天球紙本墨筆縱50.3厘米橫24.2厘米南京博物館藏

此圖僅繪一束蘭花。其姿态婀娜,充滿生意。蘭葉潇灑舒展,穿插有緻,花瓣随意點簇,俏麗秀美。葉用重墨為之,花之墨色稍淡,均融入了書法的筆意。其筆勢一波三折,有粗有細,有挺有轉,有斷有續,有收有縱。蒼辣老健,變化多端。再加上墨氣濕潤淋漓,生動地表現了蘭草的質感和風韻。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百花圖》 明周之冕紙本墨筆

此圖所采用的是勾花點葉畫法。周之冕善用勾花點葉法,其法簡率,富有神韻。此卷墨筆寫雞冠花、芙蓉花、桂花、菊花、水仙花、靈芝、梅花、秋葵等,清雅純樸,充分顯示了畫家在繪畫上的功力、風趣和特色。周之冕是當時名重一時的花鳥畫家,其筆下花鳥生動傳神,融合了陸治的設色工緻和陳道複水墨寫意畫法于一體,創立了“勾花點葉派”,促進了水墨花鳥畫的發展。《百花圖》畫風老辣、簡括。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墨蘭圖》 明 何适紙本水墨縱115.9厘米橫58.2厘米

作者何适,廣東保安人,于萬曆、崇祯年間從事繪畫活動,常從李流芳遊,畫傳其法;又得沈春澤指授,獨以寫蘭名噪一時,以寫乾蕊枯葉見此圖格調清新,頗得寫生妙谛。通過觀察實踐,信筆渲染,應手成形,生态動人,自有一番風緻。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山水花卉人物圖》明 徐渭紙本水墨 十六開 每開縱26.9厘米橫38.3厘米北京故宮

全冊用水墨寫意法畫人物、山水、花卉,筆法縱逸,潑墨淋漓,形象簡練生動,每開均有自題。此冊技法全面,可以展現徐渭的才華縱橫奔放,把寫意畫推向又一個高峰。這冊作品,風格粗簡恣肆,痛快淋漓。用筆枯淡濃濕、疏密虛實,俱在法度之中,此所謂“無法中有法”、“亂而不亂”,顯示出作者的才華與性格。在中國繪畫史上真正做到“似與不似”而又名實相符的,當以徐渭為典範。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百花圖》明孫克弘紙本設色縱27厘米橫532.5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孫克弘(1533—1611),字允執,号雪居,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擅畫花卉,氣格古雅。此圖卷畫折枝花卉十二段,自前向後依次為:紫丁香、白梅、大紅寶珠山茶、白牡丹、畹蘭、玉蘭、月季、蝴蝶蘭、菊、金粟、木蘭、蝴蝶花。各段之間以畫家自題詩句相間隔,并取得連貫一緻的效果。十二種花卉,畫家都能抓住其枝葉和花各自的自然特征描繪,有的素靜清雅,有的熱烈絢爛,但其姿态又無一不清細優雅,透現出了畫家一定的心情品質。畫中描法細秀柔婉,着色豔麗莊重,更使畫面顯得工整清麗,可以見出宋畫的影響。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玉堂芝蘭圖》 明 孫克弘紙本設色縱135.8厘米橫59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用雙鈎填色法畫玉蘭,蘭花以湖石相襯托。筆緻清秀,色彩淡雅。湖石用墨厚重,點染結合,濃重的玲珑湖石與輕盈的素白玉蘭,對比強烈而又和諧,畫風清麗。這幅作品屬于畫家細筆風格一路,整幅作品有典雅秀雅之态,顔色對比鮮明,富于節奏感,是能代表畫家細筆花鳥畫風的一幅作品。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竹石圖》明 王绂紙本水墨縱68.7厘米橫23.5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王绂畫竹雖承前人文同、吳鎮墨竹畫遺風,但行筆更勁逸潇灑,狀物法度更精嚴,強調筆墨韻味和文人情懷,有“出姿媚于遒勁之中,見灑落于縱橫之外”之評,故當時稱他畫竹“為國朝第一手”。此圖寫晴日幽篁,用筆秀發,為元以後的新創風格。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花卉草蟲圖冊之一》

馬荃(生卒年不祥),字江香,江蘇常熟人。馬元馭之女。工花鳥,妙得家法。設色妍雅,風格靜逸。時常州恽冰畫以沒骨著名,而江香畫以勾染著名,江南人稱之“雙絕”。主要活動于康熙、乾隆年間。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墨蘭圖》 清奚岡絹本墨筆縱70厘米橫23.5厘米安徽省博物館藏

此圖繪蘭一叢,有的已然盛開,有的含苞待放,筆墨粗放率直,蘭葉縱肆飄灑,繁複蔥茏而紊絲不亂,構圖新穎,取斜入之勢,别具風格。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蘭竹圖》 清程于聖紙本墨筆縱33厘米 347.5厘米旅順博物館藏

此圖用黑墨寫出蘭花數叢,坡石幾塊,細竹幾杆。蘭花花開粲然,就如彩蝶在蘭葉頂部飛舞;坡石則圓潤而筆筆飽滿。畫蘭運筆柔中帶剛,似用書法入畫,筆畫強勁,帶出秀美之風。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芳蘭圖》 清石濤紙本墨筆

石濤在筆墨、意境上都超出前人,不拘一格,獨具特色。他曾有自題:“此某家筆墨,此某家法派,猶盲人之示盲人,醜婦之評醜婦爾。賞鑒雲乎哉?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言明了他學前人卻絕不拘泥于前人、銳意創新的決心。這幅畫是石濤的代表作,從中我們可以領略到石濤極富獨創性的風格。上有大滌子自題和諸家題款。僅繪“幽谷誰憐王者香,兩枝情态各低昂……”的蘭花。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蘭竹圖冊》清諸昇紙本墨筆縱31.1厘米橫21.8厘米旅順博物館藏

蘭竹從來就是士大夫所崇尚詠物言志的媒介。蘭花的輕逸飄拂、竹子的高風亮節,是曆代花鳥畫家所津津樂道的題材。諸此圖冊僅繪一叢蘭花,其風姿潇灑,神态風流,似乎迎風而動。畫家用濃墨寫蘭葉與蘭花,幾乎不加渲染,一鼓作氣,是以畫面顯得幹脆而有氣勢。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蘭花圖》清王愫扇面南京博物館藏

王愫,清代畫家,字存素,号樸廬,自稱林屋山人,江蘇太倉人,王時敏曾孫,王原祁侄子。所作朱筆竹石,人稱佳構。與王昱、王玖、王宸稱“小四王”。此圖畫蘭花一叢,真正有“空谷生幽蘭”之風。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蘭竹圖》 清 錢載紙本墨筆縱139厘米橫35.1厘米 旅順博物館藏

畫上自題:“乾隆甲午,奉命江西,得與秀峰老先生相聚論文,既竣事,寫此以奉大雅鑒之。重陽前二日,秀水弟錢載記于奎宿堂。”此畫雖為應景之作,卻也生動傳神。繪竹石與蘭花,濃墨勾勒竹葉竹竿和湖石輪廓,淡墨寫蘭花、蘭葉,清潤和諧,幽雅和諧。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紅蘭花圖》 清金農絹本設色縱63.7厘米 40.5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畫上有畫家自題:“紅蘭花葉皆妙,惜無香澤,今夏見于奉宸院卿江君鶴亭水南别墅,越夕,費燕支少許,圖此小幅。若宋徐黃諸賢卻未曾畫得也。昔耶居士記。”畫罕見的紅蘭花。筆觸較工整細膩, 風格沉着又清麗, 筆墨稚拙,不求形似,别具古樸風格。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蝴蝶蘭、朱竹圖》清金農紙本設色縱24.5厘米橫32厘米

此圖設色和水墨畫各種花卉,共為八開,合裝一冊,選印兩開。蝴蝶蘭為設色寫意畫,題中雲:“野花小草,沈家園内有此風景。”因而兼有寫生筆墨。畫石,上長青苔,蒲公英筆簡神足,筆法沉着勁挺,是用意之作。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梅竹石圖》清汪士慎紙本墨筆縱100.7厘米橫26.4厘米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這是畫家較早的作品,顯得秀氣脫俗,生氣勃勃,晚年的作品風格有所變化,要粗壯一些。王士慎繪畫的題材多樣,各種花卉外尚有竹、石等,偏愛清雅,多繪蘭、梅等花。這也是當時畫家極喜之題。此圖繪曲梅、修竹、怪石,畫家在自題中稱梅為冷香、石兄、竹弟。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蘭竹圖》清 汪士慎紙本水墨 縱118.1厘米橫43.3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汪士慎(1686—約1762),字近人,号巢林,休甯人,流寓揚州,為“揚州八怪”之一。善寫梅、蘭、松、竹、于畫梅尤著盛名。落筆端重,不矜奇巧,常以瘦硬筆意,寫出疏落清隽的氣氛,點畫之間,耐人尋味。此圖以雙鈎蘭配合墨竹,用不同的手法交相輝映,為其生平佳作。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蘭竹石圖》清鄭燮紙本墨筆畫

畫面内容是石畔青竹,石縫中并生蘭草,右前生竹三竿,老竹蒼勁挺拔,新竹俏麗清秀,各有特色,落于紙上氣韻生動,雖是寥寥幾筆寫意而成,而竹之神、竹之态、竹之韻已被表達得淋漓盡緻。竹所倚生石塊亦是畫面主體之一,作為竹之背景,以遒堅奇峻之态增添畫之氣勢,又反襯竹之生機;石上蘭草則增添了石趣,不給人頑固古闆之惑,反覺石亦為可親可愛之物,也有它的生命喜好。從題跋看,這是作者送給老者壽辰之禮,以充滿生氣的題材作畫,再配上不無幽默的題詩,真是再恰當不過了.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荊棘叢蘭圖》清·鄭燮紙本墨筆縱31.5厘米橫508厘米南京博物館藏

鄭闆橋作畫很重視從生活入手,曾說:“凡我畫竹,無所師承,多得于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細緻觀察、體味竹子在不同氣候、不同環境裡的多種多樣樣式、态勢、情趣,來豐富自己的表現。此畫用畫家自己的話來說,真正“滿幅皆君子”,畫蘭、竹、石,将蘭竹高潔和清風亮節表現得很是從容。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竹石幽蘭圖》清鄭燮紙本墨筆縱185厘米橫105厘米廣州市美術館藏

此圖畫蘭、竹與石,用筆遒健圓勁,極疏爽飛動之緻。石用中鋒勾勒,筆緻瘦硬秀拔,皴擦較少,而神韻具足,竹用濃筆,石用淡墨,濃淡相映,妙趣橫生。總觀全圖,氣勢俊邁,風神蕭散,有傲然挺立之概。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幽篁蘭石圖》 清鄭燮紙本墨筆縱140.1厘米橫62.2厘米安徽省博物館藏

鄭燮筆下的竹,無論是新竹、老竹、晴竹、雨竹、水鄉之竹、山野之竹,無不賦予它們以性格和生命,達到神情逼肖,栩栩如生,富有感人的生命力,給觀者帶來愉悅和美的享受。此畫同樣表現修竹、蘭花與文石。畫上有羅聘的題款:"不厭東豀碧玉君,天壇雙鳳有時聞。一峰曉似朝仙處,青節森森倚绛雲。羅聘。"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幽蘭圖》清 鄭燮紙本水墨縱91.6厘米橫51.4厘米

此圖畫崖石、蘭花、竹枝。鄭燮尤畫蘭竹見稱。為人疏放不羁,以進士選縣令,既從政,又不忘情于詩酒畫畫。棄官居揚州,與騷人墨客進從往來,并懸潤格,并鬻畫自營。此圖寫意蘭竹,筆墨潇灑,意态爽朗,能充分表達作者風格特點。畫上自畫七言一首,明白揭示出創作意向。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深谷幽蘭圖》清羅聘 紙本墨筆

羅聘24歲時從師于金農,金農稱他“愛畫,初仿江路野梅,繼又學予人物番馬,奇樹窠石”,“筆端聰明,無毫末之桀焉”。他28歲時所畫《花卉蔬果》冊,金農稱他為“放膽作大幹,極橫斜之妙”。此《深谷幽蘭圖》表現隐身于深谷的蘭花,用筆潇灑而放縱,頗有氣貫長虹的态勢。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秋蘭文石圖》清羅聘紙本墨筆縱14.9厘米橫32.2厘米南京博物館藏

此圖繪蘭花和文石,畫家在運用墨色和線條方面有獨到之處,簡練的線條,圓勁而寬厚,硬如鐵畫,柔如棉條,準确地勾畫了蘭花和文石的形體,其用墨處,墨色深淺、枯潤、虛實效果甚佳。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湘潭秋意圖》清羅聘紙本水墨縱168.3厘米橫88.6厘米

羅聘(1733—1799),字遯夫,号雨峰,又号花之寺僧,歙縣人,流寓揚州,為“揚州八怪”之一。從金農學畫,得其真傳,畫梅花、竹枝、蘭花。山水、花卉自開蹊徑,人物亦妙而傳神,畫鬼尤擅勝場。此圖用筆挺秀,豐姿潇灑,是他得意之作。

曆代名家墨蘭大觀

《蘭竹石圖》清 羅清 絹本水墨縱132厘米橫66.5厘米廣州美術館藏

羅清(1821—1899),字雪俗,廣東番禺人。擅指畫,晚年時雙眼失明,仍能指頭畫蘭竹。作指畫常于指甲内藏棉絮少許以蓄水墨,無異于毛筆作畫。畫家用指頭作此《蘭竹石圖》,氣勢軒昂而挺拔飄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