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孫中山在見過共産國際代表馬林之後,決定建立一所能夠培養全面型軍事人才的學校。黃埔軍校就在這樣的契機下成立了。
憑借孫中山等人在政界的深遠影響,許多優秀的人都慕名前來報考黃埔軍校,再加上共産黨不斷從各地挑選出來的優秀人才。一時間,學校中人才雲集。
在後來的國共兩黨對抗過程中,曾經從黃埔軍校中出來的學生或多或少都發揮了自己的政治影響力。
而在黃埔1期加入共産黨的畢業生中,就有三位十分優秀的人才,其中年齡最大的一位成了中國的開國元帥。另外兩位則是犧牲在了抗戰的路上。那麼他們都是誰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左權:“千錘百煉”,戰死沙場</h1>
左權1905年出生于湖南醴陵縣,他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十分貧苦的家庭,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讀書的機會。當他到縣城中上中學之後,逐漸接觸到《新青年》等一些進步書籍,接觸到共産主義的進步思想,這對他産生了極大地影響。是以在看到國家陷入一片水深火熱當中的時候,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參軍,成為了黃埔軍校1期的學生。
左權在黃埔軍校中學習的時候,各項成績就十分優秀。他很早就能夠将《孫子兵法》熟記于心,是以在同學間的威信極高,學校中的老師對其也是極其關注。
左權
是以他剛從黃埔軍校畢業後,就在陳赓的介紹下加入了共産黨,接受過進步思想的他一直将共産黨的理念視為自己的信仰,并且這個理念一直貫穿他将近20年的政治生涯。
1925年2月,左權正式開始了自己的軍事生涯,他先是帶領部隊讨伐了軍閥楊希闵和劉振寰,又阻擋了陳炯明的“東征”路程。他的一系列戰果都得到了黨内高度的認可。
随後,為了讓左權接受更加先進的思想,周總理委派他到蘇聯進行學習。這也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
左權在蘇聯留學期間,也一直秉承着自己的原則,為人剛正不阿,做事一絲不苟,學習上也像在黃埔軍校一樣,十分刻苦認真。是以他在同學間都十分有威望。
但此時還有一名共産黨員在蘇聯留學,這個人就是王明。王明也是在192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的,但是這個人自恃清高,在各項活動中都喜歡“出風頭”,左權這樣一個在各方面都很優秀的人才自然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試圖将左權拉攏到自己的“陣營”中,結果左權根本不為所動,這讓王明感到十分不滿,他便一直想找機會為難一下左權。
1928年,左權和一些一起在蘇聯留學的同學,在宿舍中吃了一頓“團圓飯”,這讓王明抓到了機會大做文章。他極力宣稱左權等人是“江浙同鄉會,有托派嫌疑”。從那之後,左權被冠上了一個莫須有的“托派罪名”。
王明
1930年,左權學成回國,就在他以為自己終于要擺脫這個罪名的時候,卻再次遇到了王明。
此時已經回國幾年的王明,早已經是在黨内“獨當一面”的上司人,在左權回國之後,王明又将他們在蘇聯的舊賬帶回國内。
當時紅軍蘇區正在肅反,左權就成為了首當其沖的受害者。雖然左權多次向組織申訴,但是他的申訴一直沒有得到解決。還在1932年被撤銷了職務,給予了留黨察看的處分。
盡管如此,左權還是堅持着心中的共産主義理想,一直為黨和國家艱苦奮鬥着。
1935年紅軍長征開始之後,左權一直帶領着先頭部隊作戰,他以出乎敵人意料的方式奪取了越安縣城,并通過轉移國民黨注意力的方式,掩護紅軍主力全部渡過大渡河。這對紅軍日後的發展保留了足夠的實力。
1936年6月,在中共中央紅軍到達陝北不久之後,就與跟蹤而來的國民黨軍隊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左權帶領軍隊參加環山縣城堡戰役,在和其他軍隊的聯合反擊下,左權和敵人激戰5個小時,最終消滅了胡宗南一個旅的兵力,緻使國軍損失慘重。
後來,左權又帶領軍隊在多次戰役中立下汗馬功勞。抗日戰争爆發後,左權還針對日軍的作戰方法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事實證明,左權在抗戰中都是具有極其雄才偉略的目光的。
可惜天妒英才,1945月,日本對八路軍展開突然襲擊,左權在斷後過程中不幸中彈犧牲,年僅37歲。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1">黃鳌:毅然參軍,壯烈犧牲</h1>
黃鳌與左權有許多相似之處,他也是一名湖南人,老家在臨澧縣。黃鳌小時候家中生活貧苦,但在他父親的堅持下,黃鳌順利念完國小和中學,後來,他在學校中還先後擔任過學生聯合會于事和教員。
在此期間,黃鳌接觸到許多進步思想,在看到國家遭受磨難之後,感到異常心痛的他逐漸意識到隻有奮起反抗,才能救國家于水深火熱中,于是便萌生了以身報國的想法。
1924年,黃鳌拿着身上僅有的幾塊大洋,毅然決然跑到廣州考取黃埔軍校,并成為了黃埔軍校1期的學生。
在加入黃埔軍校的時候,黃鳌學習十分刻苦,在學校中的成績也總是名列前茅,再加上其樂于助人的性格,他曾深得同學們的信任。
很快,黃鳌就和同隊的李之龍等人“打成一片”。當時李之龍已經是一名共産黨員,他被黃鳌勤勞好學,以及謀求進步思想的精神所感染,于是在李之龍的努力下,黃鳌成為一名光榮的共青團員。
1924年7月,黃鳌因為表現優異,從一名共青團員成為一名黨員。這讓黃鳌大受鼓舞,從那之後,他更加努力的學習新思想新文化,閱讀進步書籍來充實自己。
從黃埔軍校畢業之後,他順利進入軍校的政治部工作。當時黃埔軍校政治部的工作主要是周恩來在負責,是以黃鳌的工作就是協助周恩來,負責整理檔案以及宣發工作。
黃埔軍校中的周總理
因為黃埔軍校的本質還是“速成式”教育,為了學生們能夠又快又熟練地掌握各種軍事技能,黃鳌和周恩來他們自己編寫了大量通俗易懂、引人入勝的軍事教材,這些都對後來學校中的軍事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黃鳌的工作能力以及對黨的忠誠,也得到了周總理的高度贊揚。
後來,黃鳌一直在黨内的軍事教育方面發光發熱,“中山艦”事件發生之後,他曾經在報刊上發表文章,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真面目。除此之外,他還撰寫了一些幫助隊伍中的士兵識字,以及差別革命軍和軍閥的教材,這些教材在軍隊中都廣受好評。
1928年7月,黃鳌被分到第四軍中擔任參謀長,當時第四軍的軍長是賀龍。黃鳌曾不畏犧牲地跟随賀龍,在戰場上沖鋒陷陣,賀龍對他的膽識也是十分欣賞,是以當時在軍隊中賀龍最信任的人一個是賀錦齋,另一個就是黃鳌。
也就是在這一年,黃鳌在戰鬥過程中不幸犧牲。8月下旬,賀龍得知南鄉起義失敗的消息,立即召開會議,決定在西北鄉組織軍隊發起暴動。
就這樣,黃鳌帶部分警衛人員,被派去距離新開寺8公裡的曾家大院,負責掩護新四軍主力部隊突圍。
當天晚上,敵方第十四軍的李雲傑部隊以及石門羅效部隊的1000多人向黃鳌發起突然襲擊。雖然對方人數衆多,但是黃鳌始終堅持與敵人奮戰,一直到次日淩晨,因為部隊損失慘重,才不得不選擇撤退。
就在他們向後山轉移過程中,因為剛好處于坡地,沒有足夠的東西作掩護,黃鳌不幸被敵軍的流彈擊中,犧牲時年僅26歲。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2">徐向前:英勇抗戰,一将功成</h1>
徐向前是黃埔軍校1期學生中唯一一個成為新中國十大元帥的人。他出生于山西省,是十大元帥中唯一一個北方人。
他從小生活就十分貧苦,兄弟姐妹5人全靠母親辛苦做工來養活。他十歲的時候,曾被作為秀才的父親送去私塾讀了些書,他對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十分珍惜。
後來徐向前考入山西省的一所師範學校,這所學校經常邀請胡适等一些在政治界有着深遠影響的人做演講,接觸到進步思想的徐向前受到激勵,逐漸萌生了救國的想法。
徐向前元帥
1924年,當徐向前聽說新創辦的黃埔軍校在招生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報名。并且憑借優秀的成績,順利考入了黃埔軍校。
徐向前在學校期間學習也是十分刻苦,很快就将學校中教授的軍事理論知識全部掌握,并且還能提出自己的獨到的見解,這讓老師以及周圍的學生對其都是十分的贊賞。
徐向前在黃埔軍校期間,并沒有加入共産黨,而是加入了國民黨。後來在讨伐軍閥的時候隊伍被打散,徐向前才輾轉到武漢,經别人介紹,于1927年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并在這一年參與南昌起義。
第一次國共内戰期間,徐向前就表現出了能夠“獨當一面”的實力。1930年,徐向前被任命為紅軍第一軍的副軍長,并且帶領軍隊在平漢鐵路同敵軍展開作戰。
短短兩個月時間,徐向前就帶領部隊殲滅了敵人兩個團的兵力,後來,他又靈活運用戰術,與何成浚帶領的國民黨軍隊展開作戰,最終在殲滅了敵軍四個旅的兵力,這些都表現出徐向前優秀的作戰能力。
在紅四軍整編成立之後,徐向前則成為軍中的參謀長,并帶領紅四軍取得了紅軍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
在抗日戰争中,徐向前和師長劉伯承默契配合,多次擊退日本人的襲擊,使日軍遭受嚴重的打擊。
鄧小平和劉伯承
1938年,日軍集中了上萬人對晉西晉南地區發起進攻,徐向前和劉伯承為了阻擊晉南的日軍,決定采取伏擊作戰的方法。在長生口戰鬥中,他們用兩個團的兵力在長生口附近埋伏,并命769團在第二天淩晨向敵人發起進攻,引誘敵人出動援軍。
日軍200多人乘車經過長生口的時候,就遭到八路軍伏擊隊伍的猛烈攻擊,最終雙方經過5個小時的激戰,八路軍共消滅130多名日軍。
這次伏擊戰的勝利成功阻止了日軍向晉南地區前進的步伐,迫使日軍抽調大量的兵力,轉而對付八路軍,這在全局也對日軍有效的遏制作用。
就連當時的國民黨司令官衛立煌,也對徐向前的作戰方法敬佩不已,他連連向身邊的部下表示:“還是八路軍靈活的戰術好,你看他們打了好多勝仗!”
抗日戰争進行到第二年,共産黨上司的軍隊開始向平原地區發展。河北、山東都相繼成立了遊擊司令部,在平原地帶展開遊擊作戰。
為此,徐向前特意根據日軍的進攻特點,制定了一系列的作戰方針。他指出:一、要盡快籌集戰鬥所需要的各項物資;二、通過多挖路溝,設定路障等方法,減緩敵人前進速度;三、分散作戰,靈活應對,不要死守,依托廣大鄉村分散遊擊,做到會躲會藏會打,不打則已,一打必勝;四、鎮壓漢奸,謹防國民黨。
在徐向前的指揮下,日軍前後28次進攻都大敗而歸,他們不僅找不到八路軍,還被八路軍的襲擊打得落荒而逃,最終日本不得不撤出冀南中心區,停止掃蕩。
抗日戰争勝利之後,國共兩黨談判破裂,徐向前再次主動請纓,參與到解放戰争中。在後來同國民黨争鬥的過程中,徐向前先後參加了運城戰役、晉中戰役以及太原戰役等。同樣取得了十分出色的戰績。
1955授銜老照片
1955年,在新中國的授銜儀式上,徐向前憑借自己在抗戰中取得的戰績,被授予“元帥”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