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婦女節當天,記者來到土右旗采訪了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何素梅。家種三五畝玉米地、六七棟蔬菜大棚、全家七口人、兩台車、兩條狗、三間瓦房,算是殷實的農村家庭了,但真正讓這家人享用不盡的不是物質,而是何素梅樂于助人、善待鄰裡的精神财富。
說起這個兒媳婦,何素梅的婆婆薛棗女笑得合不攏嘴: “我81了,素梅伺候我吃飯穿衣、端屎端尿。我每天吃完飯一推碗抹嘴就串門兒去了。”但說起她一人種六七個大棚累得腰酸背疼,老太太又立刻“生氣”起來,心疼地說:“我和她說你要是再這麼累我就不和你住了!我走呀!”在一旁的何素梅隻是呵呵地笑。
“我三兄弟離婚的時候留下個8個月大的女娃娃,孩子爹媽都不管,我就和素梅商議看能不能收養這個小侄女。沒想到還沒等我開口她就把娃娃抱回來了……現在是我的二閨女,已經長大嫁到和林格爾去了。”丈夫楊文其談起妻子也是滿臉的佩服:“我們鄰居小李娜父親死後母親離家整整一年,孩子可憐得沒吃沒喝,也是我媳婦将她接回家來,細心照顧,直到她母親回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何素梅幫助鄰裡、關愛孤寡老人、照顧弱勢群體,村民們提起何素梅都誇:可是個好女人!
“我兒子兒媳打架别人都不管,隻有何素梅敢去拉架。要不我兒媳婦就給打跑了。”79歲的史鐵大爺說。
“我兒子兒媳離婚後撇下孫子,都是何素梅的兒子每天給我接送娃娃上學呢!”52歲的郝蓮大媽說。
“我三個兒子沒指上,何素梅倒是整天給我打炭劈柴,要不我冬天凍壞了!”67歲的三翠大媽說。
“夏天何素梅成天給我送黃瓜柿子,還給我送炒菜米飯,我老了走不動,人家就把飯端來。”91歲的陳大爺說:“好就是好,具體咋好那事情可多了!”
……
太多太多的故事難以詳述,太多太多的細節令人感動。2016年何素梅家被評為土右旗最美家庭,很多人問她怎麼想的,她卻隻有一句:“不幫需要幫助的人,我睡不着!”
當聊到願望時,何素梅說:“我是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就是照顧村民的日常生活,但是我有一個自己的小夢想,我要在前院的空地裡養幾頭豬,每年都多殺一頭豬,免費送給需要幫助的村民過年,村裡頭可有可憐的人了,不幫心裡死活不是滋味兒!”
正聊着,何素梅的電話響了,曾經在何素梅家居住了三年的五保戶楊二在電話裡說:“我現在在後山的養老院住的了,挺好,放心哇!有空兒你們就來看我,我想旭旭啦!”旭旭是何素梅的孫子,而70多歲的楊大爺卻在電話那頭記挂着和自己沒有半點血緣的“親人們”。
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堅持做好事,難的是全家一起做好事。
何素梅的言行不僅打動着周圍的鄰裡,更在兒子、孫子的心中撒下了善良的種子。“爸爸老是送不認識的老人回家,還接送小朋友回家,長大了我也要幫助别人!要是爸爸不幫别人我就不親爸爸了!”3歲旭旭的話天真無忌,卻又發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