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國古代“最危險”的禁書,讀的人要麼是皇帝,要麼就是想要造反

作者:趣觀曆史

我們閱盡鉛華,隻為呈現不一樣的曆史。

提及中國曆史上的法家和改革家,其實都繞不開一個人,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商鞅。商鞅本名公孫鞅,衛國人,故又名衛鞅。在秦孝公釋出求賢令後,衛鞅隻身入秦,為秦孝公闡述法家精義之學和霸道之術。秦孝公深以為然,遂命衛鞅總領秦國國政,開始在秦國變法。經過二十多年的變法,秦國的制度、軍事、文化、風俗等都發生顯著改變,國力也迅速強大,一舉擊敗魏國,奪回河西之地。衛鞅是以受封于商,故後世稱之為商鞅。

我國古代“最危險”的禁書,讀的人要麼是皇帝,要麼就是想要造反

▲商鞅劇照

古人素來講究“立德,立言,立功”,商鞅已為秦國立下不世大功,也為秦國人民立下詳盡完備的法律,這是一種大德,那麼他所欠缺的僅剩“立言”。于是商鞅将自己治理秦國和主持變法的心得總結,加上自己推崇的法家學說,寫成一部名為《商君書》的法家大作。此書雖然僅有3萬多字,卻囊括了國家治理的方方面面,而且理論結合實際,具有無與倫比的實踐意義。由于書中極盡詳細地闡述了治國政策和馭民之術,《商君書》被曆朝曆代列為禁書。在相當漫長的一段時間内,讀《商君書》的不是帝王就是造反者。統治者們從書裡學習如何馭民、如何維護統治,造反者則學習如何蠱惑人心聚衆起義。

我國古代“最危險”的禁書,讀的人要麼是皇帝,要麼就是想要造反

▲秦孝公劇照

在《商君書》中,商鞅闡述了著名的“馭人五術”,分别為壹民、弱民、疲民、辱民和貧民。“壹民”就是消除個性保留共性,将所有人變為一個整體,當所有人成為一個整體之後,人們就會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隻會随着集體的腳步前進,而不分對錯,這其實就是“烏合之衆”。“弱民”就是減小人民的反抗能力,國家可以向人民任意索取,要糧給糧,要人給人。“疲民”就是給百姓安排事情做,當一個人沒有事情做,他就會想很多,想法多了就不利于穩定——這也是為什麼王朝上升期A錢少的原因,大臣都有事可做,沒時間搞A錢,不然完不成任務要被皇帝降罪,等王朝事少了,大臣就開始貪腐,習慣了之後有事也不做了。

我國古代“最危險”的禁書,讀的人要麼是皇帝,要麼就是想要造反

▲戰國時期國君及大臣劇照

“辱民”是打散民間的宗社,編為國家規定的行伍,互相之間監督檢舉,讓人民之間不再信任,使國家機器成為唯一的權威。“貧民”就是使人民長期處在溫飽邊緣,當人民連生存都成為問題時,才會在發家緻富的道路上奮力一搏,這也是秦軍将士威武善戰的原因所在。商鞅生活在禮樂崩壞、制度不存的戰國時代,對人心有非常負面的思考,而且當時諸侯林立,大家有不同的文字、習俗和文化,兼并起來非常困難,是以必須擁有足夠強大的國力。這些馭民之術就是秦國用以強大國力的要訣。

我國古代“最危險”的禁書,讀的人要麼是皇帝,要麼就是想要造反

▲民國上海廣益書局出版的《商君書》

憑借強大的國力和馭民之術,秦國君臣在國内穩定之後,把心都用在了兼并戰争上,最終一統四海。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學說雖然成為曆代封建王朝的正統官方意識形态,然而皇帝們卻也心照不宣地采納法家學說的理論來治理國家,形成“儒皮法骨”的模式。是以不難了解,如果衆人閱讀了《商君書》的精義,就必然會明白被統治的本質,政權的根基必然會産生動搖,是以帝王們才會對此書嚴加封禁,生怕在坊間秘密流傳,引發難以想象的嚴重後果。

我國古代“最危險”的禁書,讀的人要麼是皇帝,要麼就是想要造反

▲秦始皇嬴政劇照

在戰國時代,群眾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對國家的認同感及歸屬感也不強,甚至沒有強有力的國家文化作為精神紐帶,是以商鞅隻能選擇極端的方式,把人民團結起來,以克服一切來犯之敵和掃平一切障礙。此後曆代王朝,本質上也是如此。不過在新中國建立後,人民當家做主,全民普及教育代替了古代的愚民政策,在愛國主義教育下,中國人民都有着深深的愛國情懷。對于《商君書》這樣的古書,已經不再予以封禁,不過其中的内容大多已經過時,是以現代人在閱讀時,既要帶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批判性眼光,也要聯系其成書時代背景去了解。

參考資料:

《史記·商君列傳》《商君書》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用戶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