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遼國滅亡後契丹人去了哪?重建帝國比南宋還大,後裔至今活在雲南一、從傳說走向現實二、鼎盛後迅速走向衰亡三、契丹人的最終結局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遼國滅亡後契丹人去了哪?重建帝國比南宋還大,後裔至今活在雲南一、從傳說走向現實二、鼎盛後迅速走向衰亡三、契丹人的最終結局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契丹人

宋朝在中原王朝之中,一向被人們視作軍事孱弱的王朝,自其開國以來便先後受到遼國、金國與蒙古人的巨大軍事威脅,并最終被蒙古所滅。在與北方遊牧民族的對抗中,契丹人建立的遼國是大宋第一個敵人,同時也是對北宋影響最大的敵人。這個橫貫中國北方與北亞的巨大帝國,在長時間裡被西方人認作是真正的“中國”,以緻于契丹在多年裡成為中國的稱呼。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一、從傳說走向現實</h1>

每個民族都有屬于自身的創世神話,例如漢族人一直将女娲視作人類女性始祖,西方人将亞當、夏娃視作自己的祖先。契丹族也有着這樣的傳說,傳說一位人間的神人與天上的仙女在中國東北的美麗土地上相知相愛,他們生有八個兒子,這八個兒子便是後來契丹族八個主要部落的祖先。由于神人與天女相遇時分别騎白馬和青牛,是以青牛、白馬也是契丹每逢重要祭祀時必須要使用的祭祀品。

遼國滅亡後契丹人去了哪?重建帝國比南宋還大,後裔至今活在雲南一、從傳說走向現實二、鼎盛後迅速走向衰亡三、契丹人的最終結局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白馬青牛的傳說

契丹族誕生後,于唐朝時逐漸壯大,并趁安史之亂時大肆發展自己的力量。在數百年的各部落争鬥中,疊刺部落的耶律阿保機橫空出世,結束了各部落的争鬥,至907年唐王朝滅亡同年,建立國家,定國号為契丹。在中原陷入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契丹族抓住時機向南發起進攻。

遼國滅亡後契丹人去了哪?重建帝國比南宋還大,後裔至今活在雲南一、從傳說走向現實二、鼎盛後迅速走向衰亡三、契丹人的最終結局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公元936年,後唐趙國公石敬瑭起兵反唐,在被官軍圍困時石敬瑭向契丹求救,以割讓燕趙大地即“燕雲十六州”作為契丹出兵的報酬,在契丹出兵援助下,石敬瑭起兵成功并建立後晉。947年,契丹汗耶律德光率大兵南下攻滅後晉,并在開封改汗為帝,國号改為大遼。自此,中國北方抵禦遊牧民族南下入侵的山川屏障,被契丹不費吹灰之力而取得,直接造成了此後數百年裡大宋朝接連遭受北方遊牧政權的南下入侵。

遼國滅亡後契丹人去了哪?重建帝國比南宋還大,後裔至今活在雲南一、從傳說走向現實二、鼎盛後迅速走向衰亡三、契丹人的最終結局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燕雲十六州被割讓給契丹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二、鼎盛後迅速走向衰亡</h1>

遼國成立之後,在曆代皇帝的帶領下與大宋王朝形成南北對峙之勢。962年,被譽為大遼盛世開啟者的遼景宗耶律賢登基,耶律賢并不渴望對外建立赫赫戰功,而是推行“不主動南伐中原”的對外原則。這一點被他的繼任者遼聖宗耶律隆緒所繼承。

遼國滅亡後契丹人去了哪?重建帝國比南宋還大,後裔至今活在雲南一、從傳說走向現實二、鼎盛後迅速走向衰亡三、契丹人的最終結局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燕雲台》遼景宗

聖宗在位時,著名政治家蕭太後常年把持着大遼的最高權力,遼國在聖宗和蕭太後的帶領下走向最鼎盛的時代,在對宋戰争中屢戰屢勝。直至1004年兩國簽訂澶淵之盟之後,宋遼才結束數十年的大規模戰争狀态,雙方開始進入一百多年的和平相處時期。

遼國滅亡後契丹人去了哪?重建帝國比南宋還大,後裔至今活在雲南一、從傳說走向現實二、鼎盛後迅速走向衰亡三、契丹人的最終結局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蕭太後

好景不長,遼聖宗于1031年逝世後,遼國的鼎盛狀态不再,并進入衰落時期。其繼任者遼興宗多次與宋以及西夏作戰,盡管戰争取得勝利,但卻使朝廷更加窮困,民間也怨聲載道。随後的幾位皇帝皆無法像景宗、聖宗那般雄才大略,加之誕生于東北的女真人開始崛起,就如同契丹當年的崛起一樣。1114年,女真首領完顔阿骨打起兵反遼,次年成立大金國,遼頓時被南方的大宋、西北的西夏與東北的大金三面包圍。女真起兵後步步蠶食遼國國土,1125年遼被金所滅,至此,稱霸中國北方與北亞數百年的契丹帝國宣告終結。

遼國滅亡後契丹人去了哪?重建帝國比南宋還大,後裔至今活在雲南一、從傳說走向現實二、鼎盛後迅速走向衰亡三、契丹人的最終結局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影視劇中的女真人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三、契丹人的最終結局</h1>

1125年遼國滅亡之後,契丹族人并沒有放棄複國的努力,正如同北宋滅亡後,趙構在臨安建立南宋一般,契丹貴族也希望能夠重整河山以便東山再起。這時出現了一位重要的契丹貴族,他便是耶律大石。早在1122年天祚帝出逃時,耶律大石便出于“國不可一日無君”的考慮,與衆大臣一同擁戴耶律淳稱帝,這即是僅存在一年的“北遼”政權。1125年,耶律大石率領契丹殘兵向西出逃,并進駐遼國曾經的西北重鎮可敦城,在此耶律大石召集還未被占領的大遼西部各城鎮官員與部落首領,聚攏兵馬數萬人,并在可敦城稱王。曆經數年的發展,契丹先後控制了今蒙古與新疆的部分地區。

遼國滅亡後契丹人去了哪?重建帝國比南宋還大,後裔至今活在雲南一、從傳說走向現實二、鼎盛後迅速走向衰亡三、契丹人的最終結局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畫像中的契丹貴族

耶律大石明白,此時的金剛剛建國,正是兵強馬壯的鼎盛時期,是以大遼要想有所發展便隻能向西進發,于是耶律大石率兵大舉西進,希望能在廣闊的中亞開辟新的發展空間。1130年,耶律大石殺白馬青牛以做出征前的祭祀,這是契丹最尊貴的祭祀儀式。随後他率兵向西域進發,并向此時屬于喀喇汗王朝的領土挺進。耶律大石知道喀喇汗王朝正處于衰弱期,這是擴大西遼版圖的絕佳時機,在進軍最順利的時候,耶律大石甚至帶兵翻過了天山,并向中亞的喀喇汗王朝繼續進攻,直到喀喇汗王朝舉全國之力進行抵抗時,耶律大石率領的軍隊才因兵力不足被擊退。在耶律大石進軍西域的同時,西遼在與東面的金國作戰時也取得多次勝利。1132年,耶律大石在今日新疆西北部的葉密立城登基稱帝,這标志着西遼正式建國。

西遼建國後,耶律大石仿照遼國舊時體制,将漢語規定為國家的官方語言。随後的10年裡,耶律大石繼續率兵四處征戰,西域的高昌回鹘國、喀喇汗王朝的大片疆土都被西遼所占領,在其版圖最龐大的時期,面積大約有350萬平方公裡,要知道南宋國土最鼎盛時也不過200萬平方公裡。耶律大石數十年的西征生涯,使西遼在中亞乃至西歐名聲大振,甚至在歐洲流傳着大量有關西遼的傳說,今日的俄語、阿拉伯語等語言中,中國的發音都無比接近于“契丹”的發音,這便是當年西歐與阿拉伯世界對西遼國的稱呼。1143年耶律大石去世,他在位的20年裡,不但将契丹族從滅亡的邊緣挽救回來,還在西域成立了如此龐大的一個帝國,可謂當之無愧的一位雄主。

遼國滅亡後契丹人去了哪?重建帝國比南宋還大,後裔至今活在雲南一、從傳說走向現實二、鼎盛後迅速走向衰亡三、契丹人的最終結局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

但就在耶律大石去世後的30多年後,西遼便爆發宮廷内亂,西遼王朝在中亞先後遭到諸多國家的侵擾與進犯,尤其是花刺子模國更是成為西遼最頭痛的對手與敵人。這個原本依偎在強大西遼帝國下的中亞國家,已經逐漸展現出稱霸的迹象,為擺脫西遼對自己的控制,花刺子模逐漸與西遼撕破臉并反攻西遼。随後的幾十年裡,原本附屬于西遼的諸多國家,開始像花刺子模一樣發動叛亂,至1211年,西遼隻剩東喀喇汗王朝一個附屬國。

進入13世紀後,蒙古族開始在中北亞大陸上馳騁,1218年成吉思汗率兵征讨西遼,同年西遼被蒙古鐵騎所消滅。1224年,契丹貴族再度建立政權,此即“後西遼”,但很快滅亡,至此契丹族的政權徹底消失。

遼國滅亡後契丹人去了哪?重建帝國比南宋還大,後裔至今活在雲南一、從傳說走向現實二、鼎盛後迅速走向衰亡三、契丹人的最終結局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止殺令》成吉思汗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5">文史君說</h1>

作為橫行中北亞數百年的大帝國,無論是遼國還是日後的西遼帝國,都對中國曆史産生了重大影響。遼國雖在1125年被滅國,但誰都沒有想到,一個流亡貴族會在西部再建大遼,甚至存活了百年時間。直到13世紀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契丹政權才徹底退出曆史舞台。

不過,雖然契丹政權滅亡了,但契丹族并沒有就此消失。實際上從遼國被金滅國之後,除了随耶律大石西遷的一部分契丹族人之外,也有一部分留在了故地。由于與女真有着國仇家恨,這些遺民大部分歸順了後來的蒙古政權,并随着蒙古人東征西讨。比如後來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的軍隊中,就有相當一部分契丹将士。這些人在滅掉大理之後,有一部分就留在了當地,成為元朝駐大理的宣慰使部。他們的後裔一直存續至今,據學者們通過研究文獻、考古遺存以及DNA比對,雲南的保山地區施甸、昌甯、龍陵等縣的 “本人”中阿、莽、蔣、楊等姓都是契丹後裔。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8">參考文獻</h1>

承天:《契丹帝國》,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3年。

蘇伶:《契丹簡史》,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6年。

黃震雲:《雲南“ 本人”與北方達斡爾人和契丹民族淵源通考》,《遼東學院學報》2015年10月。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陽)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檔,除特别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曆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号!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