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來得遲一些,本該早已桃李争春柳如煙的四月裡,卻是乍暖還寒。好在郊遊這天陽光明媚,茅山雖然因為前一天下過雨顯得雲霧缭繞,倒也是以多了幾份“仙氣”。
說起茅山便會讓我想起道士,不是須發皆白、修生養性的老道人,而是港片裡懲惡揚善的道長。在碧水園農莊用完一頓頗有特色的農家菜後,我們便帶着對茅山的種種好奇與期待來到了道家的起源地之一——茅山。

我們登上景區大巴後的第一站便是山頂的九霄萬福宮,也叫頂宮。或許是山路陡峭,又或是為了讓上山的遊客感受求道的艱辛,上山的山路頗為崎岖,海拔不過三百米的茅山居然被司機開出九曲十八彎的感覺,很有些驚心動魄。
山頂有一處索道,好像無甚特别,細看便會發現索道口劃着一道地界線,将茅山分割兩地。索道的另一頭跨過山谷,通向常州金壇,這高來高去的交通方式很有些高人風範,要不是時間不夠我們還挺想感受一下。
頂宮中供奉了道教的各路神仙,但可能因為沒有佛教那麼體系分明,再加上缺少《西遊記》這樣的名著加成,很多神仙都不太被人熟知。不過茅山畢竟是有名的道家傳承地,财神殿和太歲殿都是常年香火旺盛。
山頂上還常住着一位畫符的老道人号稱元符道人,畫的符可以說應有盡有,既有畫着姜子牙的平安福,也有畫着文曲星的學業福。雖不知道效用如何,但看上去都頗為有趣。每張符售價99元,需要香客支付100元然後找回1元,暗含着道家九九歸一的道理,乍一聽還挺有那麼幾分意思。公司裡不少當了母親的同僚紛紛解囊求個心安,而像我這樣還不能體會舐犢情深的隻好在殿門口溜達一下。猛然看到台階邊刻着“在家孝父母,何必遠燒香”竟也頗有些感悟。
離開頂宮我們又乘坐大巴來到元符萬甯宮,這裡有世界上最大的室外老子銅像。萬甯宮的門口有個寫着“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八個大字的照壁,不但中間的“福”字被刷成了紅色,周圍的牆面也被摸得發亮。據說如果站在門口閉眼轉三圈然後摸過去,能摸到“福”字,就說明和此地有緣。大家嘗試後都铩羽而歸,畢竟閉眼轉三圈以後路都很難走直呢!
萬甯宮頂的老子像很是巍峨,自帶圓潤的大耳垂讓人一眼就能認出他的身份。手心處有一個近一米長的馬蜂窩,馬蜂們能在光滑的黃銅表面建巢已是不易,更要耐過炎炎夏日裡黃銅的高溫,不得不讓人感到神奇。
萬甯宮由許多不同的殿組成,不管你是求财求福求平安或是求姻緣都有“專業對口”的神仙可供挑選。公司裡單身的小姑娘便被大家慫恿着進了月老廟,希望她今年遇上個好姻緣!
在茅山每個殿裡都有道士的身影,但令我印象最深的卻不是茅山的“專業”道士,而是一個在老子像下打坐的中年修士,說是在此修煉,以天為蓋地為廬。也不知這位大師是會有緣求得大道,還是會有幸将來學會畫符?
四月的茅山雖還未褪去初春的青色,卻帶有着千年的端莊。雖沒有什麼名山大川,卻悄悄陶冶了人的性情,難怪《陋室銘》裡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如此山清水秀之地,實在是春季踏青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