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裡是省級曆史文化名城,有着厚重的文化曆史,作為周朝與秦國的發祥地,秦德公元年(前677)秦國自平陽遷都于此,至靈公時遷都泾陽,這200多年時間裡秦國在此完成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制的轉變。北宋嘉佑七年(1062)蘇轼在此任簽書判官,主持擴建飲鳳池、植細柳、栽蓮藕,修築君子亭、宛古亭等亭台樓榭;因距府城東門隻有二三十步遠而改名東湖延續至今;東湖被譽為北方園林典範,與杭州西湖皆因蘇轼而出名,有詩曰:“東湖暫讓西湖美,西湖卻知東湖先”。作為絲綢之路重要驿站,這裡區位優勢明顯,自古是南通巴蜀、西達甘新的通衢之處,曆史上長期是州府郡道等地方行政區的治所;如今這裡擁有寶雞機場,成為寶雞市百萬人口大城市的副中心,随着近日撤縣設區獲批,她成為陝西省最年輕的市轄區,古都古城千年古縣的她得以換新顔。
鳳翔區有雍州、雍城、西府等别稱,她地處于陝西省西部寶雞市東北部;作為千年古都的她也是寶雞市的第四個市轄區,四周分别與岐山縣、千陽縣、陳倉區、麟遊縣相鄰。下轄12個鎮:城關鎮、虢王鎮、彪角鎮、橫水鎮、田家莊鎮、糜杆橋鎮、南指揮鎮、陳村鎮、長青鎮、柳林鎮、姚家溝鎮、範家寨鎮;總面積1229.1平方千米,戶籍人口52.39萬;區人民政府駐地城關鎮距省城西安167千米、距寶雞市區44千米。
因境内有“鳳鳴岐山,翺翔而南”的傳說得名,據《雍勝略》:至德初置鳳翔府,取鳳鳴岐山之義;另傳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笛,引來善吹簘的華山隐士簘史知音相遇,終成眷屬,後乘鳳凰飛翔而去,故名;又傳安史之亂時唐明皇逃至年久失修的雍城,太守動員百姓築城防禦,無奈築起就塌;一夜天降瑞雪,一隻鳳凰駕着祥雲悄然落,在城西北三眼清泉邊引頸品飲,後踏雪繞城行走數裡,長鳴振翅而去,留有足印繞城一周,以此築城不倒,後為紀念鳳凰栖落之地将雍城改名鳳翔。
區境夏朝屬雍州,商朝為太史周任封國(周國)。西周屬召公采邑,名為雍邑;周平王元年(前770)封護駕有功的秦襄公為諸侯而賜秦。秦孝公時設雍縣,因雍城(雍邑)得名,據《元和郡縣志》 天興縣: 四面高曰雍,又四望不見四方,故謂之雍;治今城南豆腐村。西漢高祖二年(前205)屬中地郡。東漢中平六年(189)屬漢安郡。曹魏改右扶風為扶風郡,西晉太康八年(287)改扶風郡為秦國;随屬至南北朝。北魏太延三年(437)置平秦郡治于雍縣;太平真君十年(449)雍縣東境析置橫水縣;太和十一年(487)設岐州于今城區東關;州郡縣同城而治。
西魏大統四年(538)橫水縣并入,南境析出洛邑縣,仍為岐山郡治。隋初移治今址,大業三年(607)岐州、隴州并為扶風郡,治雍縣。唐武德元年(618)扶風郡分設岐州,治于雍縣;至德元年(756)雍縣東南析置天興縣;次年二年八月肅宗駐跸時,取“鳳鳴于岐,翔于雍”祥瑞之意,升鳳翔郡為鳳翔府而稱西京,雍縣改鳳翔縣;寶應元年(762)鳳翔縣并入天興縣屬鳳翔府;寶曆元年(825)鳳翔府又稱西都,治于天興縣。
五代十國是天興縣為鳳翔府治。北宋熙甯五年(1072)天興縣為鳳翔府駐地。金大定十九年(1179)以天興縣與京都衍慶殿發音相近而複名鳳翔縣;二十七年(1187)增設鳳翔路治于鳳翔縣。明太武九年(1376)随鳳翔府直屬陝西承宣布政使司。清屬陝西省鳳邠道鳳翔府,道府均設治鳳翔縣。1913年鳳翔廢府存縣,次年屬關中道。1938年設陝西省鳳翔專署,治于鳳翔縣。1941年改屬陝西省第九行政督察專署。
1950年10月屬陝西省寶雞專區。1956年10月由陝西省直轄。1957年7月甯王鄉劃歸寶雞縣。1958年岐山縣、麟遊縣并入。1961年岐山縣、麟遊縣析出。1962年9月長青公社花園大隊劃歸千陽縣。1969年屬寶雞地區,1981年屬地級寶雞市至今。1997年橫水鄉、紙坊鄉、姚家溝鄉、南指揮鄉、田家莊鄉、郭店鄉、虢王鄉、糜杜橋鄉、長青鄉分别撤鄉設鎮。2001年紙坊鎮、石家營鄉并入城關鎮,五曲灣鄉并入糜杆橋鎮,澗渠鄉并入姚家溝鎮。2010年7月尹家務鄉并入陳村鎮,漢封鄉、唐村鄉并入柳林鎮,董家河鄉、範家寨鄉合置範家寨鎮,郭店鎮并入彪角鎮。2021年1月鳳翔縣改設寶雞市鳳翔區。
作為秦人老家,這裡是全球秦人省親祭祖的聖地;史上最早的祭祀神靈場所:畤就建立于鳳翔,這裡人文荟萃,擁有先秦文化、蘇轼文化、民間工藝文化、鳳凰文化、鳳酒文化、佛教文化、西府飲食文化和讀耕文化在此融合;彩繪泥塑被美術界認為為神州一絕;木版年畫與楊柳青、桃花塢等木器廠版年畫齊名。鳳翔區風光無限好,旅遊資源豐富,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機關雍城遺址、秦始皇先祖陵園;境内有玉燕山、蝴蝶谷、靈山、六營民俗村、雍城湖、東湖、雍州古鎮、周家大院、石佛寺、寶玉山、先秦陵園博物館、秦穆公墓、雍城遺址、大海子民俗村、五曲灣、笙蕭園等景點;其中周家大院被稱為關中民居的典範。
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謝謝。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