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玉樓春》中的那些曆史錯誤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玉樓春》講述了戲班出身,八面玲珑的絕代佳人林少春在機緣巧合之下與當朝首輔之子孫玉樓相愛,進而嫁入孫家的劇情。從劇中服化道及首輔這個稱呼來看,該劇是以明朝為背景的。才看了前幾集就發現很多不對勁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以該劇中的一些劇情來看看到底有哪些不符合曆史常識的地方。

《玉樓春》中的那些曆史錯誤

輕而易舉考中進士。劇中孫玉樓在林少春的鼓勵下,經過短暫的考前突擊(從孫家人談話中知道孫玉樓平日素來不喜好讀書),一舉中得進士,這是不合常理的。古代中進士,得先考上秀才,再考舉人,最後才能考進士。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重要的選官制度,科舉制度“大抵萌于南北朝,始于隋而成于唐”,完備于宋、元時期。明代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發展的轉折時期,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發生重大變化的時期,同時也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發展的鼎盛時期。

《玉樓春》中的那些曆史錯誤

明代科舉制度通過科舉考試的組織形式來表達其制度内容,這種表達方式最突出的表征是明代三級考試的詳密措施與八股取士的模式化要求。

那麼,三級考試是哪三級呢?簡單說就是鄉試、會試、殿試。鄉試時間除個别情況外基本上是三年一次,也就是說一個考生要經過鄉試、會試、殿試的層層考試才能被最終錄用。

《玉樓春》中的那些曆史錯誤

先說考秀才吧!古代考上秀才的難度不亞于如今的研究所學生入學考試,考上秀才後才等于是拿到了考舉人的通行證。而高中舉人有多難呢?就拿該劇的明朝背景來分析,有明一朝總共276年,據不完全統計,明朝考上舉人的大約有10萬人左右,明朝鄉試是三年一次,這樣平均下來的話也就是說每年全國大約可以中舉362人。每三年隻中舉1000人, 一年362人,這是什麼樣的概念?這還是古代全年齡段秀才都可以參加的考試。如果參照清華、北大每年招生7000人左右來計算,一年下來考中舉人的人數為清華、北大人數的1/20 ,是以古代的舉人的含金量小編覺得要高過清華、北大的研究所學生,大約五十個秀才裡面中一個舉人,錄取率隻有2%。《範進中舉》這篇文章生動地刻劃了範進由于考中了舉人以後差點瘋掉的情形,從側面說明了中舉是多麼困難的事情。中舉後才是考取進士,據不完全統計,有明一朝共計出過25000名進士。而孫玉樓經過短時間的複習,則可一舉中得進士是明顯不合常理的。

《玉樓春》中的那些曆史錯誤

中進士後的授官不合理。孫玉樓的大哥孫世傑中得狀元,實授翰林院從六品修撰,榜眼賈逢源實授翰林院正七品編修,探花顧甄實授翰林院從七品編修,這個是符合史實的,明代一甲前三名基本上都是授翰林院官職,品級與劇中也基本無異。不同的是,孫玉樓考得第37名,居然實授大理寺評事一職,該職在明朝掌獄訟複審,為正六品,一個二甲37名居然授官比狀元郎的職位還高。大家可能會說,孫玉樓有個當朝宰輔的老爹,是不是幫他暗中運作了,小編認為,這種情況微乎其微。因為明朝的言官是非常厲害的,可以風聞奏事,還記得孫玉樓大義滅親抓了自己的貼身奴仆下獄這檔子事嗎?言官們不但不表揚,還當庭譏諷首輔馭下不嚴,頗有問責之勢,如果是暗中操作讓兒子做官,估計早就上奏彈劾了,是以這應該劇情本身的疏忽。

《玉樓春》中的那些曆史錯誤

随意破壞登聞鼓。劇中王婆子為了告狀,跑到刑部衙門敲登聞鼓,值班的衙役為了不讓王婆告狀,拿刀割破登聞鼓鼓皮。明代對登聞鼓的管理可是有嚴格的規定的,想要擊打登聞鼓進狀,隻能在當地的縣、州官員不予受理之後,才能進京擊打登聞鼓送出鼓狀。或者有重大冤情者,可以先向巡按監察禦史尋求幫助,如果監察禦史不管,這時候要去通政司送出狀紙,如果這兩處都不給處理,那麼就可以擊登聞鼓鳴冤。在鼓狀呈遞上去之後,值守登聞鼓的官員需要記錄罪犯的姓名,以及所犯何事,之後再呈遞給皇帝。為了防止在這一環節中出現差錯,明朝規定,鼓狀送出之後不允許修改。在洪武十三年,曾有一位禦史替其同鄉修改鼓狀,結果這位禦史被下令賜死。這也可以看出明朝對登聞鼓制度管理十分嚴格,這對于司法的公正是十分有利的。而劇中一個小小的值班站崗衙役就可以将登聞鼓割破不讓群衆告狀,是吃了豹子膽嗎?

《玉樓春》中的那些曆史錯誤

家庭内部稱謂混亂。劇中孫玉樓稱自己的父親為老爺,稱自己母親為太太,孫玉樓三哥稱自己老婆為奶奶,這些稱謂在當時合理嗎?明朝對父母的稱法很多,根據不同場合稱自己的父母,作為第二人稱時,就是面對面的稱呼,最常用的就是“爹、娘”,尊稱時用“父親、母親”,特别場合要稱“父親大人,母親大人”;作為第三人稱時,就是與不是自己家的人說話時提到自己的父母,稱“家父、家母”;面對面稱呼别人的父母時,就用平常的社會性尊稱;而作為第三人稱時,要尊稱“令尊、令堂”,斷沒有劇中老爺、太太的稱呼法,感覺像是下人而不是兒子。而丈夫對妻子的稱呼,主要有“娘子”、“老婆”“婆娘”、“妻”或“内子”、“賤内”、“拙荊”、“荊婦”、“山荊”、“賤荊”、“内助”、“屋裡人”、“執帚”等,斷沒有叫奶奶的。

《玉樓春》中的那些曆史錯誤

當然,曆史很枯燥,是以需要一定的藝術加工才可以搬上螢幕。曆史題材電視劇畢竟不是史書,大家權當一樂也就是了,沒必要計較,知道怎麼回事就好了。說的什麼不對的地方或是大家發現該劇還有什麼不合曆史常理的地方,歡迎評論區留言讨論。

《玉樓春》中的那些曆史錯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