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即墨曆史上的十大古城池

即墨這座城市在膠東一隅,但是境内古城池就有至少10座,其中包括原即墨南鄉區域的浮山所和不其城,現即墨轄區有最少8座,可以說是适宜城市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好地方。

一是即墨古城,這是隋朝公元596年從平度遷到即墨重建立置時建的,在此之前即墨作為行政機關一度消失,據說當年建即墨城時,很多城磚是從城陽不其程拆過來的,是以才有飛轉走石建即墨城的故事。故事說,當年建城時,沒有足夠的城磚,有人出主意從不其城拆運,但是縣令說這麼長距離怎麼運送啊?那人就說了,可以飛磚走石,這是怎麼回事?這個消息就傳開了,說是某月某日有奇觀飛磚走石建即墨城,結果那天沿着路來了很多人都來看光景,結果官兵直接把他們留下,一個人一塊石頭往即墨送,這就是所謂的飛磚走石建即墨城。在前些年複建即墨城時,據說還有不其字樣城磚。

二是不其城,在城陽,城陽的由來也是因為在這座城的南邊。這座城的名字,可能是古音,暫沒法了解。

三是壯武古城,在藍村古城村,曆史2000多年,是夷國都城。

四是棠邑古城,在移風店鎮,古人記載基址宏闊,不減壯武,為通都大邑。

五是臯虞古城,這個地名可能追溯商周時期,具體在文章裡都有分析,到漢朝時封臯虞侯,也是琅琊王氏的祖居地,王羲之的祖輩居住地。

六是泛鄉城,又稱粥敷城,在潮海舞旗埠,泛鄉侯封地,城牆300多米,出土過錢範,五铢錢,說明這個城市還是有一定規模的。這個也有一故事傳說,唐王東征高麗,老婦人用瓢水喂飽三軍的故事,可能很多即墨人都聽說過,這也是周邊大廟山名字的來源傳說,這座城的用處很可能于駐軍有關系。

七是即墨營城,位于北安營上,距即墨城十裡,是明朝海防駐軍體系中的關鍵一環,可以節制鳌山衛、大嵩衛以及雄崖所浮山所等,與即墨城呈犄角之勢,互相拱衛。海防一旦有倭寇襲擾,可派兵支援。半島還有一個營便是威海文登的文登營,地位非常重要。

八是鳌山衛,在鳌山衛駐地,古城臨海而建,是海防的重要城池,以前鳌山衛軍戶子弟,都是軍籍,在明清時期,考取功名都是和普通考試分開,有些人為了容易考取,也改了軍籍。

九是雄崖所,在豐城雄崖所村,是山東保留城門,儲存最好的明朝海防城池,全名為雄崖守禦千戶所。

十是浮山所,在青島浮山所,與雄崖所相同,都是明朝海防機構。

另外,漢代有溫泉侯,在今天普東的流浩河畔,也有可能存在城池。本文所說即墨是指隋朝重建立城後的轄區,1400多年曆史,放今天其實說的是文化圈意義上的即墨,即墨想在也有東鄉西鄉北鄉之說,在現在城陽市南市北李滄崂山為即墨的南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