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彭德懷在朝作戰中最後一次排兵布陣

截止2021年10月26日,長津湖今日票房863.5萬,累計票房53.28億,相當不算的成績,這部電影場景拍得驚心動魄,讓人回味無窮,是以才有這麼好的成績。說起抗美援朝,角屹峰、樸達峰一線阻擊戰打得也相當艱難。不比長津湖戰役輕松。此戰也是彭德懷元帥在朝最後一次排兵布陣。1951年5月27日,彭德懷采取緊急補救措施,急調志願軍第六十三、第六十四、第十五、第二十六、第二十軍,以及北韓人民軍第二、第三、第五軍團,于臨津江至杆城一線展開防禦。

彭德懷在朝作戰中最後一次排兵布陣

其中任第十五軍軍長的秦基偉當之要沖,他把部隊置于芝浦裡地區。此地群峰連綿,山高林密,為鐵原、金化以南之天然屏障,也是北犯之敵必經之地。

志願軍司令部正式指令下達後,彭德懷還不放心,又親自和秦基偉通電話,叮囑他迅速搶占芝浦裡正面之角屹峰、樸達峰一線要點。克服一切困難,堅決阻敵北進,無論如何都要堅持7-10天。

彭德懷在朝作戰中最後一次排兵布陣

我們先說說十五軍當時布防處境:此時第十五軍北撤前衛第四十四師遠在120多裡以外,斷後的第四十五師第一三四團距芝浦裡最近也有30多裡地。部隊分布零散,形成不了合力,而且經連日激戰,第四十五師減員近半,有的連隊還不足40人,所攜糧彈已近沒有,連抓獲的美、韓軍戰俘也跟着挖苦蒿、灰灰菜充饑。路邊馬糞裡漲大的黃豆,也被人一顆顆地扒出來洗洗吃了。可以說當時環境對十五軍相當不利。

但秦基偉還是咬咬牙,在電話這頭拍胸脯保證:“請司令員放心,我們采取一切手段,至少頂住10天!”

彭德懷在朝作戰中最後一次排兵布陣

這是第十五軍在第五次戰役中最艱苦的一仗,陣地幾度易手,敵我反複拼殺,幾乎所有的山頭都打成了白刃戰。官兵們刺刀捅、石頭砸、拳頭打,有的連牙齒都用上了。兩個師都打得精疲力竭,而且二梯隊第四十四師又被彭德懷調到二線布防,給艱難的布防又雪上加霜。一連幾天,角屹峰、樸達峰防線都搖搖欲墜,險情疊出。6月4日,美第三師一部在十幾輛坦克的掩護下,終于突入角屹峰主陣地,并迅速撕裂性地向477高地擴充戰果。

密切關注着中部防禦的彭德懷得知這一消息,立刻抄起電話,對第十五軍政委谷景生怒極吼叫道:

彭德懷在朝作戰中最後一次排兵布陣

第二十九師師長張顯揚在志司強壓的指令下,立即組織兵力炮火,三次反擊才恢複陣地。第十五軍的兩個師在漫山火海中殊死苦戰10晝夜,以傷亡1200餘人的代價,不僅出色完成阻擊任務,粉碎了敵人北出鐵原、金化,斷我東線志願軍退路的企圖,第二十九師還打出了北韓戰争中著名的步兵師防禦戰例——角屹峰阻擊戰;第四十五師則在樸達峰上,打出了一個以特等功、一級戰鬥英雄為首的英雄群體。

戰鬥剛結束,彭德懷便激動地發來電報:秦基偉,我十分感謝你們!彭德懷!也在彭德懷戎馬一生中比較少見的,足見此戰打得多麼艱苦!

彭德懷在朝作戰中最後一次排兵布陣

其實入朝戰鬥沒有做到盡善盡美,這在彭德懷晚年裡經常被他提起,特别是第五次戰役後很長時間裡,彭德懷心裡淤積着難以化解的憾意和隐痛。他惱火别人的錯誤,也容不得自己的過失,曾在多個場合,向多位将領檢討:自己在第五次戰役的決策和指導上,存在着不可推诿的過失:戰役發起得過于匆忙,第三、第十九兵團和第四十七軍倉促入朝,根本沒有準備,拉上去就打。不光糧食彈藥均未儲足,連服裝問題都來不及解決,有的部隊四五月份了還穿着大棉襖打仗。北韓山地狹長,就那麼幾條南北向的公路,一下子擠來近70萬人馬,趕大集也沒見這麼熱鬧的。部隊擠成一坨,隊伍展不開,無法進行穿插分割,勢必導緻平行推進。而且,胃口太大,動辄要殲滅美、韓軍兩三萬人,張口就想吃掉敵人五六個師,結果連美軍一個完整建制團都很難啃下來。一仗打了50天,殲敵82000人,自己傷亡85000人,其中整整損失了一個第一八O師。付出這麼大的代價,非但沒能把戰線推到三七線上去,反倒被敵人攆到戰役開始的戰線北邊一點。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軍事觀念落後和戰術手段老套。其實在北韓這樣的狹長國土上,根本不适合打這種大穿插、大迂回、大分割、大包圍。結果五次戰役都打成了一線平推,敵我雙方來回拉鋸。正如毛澤東主席婉轉批評的那樣,此役打得“急了一些”,“大了一些”,“遠了一些。”

彭德懷在朝作戰中最後一次排兵布陣

然而戰史對此役的評價是公正的,認為“總體上是次勝利,但收尾不理想”。

“不理想”是可計算的志願軍人員損失略大于美軍,而此役一個難以計算的收獲是,志願軍從此擺脫傳統戰法的困擾,從戰略到戰術諸層次上,均發生一系列深刻轉變,并最終做出取消第六次戰役計劃,由運動進攻戰為主轉入陣地防禦戰為主的戰略抉擇,開始了我軍戰争史上從未有過的大規模長期陣地防禦戰。這是在北韓戰争緊要當口上,中國共産黨人再次表現出的大清醒、大聰明。

從此,敵對雙方在北韓戰場上,開始了一個邊談邊打、談談打打的政治、軍事、外交鬥争交織展開的漫長過程。

1952年3月,彭德懷在志願軍總部召集的總部作戰會議,中心論題就是關于進一步加強陣地防禦,尤其是中部戰線陣地防禦的問題。

彭德懷在朝作戰中最後一次排兵布陣

3月25日,桧倉金礦洞口那幢大木闆房裡将星雲集,坐了滿滿一大屋子人。彭德懷講話直奔主題:關于目前敵我對峙情況下我軍的作戰方針,關于目前敵情變化,關于鞏固現陣地和相機擠占陣地,關于我軍兵力的調整配置……

軍長們一個個神情專注,但許多人都還不知道,這是彭德懷司令員最後一次在朝主持志願軍作戰會議。不久前醫生給他做體檢時,發現他頭上長了個小瘤子,良惡難辨,便擔心是癌腫塊。中央軍委得知後,決定彭德懷立即回國治療,同時主持軍委工作,志願軍司令員一職由陳奉赓代理。

就在3月桧倉作戰會議上,彭德懷做出一項重要決定:将志願軍戰略預備隊第十五軍拉上去,接替第二十六軍在五聖山、鬥流峰、西方山一線的防禦。這是彭德懷在北韓戰場上最後一次排兵布陣,也是他戰争生涯中最後一次調兵遣将。它非凡的軍事意義,半年之後便顯現出來。

散會後,彭德懷又單獨将秦基偉留下。

面對牆壁上的大幅作戰地圖,他眼神灼灼地聚焦在那片蛛網般密集的等高線上,對站在身邊的秦基偉說:“五聖山是北韓中線的門戶,失掉五聖山,我們将後退200公裡無險可守。你要記住,誰丢了五聖山,誰就要對北韓的曆史負責。”

秦基偉一凜。

注:文章圖檔均來自網絡。 (文章摘自《解密上甘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