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銜一直都是文史愛好者十分關注的問題,四大野戰軍整編時的職務對後面的評級、授銜是占很大的比重的。

開國将帥肖像
一般來說,在四大野戰軍任正軍級别的将官,隻要不犯大錯誤,在1955年都能授中将軍銜。在解放軍四大野戰軍20多個兵團中,軍長和軍政委大多授中将軍銜,而為何陳赓兵團手下三個軍政委全都隻有少将級别?
一般來說,個别不授銜,或者犯了錯誤低授亦屬正常,但是二野4兵團全部軍政委的軍銜和級别都低了點,這的确是有些讓人費解的。
那麼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我們來探讨一下吧。
二野4兵團司令員兼政委陳赓大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一、二野9個軍,軍長、軍政委授銜概況</h1>
1、第3兵團(下轄第10、11、12軍)
第10軍,軍長杜義德1955年授中将軍銜;軍政委王維綱1955年擔任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副秘書長,行政等級與中将相當。
第11軍,軍長曾紹山1955年授中将軍銜;軍政委鮑先志1955年也授中将軍銜。
第12軍,軍長兼政委王近山1955年授中将軍銜。
二野3兵團司令員陳錫聯上将
2、第4兵團(下轄第13、14、15軍)
第13軍,軍長周希漢1955年授中将軍銜;軍政委劉有光1955年授少将軍銜。
第14軍,軍長李成芳1955年授中将軍銜;軍政委雷榮天1955年任公安部二局局長,等級相當于少将。
第15軍,軍長秦基偉1955年授中将軍銜;軍政委谷景生1955年授少将軍銜。
二野4兵團司令兼政委陳赓大将夫婦
3、第5兵團(下轄第16、17、18軍)
第16軍,軍長尹先柄1955年授大校軍銜(原拟定中将軍銜,因為生活作風問題被降兩級);軍政委王輝球1955年授中将軍銜。
第17軍,軍長王秉璋1955年授中将軍銜;政委趙健民1955年擔任鐵道部副部長,行政等級與中将相當。
第18軍,軍長張國華1955年授中将軍銜;軍政委譚冠三1955年授中将軍銜。
由此可見,除了16軍軍長尹先柄這位二野正軍級幹部因為個人生活作風的問題被授大校,除了4兵團的三個軍政委是少将級别,其他的都是中将級别。
二野5兵團司令員楊勇上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6">二、為什麼四兵團3個軍政委都隻是少将級别?</h1>
1、四兵團3個軍政委的資曆、簡介
第13軍政委劉有光将軍是河北省景縣人,1936年入黨,1955年9月,劉有光被授予少将軍銜,同時獲得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第14軍政委雷榮天是山西省孝義市人,1935年冬入黨,建國後曾任公安部2局局長、地質部部長助理兼第3局局長等職,沒有參加授銜。
第15軍政委谷景生是山西省臨猗縣人,1932年入黨。1955年谷景生被授予少将軍銜,同時獲得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3軍政委劉有光将軍(左2戴眼鏡者)與友人合影
2、四兵團3個軍政委軍銜略低于其他兵團正軍将領的原因
不難看出,四兵團3個軍政委的入黨時間比較遲,在土地革命時期的表現基本缺失,在抗日戰争時期也沒有獨當一面,他們參加授銜的都隻有代表抗戰時候功勳的二級自由勳章,沒有獲得代表土地革命時期功勳的“八一勳章”。
第14軍政委雷榮天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8">三、資曆淺與缺乏土地革命時期戰功是四兵團3個軍政委隻能屈居“少将”的主要原因</h1>
再聯系授銜後,二野4兵團3位軍政委的職務沒有下降,甚至是穩步上升的,這說明他們沒有什麼别的問題,純粹是因為資曆不夠,雖然在解放戰争時期和後期表現突出,但是缺失紅軍時期、抗日戰争初期的戰功,這“硬傷”讓他們隻能獲得少将一級的軍銜或者相等行政級别待遇,這是一個比較客觀公允的結果。
第15軍政委谷景生
您認同小鲶魚的觀點嗎?您還了解到1955年大授銜期間哪些将軍“低授”了原因何在?
我是小鲶魚,如果有纰漏請批評指正,如果您認為我的文章有價值,就點個贊加個關注吧。謝謝老鐵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