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又出大招,中國不再賤賣稀土

又出大招,中國不再賤賣稀土

  組建“稀土大集團”就是解藥。

   文丨華商韬略 陳夢迪

  稀土行業為什麼要集中重組?

  【重組造航母?】

  十一假期剛過,五礦稀土已經接待了幾撥來自券商和基金的調研團隊,疲于應對研究員們槍林彈雨的提問。

  自從傳出重組消息,這個辦公位址位于江西省贛州市的上市公司,立刻成為資本市場焦點,每個動作、每句發言都在被媒體和投研機構放大,反複解讀揣摩。

  涉及到重組問題,五礦稀土的回答格外謹慎:“需獲得相關主管部門準許。”

  令人意外的是,美國白宮先炸鍋了。

  針對五礦稀土在9月23日釋出的重組公告,美國商務部第二天即宣布對钕鐵硼永磁體啟動“232”調查,緊急商議是否需要對中國相關産品進口增加關稅。

  因為這場重組将要影響的,除了投資者的錢袋子,還有中國稀土産業的發展格局和秩序,并将最終波及全球高端制造業。

  由于涉及的資源配置設定和利益方極其複雜,這場重組注定不會輕易完成,但其反映的趨勢已然非常明确:中國會進一步加大稀土行業的整合與提升,也會更從供給側發力,重塑全球稀土産業的價值和話語權體系。

  必須提高稀土産業的價值和話語權,這也是中國從政府到民間高度一緻的共識。

  【稀土往事】

  1992年,鄧小平南巡時說,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

  稀土,含有17種稀有金屬的礦物,因其不可再生、開采成本高昂、應用廣泛,被稱為工業黃金。

  以新能源汽車為例,一台汽車的車身、車燈和火花塞都要加入稀土。手機、電腦、戰鬥機、電動汽車、風力渦輪機等高科技制造業也都離不開稀土。

  可以說,稀土應用幾乎無處不在,和每一個現代人生活息息相關。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稀土儲量為1.2億噸,中國儲量4400萬噸,占比36.7%。當年,中國稀土産量為14萬噸REO(稀土氧化物),占全球稀土總産量的58%。尤其是軍用稀土,美國高度依賴中國。

  據中泰證券研究,未來3年,海外稀土難有新增供給。占全球産量12.5%的緬甸稀土礦由于疫情和政局因素,清關中斷;澳洲礦緻力于解決礦石放射性問題,以及在美國分離廠的擴建計劃;美國礦産能已經爬坡至滿産階段,目前戰略重心在自有分離廠的建設上(規劃2023年建成)。也就是說,世界稀土增量看中國。

  2016年,中國第一次整合稀土行業格局,劃出六大稀土集團。稀土礦僅限定由中鋁稀土、五礦稀土、中國北方稀土、廈門鎢業、南方稀土、廣東稀土這6家稀土集團從事勘采工作。

  五年後傳出第二輪行業重組消息。

  本輪重組涉及中鋁集團、五礦集團、贛州市政府旗下的南方稀土集團。根據2020年以及2021年國内第一批稀土開采、冶煉分離總量控制名額看,上述三方占有國内中重稀土開采名額的近67.9%,輕稀土開采名額的39.1%,冶煉分離名額的42%,業務範圍集中在南方。

  如果重組成功,五礦稀土與北方稀土或将形成“一南一北”格局,加起來約占總名額的90%以上,我國稀土行業集中度将進一步提升。

  為什麼稀土行業要一次又一次集中重組?

  曆史資料顯示,中國稀土産業的起步階段始于上世紀50年代,在不同階段,國家對稀土的認知不同,産業政策也會做出相應調整。

  從早期國家鼓勵挖稀土的出口退稅政策,到出口配額制,再到出口許可證管理制度,六大稀土集團分蛋糕,如今五礦稀土傳出重組消息……

  每一個變化背後都與國家戰略、稀土相關技術發展和全球制造業直接相關,也改變了無數個人的命運。

  早期中國沒有稀土分離技術,為了換外彙,隻能把稀土礦當鐵礦挖,把稀土當土賣,長期把稀土當成普通資源出口。

又出大招,中國不再賤賣稀土

  從1985年到1998年,執行了13年的出口退稅政策,被認為是促成中國稀土大開發的重要原因。從谷歌地圖上看,世界最大的稀土礦——位于内蒙古標頭的白雲鄂博礦,已經從兩座山被挖成了兩個大坑。

  以白雲鄂博為代表的北方稀土之外,以江西贛州為代表的南方稀土也是大幹快上。但大規模的開發,不但沒有做強做大稀土産業,相反卻讓中國稀土市場越發散亂、粗放,并在國際市場越賣越“賤”。

  【瘋狂稀土】

  從1998年開始,中國已經意識到稀土的價值,逐漸取消出口退稅制度,用稀土出口配額制度代替,限制稀土的出口量,提高稀土價格。

  但這個政策的漏洞在于沒有限制國内稀土生産量。這相當于給盜采稀土、走私稀土者留了漏洞可鑽。而且當時中國雖然有了分離稀土的技術,但發明人沒有申請專利保護,變相為盜采稀土者解決了技術門檻。

  就在10年前,稀土違法盜采還很猖獗,業内人管盜采的稀土叫“黑稀土”“黑金”。

  在2012年國土資源部公布的稀土采礦權名單上,有67座礦山,其中44座在贛州。

  在十年前,稀土價格低的時候2萬-3萬元/噸,價格最高的時候40萬元/噸。由于監管缺位,每年被盜采兩萬到三萬噸,贛州一個城市一年就誕生上百位稀土億萬富翁。

  稀土的暴利,像注入血管的海洛因,讓沾上的人陷入瘋狂。

  官商民紛紛出動,知法犯法,頂風作案,走私盜采稀土形成黑色産業鍊。

  國外從中國進口的稀土量遠遠高于中國官方公布的出口量。2011年,國外海關公布的稀土進口統計數量,比中國海關統計的出口稀土數量高出1.2倍。

  在贛州,坐過牢的人和能把人從牢裡撈出來的官員聯手盜采稀土。後來盜采蔚然成風,一個贛州普通農民都是采礦高手,發現地下有稀土,就以種植果樹的名義承包,自己買機器,淩晨到半夜時動工挖出後倒賣。

  稀土礦通常位于荒山野嶺,若有外人闖入,輕則被毆打驅趕,重則有生命危險。

  稀土是國家的,但埋在老百姓的地下難以監管。就連執法隊巡山發現大規模盜采都不敢輕舉妄動,而是暗中潛伏觀察,證據确鑿後彙報上級,叫上公安執法隊夜間出動,一舉人贓并獲。

  為了守護稀土礦,政府甚至要派出飛檐走壁的特種兵,有的執法人員還因斷人财路被打擊報複。因盜采稀土滋生的罪惡、貪腐和涉黑走私案件,背後破碎的家庭難以曆數,更造成不可逆的生态破壞。

  據官方統計,2011年,贛州一地因為稀土開采造成的環境恢複性治理費用為380億元,但整個江西省稀土企業的利潤僅為64億元。

  在江西一個被開采稀土後的村莊,寸草不生,地下水無法飲用,居民不得不背井離鄉舉家遷走,隻留下廢棄的房屋,溝壑縱橫的黃土地和綠汪汪的污水坑。

  從第一塊稀土被挖出,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因稀土産生無休止的明争暗鬥。

  個體和企業争,地方和中央争,民間資本和國有資本争,其他國家和中國争,因稀土而起的官司從國内打到國際法庭,沖突和憎恨連結成層巒疊嶂。

  2004年以前,中國的稀土産品約有70%出口,其他國家由于嚴格的環保政策或者沒有稀土資源,高度依賴中國進口。

  2004年之後,随着本土制造業的快速發展,中國自用稀土量超越了出口量,但國際市場對于中國稀土原料的依賴并未改變,醞釀了2012年的“WTO稀土案”。

  2012年3月,美國、日本和歐盟聯合在世貿組織(WTO)起訴中國,原因是中國對稀土、鎢、钼三種原材料出口配額和關稅不符合有關世貿規則和中方入世承諾,結果中國敗訴。

  2014年最後一天,中國取消了稀土出口配額和出口關稅,出台“出口許可證”管理制度,企業拿出口合同申請出口許可證,重回不限資質、不限出口量的時代。

  【破局】

  以中國稀土礦藏的資源優勢,理應在世界稀土市場獲得壟斷利潤和定價權,但卻長期處于出口貧困化狀态。

  一方面由于中國稀土企業長期存在的價格戰,加上走私盜采黑色産業鍊,給了外國企業充分的議價空間。因物美價廉,也不用承擔環保風險,外國企業大量進口中國稀土“囤貨”;

  另一方面,挖礦技術含量最低、賺錢最快,中國大部分企業靠挖稀土礦賺快錢,而不是把稀土做成高科技産品賣錢。相反國外低價從中國進口稀土礦,再做成高科技産品賣回中國,導緻中國稀土長期處于巨額貿易逆差中。

  如何破解稀土困局?

  中國不可能也沒義務一直給全世界做“稀土供應商”,中國的稀土不僅要保證供應鍊安全,還要保證生态環境可持續發展。在這兩個前提下,中國稀土要賣出稀土的價格。

  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指出,大力發展稀土行業下遊的關鍵技術與制造是當務之急。

  和君咨詢合夥人曾喬認為,重組後的央企将進一步代表中國參與全球産業競争。通過重組,地方财政也能将戰略型資産與央企實作聯合,提升産業競争力或者完成資本回收,優化地方經濟競争力。

  而組建“稀土大集團”就是解藥。

  在第一次重組消息傳出後,許多地方私營稀土老闆都夜不能寐,上不了車就意味着出局。

  可惜時代抛棄人從來不打招呼。提升稀土行業集中度是大勢所趨,從源頭管控稀土,才能規範稀土資源價格機制,提升全産業鍊的競争力。

  2016年,在政府支援下,國内稀土行業完成了第一次整合,形成了六大國有稀土集團,整合了全國所有稀土采礦權和冶煉分離企業,每年國家會向六大集團分别下達原礦開采名額和分離冶煉名額。

  整合并沒有結束。

  2021年1月,中國工信部釋出《稀土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準備立法保護稀土資源。2021年3月,工信部發言稱“中國稀土沒有賣出稀的價格,賣出了‘土’的價格”,被視為行業劇變信号。

  在五礦傳出重組消息前,業内就傳言有關部門準備成立南、北兩個稀土集團,進一步提高稀土使用率,加入的企業将根據資産價值按比例獲得對應股份。

  如今在碳中和背景下,稀土的價值進一步被放大。

  國際能源署釋出的《關鍵礦物在清潔能源轉型中的作用》報告指出,未來幾十年,電動汽車等關鍵清潔能源技術所必需的關鍵礦物供應量需要大幅增加,一輛典型的電動汽車需要的礦物投入是傳統汽車的六倍。

  在“雙碳”的國策下,稀土的需求大大被釋放。

  據中泰證券統計,全球新能源車銷量2021年已經達到500萬-600萬輛,是2015年的10倍左右,未來3年新能源汽車在稀土需求的占比有望從10%提升至20%以上。

  此外,風力發電機中超過40%使用以稀土為原料的钕鐵硼永磁體,能更省電。

  業内人士認為,并購重組都是市場參與者的變化,供需基本面才決定行業興衰。稀土此前被投資人诟病“看不懂”,隻是空炒概念。如今稀土與新能源汽車、碳中和等挂鈎,不僅有實實在在的業績釋放,還能擺脫之前産能過剩的問題。

  是以五礦稀土對自己的盈利能力很有信心,其最新公告稱,公司2021年營業收入目标為27億元,較2020年營業收入16.6億元上升約63%。

  此前六大集團重組時,很多小企業直接被關停,大企業痛快賠錢兩清。

  這次重組對象是三大集團,涉及到利益配置設定、接收員工和負債,目前整合速度還處于膠着狀态。

  目前,五礦尚未披露有關重組進一步的消息。但業内人士表示,不管重組是否順利,随着新興産業發展的推動,國家層面的行業整合,中國稀土白菜價時代正在一去不返。

  【參考資料】

  [1]《博弈稀土》《财新周刊》 黎柳茜 羅國平

  [2]《關鍵礦物在清潔能源轉型中的作用》國際能源署

  [3]《五礦稀土2020年報》

  [4]《贛州稀土整饬後》《中國經濟周刊》郭芳 董顯蘋

  [5]《十問稀土:再次共同見證“中國有稀土”的年代》中泰證券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韬略】,識風雲人物,讀韬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