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胡同記憶】前公用胡同裡的大院兒“豪宅”

對于北京人來說

想到胡同

總有一種親近感

胡同自元代始稱始建以來

作為北京城市空間的肌理

已有七八百年的曆史

曆經元明清三代

又曆民國和新中國

胡同承載着老北京無盡的記憶

本期,跟着文旅君來到

位于北京市西城區的“前公用胡同”

看看曾在那裡行走過的人與事

【胡同記憶】前公用胡同裡的大院兒“豪宅”

圖源:京報網 張甯,侵删

前公用胡同為東西走向,東起新街口南大街,西至趙登禹路。元代、明代屬鳴玉坊,明朝時這裡設定了宮廷供用庫,是以得名供用庫胡同。清代時供用庫的用途變為宮衣庫,稱前公用庫胡同,1965年定名為前公用胡同。

前公用胡同15号

胡同裡最有名的建築莫過于15号四合院,是晚清重臣崇厚的宅第,這是崇厚家族在北京儲存最好的府第。這座四合院前後三進,東西兩側各有跨院。這座四合院中路和西路的前部為花園,在北京帶有花園的四合院一般多采用“西宅東園”和“東宅西園”的建築格局,而像崇厚宅這樣,采用将花園置于主體院落之前的四合院格局,在北京并不多見。辛亥革命後,這座宅院成為奉系軍閥傅雙英的住處。

【胡同記憶】前公用胡同裡的大院兒“豪宅”

前公用胡同15号四合院

現為北京市西城區少年宮

完顔崇厚,滿族鑲黃旗人,是金代皇室完顔氏的後裔,出身名門,累世顯貴。不同于一般皇族貴胄做官從武職起家,完顔家從追随多爾衮入關開始,主要通過科舉進入仕途,詩書傳家,五代進士,後人中有很多位卓越的學者。其中七世祖阿什坦把許多儒家經典翻譯成滿文,康熙帝贊其為“我朝大儒”。崇厚的祖母、母親都是漢人。祖母恽珠是清朝著名女詩人,是江南大畫家恽壽平的族孫女,這種聯姻在滿族權貴中并不多見。崇厚的父親麟慶19歲時中進士,曾任江南河道總督近10年,積累了巨大的财富,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安排大兒子崇實在京城購置新宅半畝園。

【胡同記憶】前公用胡同裡的大院兒“豪宅”

圖源:中國政府網,侵删

前公用胡同的故事

就為您講述到這裡

我們下期再見

文字來源:《老北京述聞 胡同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