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明将至,緬懷逝去英烈

清明将至,緬懷逝去英烈

佟麟閣(1892-1937)原名淩閣,字捷三,河北高陽縣人。陸軍第29軍中将副軍長。七月奉令于南苑、團河阻敵。時父病重,佟揮淚曰:“事急矣!此移孝作忠之時,吾不能将侍老父矣。”二十八日晨腿部中彈頭部炸傷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上将。年四十五。

趙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東荷澤縣人。陸軍第29軍132師中将師長。武藝高強,曾以長城抗戰喜峰口一役率大刀隊奇襲聞名。七月奉令由河北河間縣馳援北平南宛阻敵。七月二十八日于大紅門地區身中數彈殉國。葬盧溝橋畔。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上将。年三十九。

秦霖(1900-1937)原名同觀,字松濤,廣西桂林人。廣西陸軍講武堂畢業。陸軍第7軍171師511旅少将旅長。十月二十三日奉令于蘊藻濱南岸一線阻敵。曰:“軍人持幹戈以衛國家,臨難豈可苟安耶?”與敵肉搏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上将。年三十七。

郝夢麟(1898-1937)字錫九,河北稿城縣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六期。陸軍第9軍中将軍長。十月四日奉令出黔北上任中央兵團前敵總指揮。于忻口車站至南懷化鎮一線阻敵。十月十六日淩晨中彈殉國。葬武昌卓刀泉。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上将。年三十九。

饒國華(1894-1937)字弼臣,号退思,四川資陽人。陸軍第2軍145師中将師長。十一月二十三日奉令于浙江長興阻敵。絕命書曰:“決與城共存亡,上報國家培養之恩與各級長官愛護之意。”陣陷,焚廣德機場,自戕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上将。年四十三。

劉 湘(1890-1938)字甫澄,四川大邑人。四川陸軍講武堂畢業。陸軍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兼第23集團軍二級上将總司令。鏖戰于泗安、廣德戰場上。淞滬戰役失敗後,奉令守衛南京。反攻蕪湖戰役開始不久,三八年一月二十三日因病于漢口殉國。國民政府予以國葬,追贈一級上将。年四十八。

王銘章(1893-1938)字之中、之鐘,四川新都人。畢業四川陸軍軍官學校三期、陸軍大學。陸軍第22集團軍41軍122師中将師長。奉令于滕縣阻敵。三月十七日晨“決以死拼,以報國家”。巷戰中腹部中彈,舉槍自戕殉國。葬四川新都。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上将。年四十五。

馮安邦(1885-1938)字化民,又名景樹,山東無棣縣人。陸軍第2集團軍42軍中将軍長。繼三月台兒莊會戰之後,九月扼守大别山血戰五十餘日,又轉戰鄂北襄樊、襄陽一帶。十一月三日遇敵機轟炸中彈殉國。葬襄陽南郊,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上将。年五十三。

陳安寶(1891-1939)字善夫,浙江黃岩縣橫街馬鄉村人。保定軍校三期。陸軍第32集團軍29軍中将軍長。五月奉令于南昌阻敵。五月六日敵我白刃格鬥死傷枕籍,身中敵機槍數彈殉國。葬黃岩橫街山崗,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上将。年四十八。

張自忠(1891-1940)字荩忱,山東臨清人。畢業濟南法政學堂。陸軍第33集團軍中将加上将銜總司令。奉令于湖北宜城阻敵。五月十六日于南瓜店肉搏殉國。曾手谕:“隻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五千年曆史的民族,絕不至于亡于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願與諸弟共勉之。”葬重慶北碚梅花山。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上将。年四十九。

唐淮源(1884-1941)字佛川,雲南江川人。畢業雲南陸軍講武堂。陸軍第3軍中将軍長。五月奉令于夏縣境内阻敵。背水苦戰多日,曰:“誓與中條山共存亡!”戰至十二日所部彈盡援絕,唐拔槍自戕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上将。年五十七。

李家钰(1890-1944)字其相,四川蒲江人。畢業四川陸軍軍官學堂。陸軍第36集團軍中将總司令兼47軍軍長。奉令任豫中會戰第一戰區後衛總指揮。誓言:“男兒欲報國恩重,死到疆場是善終。”五月二十一日于陝縣境内秦家坡中伏,頭腹中彈殉國。葬成都南郊。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上将。年五十四。

張谞行(1905-1939)字春生,浙江杭州人。畢業北京大學、保定軍校九期、陸軍大學十期、陸軍大學研究院。第一戰區司令部中将副參謀長。三月七日奉令執行公務時于西安遇敵轟炸窒息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上将。年三十四。

唐聚五(1892-1939)原名福隆,字甲洲,黑龍江雙城人。畢業東北陸軍講武堂。東北中将遊擊總司令。五月奉令于河北遷安縣平台山擊敵。轉戰中負重傷,垂危之際曰:“團結所有抗日力量,挺進東北。”傷重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上将。年四十七。

蔣百裡(1882-1938)字方震、字百裡,浙江海甯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三期步兵科第一名畢業。曾留學德國。著名軍事理論家。着《孫子新釋》、《軍事常識》、《日本人》、《抗戰的基本觀念》、《速決與持久》、《國防論》。收入《蔣百裡先生全集》。三八年任代理陸軍大學中将校長,十一月于任上于廣西宜山因病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上将。年五十六。

廖 磊(1890-1939)初名夢祥,字燕農、元戎,别号伯符,廣西陸川人。保定陸軍學校二期畢業。國民革命軍第21集團軍總司令兼安徽省主席。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武漢、随棗會戰,奉令建立大别山抗日遊擊根據地,任鄂豫皖邊區遊擊總司令。三八年任安徽省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三九年于任上于安徽因腦溢血殉國。國民政府追贈追贈陸軍上将。年四十九。

陳季良(1883-1945)原名陳世英,福建福州三坊七巷文儒坊人。南京江南水師學堂第四屆駕駛班畢業。曾留學英國。任職海軍第一艦司令、海軍部常務次長、海軍總司令部中将參謀長。負傷指揮江陰海空戰。四五年于重慶舊傷複發殉國。國民政府追贈海軍上将。年六十三。

方振武(1887-1945)字定中,黃岩縣中巷人。江南陸師學堂畢業。軍事委員會中将參議。是年三月,日軍發起豫南、鄂北戰役。任軍風紀巡視團主任委員,赴前線督戰。病重至西安,于十月病逝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上将。年五十八。

陳訓泳(1886-1944),字道培,福建閩縣人。福建船政學堂十六屆畢業。曆任海軍練習艦隊司令、馬尾要塞司令。海軍部中将常務次長。海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兼海軍作戰教訓研究會主任委員。四四年卒于任上。國民政府追晉海軍上将。年五十八。

宋哲元(1885-1940年)字明軒,山東樂陵縣人。北洋陸軍随營武備學堂畢業。國民革命軍陸軍第29軍軍長。三二年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兼察哈爾省政府主席。三三年獲喜峰口大捷而震動全國。因之《大刀進行曲》唱遍全國。三八年任一戰區上将副司令,不久染上肝病。于四0年辭職改任軍事委員會委員并回其夫人故鄉四川綿陽療養。四月五日病逝殉國。年五十五。

鄒 洪(1897-1945)名若虛(原名德寶),台灣芎林鄉鹿寮坑人,原籍廣東省五華縣華陽鄉。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八期。。陸軍第35集團軍中将副總司令、桂邊區指揮。三九年四月邑江會之役、六月潮汕之役,四一年奉令馳援長沙。四四年廣州日軍陷清遠,終予克複。四五年四月十六日于任所傷病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上将。年四十八。

[中将] (73人)

黃梅興(1897-1937)字敬中,廣東梅縣人(一說廣東平遠縣人)。黃埔一期。陸軍第88師264旅少将旅長。奉令于江灣前線阻敵。八月十四日連克敵十數堡壘,下午三時許攻擊敵海軍陸戰隊司令部盤據之愛國女校時,被敵炮彈擊中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四十。

蔡炳炎(1902-1937)字潔宜,安徽合肥人。黃埔一期。陸軍第18軍67師201旅少将旅長。奉令于羅店阻敵。曰:“本旅将士誓與陣地共存亡,進生退死,不得畏避!吾輩有兩條路,敵生我死,我生敵死!”八月二十五日身中數彈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三十五。

龐漢桢(1899-1937)字胤宋,廣西靖西縣人。廣西陸軍講武堂畢業。陸軍第7軍170師510旅少将旅長。十月二十二日奉令于陳家行陣地阻敵。陣地幾易,與敵幾經沖殺奪回。二十三日下午中彈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三十八。

朱耀華(1891-1951)字強生,湖南長沙人。畢業保定軍官學校三期。陸軍第22軍18師中将師長。十月二十六日奉令堅守大場陣地。陣地幾易其手,死傷枕籍,全師将士傷亡殆盡,陣地失陷,遂舉槍自戕殉國。(重傷被救。于1951年土改後被槍斃。)吳克仁(1894-1937)字靜山,滿族,黑龍江甯安縣人。保定軍校五期。陸軍第67軍中将軍長。轉戰于平津及平漢線等地。十一月初奉令死守松江縣城三天,掩護上海守軍撤退,九日完成任務,于突圍時中彈殉國。年四十三。

吳繼光(1903-1937)江蘇盱眙縣人。黃埔二期。陸軍第74軍58師174旅少将旅長。曾于羅店重創日軍。十一月初奉令赴青浦阻敵。血戰四晝夜繼而轉守白鶴港。戰至九日所部幾無,吳亦中彈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三十四。

夏國璋(1894-1937)字超然,廣西容縣人。畢業湖北法政大學、保定軍校九期。陸軍第7軍175師少将副師長。十一月二十一日奉令于太湖南岸吳興縣阻敵。掩護大軍撤退,肉搏中彈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四十三。

吳國璋(-1937)陸軍第75師中将副師長。奉令于上海阻敵。11月26日于浙江湖州與敵激戰時,中彈殉國。

姜玉桢(1893-1937)字連壁,山東荷澤人。畢業中央陸軍軍官高教班。陸軍第34軍66師196旅少将旅長。九月二十九日奉令死守崞縣原平七天。七日後,奉令再守三天。突圍時被炮彈擊斷一腿,又中一彈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四十四。

劉家麒(1894-1937)字铮磊,号錫侯,湖北武漢人。保定軍校、陸軍大學畢業。陸軍第9軍54師少将師長。奉令于中央主陣地南懷化鎮及關子村南高地阻敵。陣地數易,往複沖殺。十月十六日中彈殉國。葬武昌。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四十三。

鄭廷珍(1893-1937)河南柘城人。陸軍第25軍獨立5旅少将旅長。行前向母親發誓不打敗日軍誓不生還。奉令配屬第9軍開赴晉北前線阻敵。于忻口南懷化東北高地,與敵短兵相接。十月十六日激戰時中彈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四十四。

趙錫章(1901-1938)字勞三,河北河間人。畢業北京清河陸軍軍官預備學校、保定軍校九期。陸軍第19軍70師215旅少将旅長。奉令于陰縣阻敵。二月二十一日肉搏重傷。曰:“我之衣衾早已備安,此即我葬身之地,今日有死無生。”傷重殉國。葬山西石樓東部。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三十七。

呂曉韬(1893-1938)河北河間人。廬山軍官訓練團三期。陸軍第17軍84師501團少将團長。奉令于山西安澤縣阻敵。于寶盆村與敵遭遇。以寡敵衆,傷亡甚巨。四月十一日被敵炸傷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四十五。

張培梅(1885-1938)字鶴峰。崞縣人。畢業保定陸軍學堂。第二戰區中将執法總監。認為罰不嚴,賞不明,無顔再見軍中将士。2月25日中午給閻錫山寫告誡信後服毒自戕。年五十三。

蕭山令(1892-1937)字鐵侬,湖南益陽人。保定軍校三期。憲兵少将副司令兼警備司令。十一月底兵臨城下,再兼任首都警察廳長及南京市市長。十二月十二日城陷後,奉令掩護部隊渡江突圍時中彈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四十五。

高緻嵩(1900-1937)字子晉,廣西岑溪人。黃埔三期。陸軍第72軍88師264旅少将旅長。上海淪陷後奉令退守南京雨花台。十二日拂曉激勵官兵“誓與陣地共存亡”,拚死抵抗,直至陣地全毀。高同全體将士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三十七。

劉震東(1893-1938)字曦洲,山東沂南人。畢業東北陸軍講武堂。第5戰區長官司令部高參兼第2路遊擊少将司令。遊擊武裝遍及膠東、蘇北、魯南、魯北,“遊擊劉司令”威名遠震。二月二十八日奉令前往莒縣阻敵。中彈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四十五。

陳鐘書(1891-1938)字樹藩,雲南安甯縣人。陸軍第60軍183師543旅少将旅長。曾參加護國、護法運動。奉令出滇阻敵。四月二十四日下午于台兒莊與敵肉搏。激戰中炮彈片擊中頭面部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四十七。

周元(1894-1938)字凱之,廣西甯明縣人,壯族。畢業中央陸軍軍官官學校南甯分校進階班。陸軍第48軍173師中将副師長。奉令于蒙城阻敵。五月九日拂曉彈盡援絕。除二十餘名突圍外,周與全部将士殉國。葬蒙城。年四十四。

李必蕃(1892-1938)字子祺,湖南嘉禾人。保定軍校一期,陸軍第27軍23師少将師長。是年春奉令于山東郓城至荷澤一帶阻敵。五月十四日與敵肉搏負傷,提筆遺言:“誤國之罪,死何足惜,願我同胞,努力殺敵。”自戕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四十六。

方叔洪(1906-1938)山東曆城人,畢業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陸軍第51軍114師中将師長。曾任十九路軍旅長。是年春奉令于魯南山地遊擊,卓有戰績。率部參加台兒莊會戰,于六月魯南馮家場戰役中彈殉國。年三十二。

陳德馨(1904-1938)字惟吾,河南鄢陵人。陸軍第29師86旅少将旅長。奉令于武漢阻敵。九月于湖北黃梅鳳凰嶺激戰時中彈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三十四。

範荩(1899-1938)原名孟聲,字緻博,江西豐城淘沙後坊村人。畢業保定軍校八期、加武漢珞珈山将校訓練班。陸軍第198師少将副師長。奉令于武漢阻敵。九月于湖北黃陂中彈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三十九。

江煌(-1938)安徽婺源人。日本士官學校七期。武漢行營政治部中将主任。奉令于武漢阻敵。10月于激戰時,中彈殉國。

朱炎晖(1901-1938)又名桂林,瑞安城關人。黃埔高教班三期。陸軍第94軍85師546旅少将旅長。奉令于湖北金牛區阻敵。時在病中,遂于擔架上指揮,十一月三日激戰時,中彈殉國。被日軍開棺鞭屍。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三十七。

鐘毅(1900-1940)字天任,廣西扶綏人。畢業師範學校、韶關講武堂二期。陸軍第84軍173師師長。奉令于湖北棗陽、宜昌一帶阻敵。五月九日僅四十餘人。曰:“吾等身為軍人…當留一彈自戕,勿為敵得,遺羞華胄。”自戕殉國。葬廣西桂林。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四十。

戴民權(1892-1940)名正,字瑞甫,河南汝州人。陸軍第39軍中将副軍長兼第一戰區豫南第5遊擊縱隊司令。五月奉令于河南遂平境内阻敵。激戰時中彈殉國。年四十八。

鄭作民(1902-1940)湖南新田縣人。黃埔一期。陸軍第2軍少将副軍長兼9師師長。一月,奉令于貴州都均馳援南甯。行前遺囑:誓與敵血戰到底。二月三日于廣西昆侖關陣地突圍時,肉搏殉國。葬湖南南嶽忠烈祠烈士公墓區。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三十八。

朱鴻勳(-1941)遼甯人。畢業東北陸軍講武堂。陸軍第53軍少将副軍長。是年初奉令于湘西拒敵。轉戰途中遇敵機轟炸中彈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

李翰卿(1895-1941)字墨林,河南範縣(一說山東濮縣)人。畢業福建随營軍校、廬山軍官訓練團。陸軍第74軍57師少将指揮官。九月二十七日奉令于長沙北郊撈刀河拒敵。九月二十五日激戰時,中彈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四十六。

賴傳湘(1904-1941)字鎮之,江西南康人。黃埔四期、陸軍軍校進階班四期。陸軍第10軍190師少将副師長。九月奉令于長沙城拒敵。二十四日于長沙北郊金井雙方拚死厮殺,中彈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三十七歲。

王竣(1902-1941)原名俊,字傑三,陝西蒲城縣東鄉繞堡人。畢業同州師範、黃埔三期。陸軍第80軍新編27師少将師長。五月九日奉令于運城東部之張店拒敵。激戰時中彈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三十九。

寸性奇(1895-1941)字念潔,雲南騰沖人。畢業雲南陸軍講武堂。陸軍第3軍12師少将師長。五月奉令于中條山阻敵。為解救軍長唐中将維源複殺入重圍。十三日與敵肉搏時胸中一彈右腿炸斷乃舉劍自戕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四十六。

金崇印(1890-1941)河北通縣人。陸軍第17軍少将參謀長。奉令于山西境内拒敵。五月于中條山區受傷被俘,任敵軟硬兼施,終威武不屈。七月十六日于绛縣橫水鎮被殺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五十一。

劉克信(1893-1941)字彰民,河北石家莊人。保定軍校六期。河北民軍總指揮部少将總參議兼參謀長。七月奉令于中條山阻敵。突圍與敵激戰時中彈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四十八。

石作衡(1905-1941)字子玉,山西渾源人。陸軍第43軍70師少将師長。九月奉令于中條山拒敵。血戰數日,白刃肉搏。被敵炮擊中。曰:“協同一緻,親愛團結,以鐵血保衛祖國,完成複國大業,吾死亦無撼矣!”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三十六。

武士敏(1892-1941)字勉之,河北懷安人。畢業南京陸軍大學特别班。陸軍第98軍中将軍長。九月奉令于中條山阻敵。二十八日于沁水縣境内武親臨馬頭山前線,陣地數易。武三次負傷。二十九日突圍時頭部中彈與全軍将士殉國。年四十九。

邢清忠(1899-1941)乳名印、字良臣,嵩縣田湖街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5軍64師15軍64師中将師長。調防中條山垣曲、绛縣一帶,于绛縣前線與日軍呈膠着戰狀态。四一年春,肺結核病重,鑒于中條山戰事緊迫而拒絕治療。後,軍長強令赴洛就診,途經渑池,不治殉國。年四十二。

戴安瀾(1904-1942)号海歐,字衍功,安徽無為人。黃埔三期。陸軍第5軍200師少将師長。三月奉令赴緬拒敵。五月二十六日于緬甸北部之郎科中彈殉國。葬廣西全州湘山寺。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并獲同盟軍頒發“懋績”勳章。年三十八。

李忍濤(1904-1944)雲南鶴慶人。化學兵中将總隊長。曾指揮炮轟虹口敵海軍司令部彈無虛發。是年秋前往印度檢閱所部受訓情況,返國時,因飛機失事殉國。年四十。

齊學啟(1900-1945)号夢繼,字敦庸,湖南甯鄉人。畢業清華大學、美國諾維琪軍校。陸軍新38師少将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四二年三月奉令入緬于仁安恙解救英軍數千人。五月二十三日重傷被俘。四五年三月十三日被刺殉國。葬長沙嶽麓山。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四十五。

洪行(-1944)湖南甯鄉人。陸軍第6軍新編39師少将副師長。外号“洪湖子”。奉令移防騰北。12月17日于雲南龍陵激戰時,肉搏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

彭士量(1904-1943)号秋湖,湖南浏陽人。畢業湖北明德大學、黃埔四期、陸軍大學十一期。陸軍73軍暫編第5師少将師長。十一月奉令于石門拒敵。逆襲時中彈,曰:“大丈夫為國盡忠,為民族盡孝,此何恨焉!”傷重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三十九。

許國璋(1898-1943)字憲廷,四川成都人。陸軍第150師師長。十一月奉令于常德西北之太浮山拒敵。二十日晨重傷休克。部屬誤已陣亡,至移至沅江南岸。蘇醒急呼:“我是軍人,應戰死沙場,運我過河害了我!”舉槍自戕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四十五。

孫明瑾(1905-1943)号玉斬,江蘇宿遷縣人。黃埔六期、陸軍大學十四期、陸大研究院畢業。陸軍預備第10師少将師長。十一月奉令常德拒敵。十二月一日于趙家橋中數彈殉國。葬南嶽忠烈祠公墓區。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三十八。

柴意新(1898-1943)字澤高,号若愚,四川南部人。黃埔畢業。陸軍第74軍58師少将參謀長兼169團少将團長。奉令于湖南常德府坪街春申墓阻敵。十二月四日于激戰時,中彈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四十五。

呂公良(1903-1944)浙江開化人。畢業衢州省立第八師範、黃埔六期。陸軍暫編第15軍新編29師中将師長兼河南許昌守備司令。奉令于許昌擊敵。四月二十九日城破。五月一日突圍至城郊于莊、蘇溝村之間遇敵伏兵阻擊,中數彈殉國。年四十一。

王甲本(1901-1944)字立基,雲南富源人。雲南陸軍講武堂十四期、陸軍大學将官班。陸軍第79軍軍長。九月七日奉令于湖南東安縣冷水灘擊敵,與敵激戰兩日。九日與敵肉搏而至頭、頸、胸、腹中數刀殉國。葬東安。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四十三。

阚維雍(1900-1944)原名慶福,号伯涵,廣西柳州人。畢業廣州醫科學校、廣西陸軍講武堂、南京工兵學校、陸軍大學二級将官班。陸軍第131師少将師長。九月中旬奉令于七星岩擊敵。十一月十日傷亡殆盡遂舉槍自戕殉國。葬桂林霸王坪。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四十四。

陳濟桓(1893-1944)号昆山,廣西岑溪人。桂林防守司令部少将參謀長。奉令于十一月九日突圍時受傷,遺囑:“職右臂受傷…決定自殺成仁,以免受辱。”遂舉槍自戕殉國。葬桂林霸王坪。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五十一。

劉桂五(1902-1938)字馨山,遼甯朝陽人。廬山軍官訓練團三期。陸軍騎兵第6師少将師長。四月二十二日于内蒙古達爾罕茂明安旗(百靈廟)阻敵。與敵千餘人及裝甲車七十餘輛遭遇,傷重殉國。葬西安。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三十六。

李國良(1896-1939)字兆彬,湖南長沙人。畢業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三九年任軍訓部辎重兵監兼天水行營中将處長。曾任國民革命軍17師少将副師長,辎重兵學校教育長,三六年加中将銜。三月七日奉令執行公務時于西安遇敵機轟炸中彈殉國。年四十三。

蔣志英(1902-1941)号志槎,字伯清,浙江諸暨縣人。黃埔軍校潮州分校一期。浙東沿海台州守備指揮部少将守備司令。奉令駐防浙江海門阻敵。四月十九日于海門西南率預備隊與敵肉搏,被敵刺穿胸部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三十九。

王風山(1906-1942)字鳴歧,山西五台縣人。太原學兵團(北方軍官學校一期)第四期畢業。陸軍第34軍暫編45師少将師長、代軍長。六月奉令于臨汾萬泉張甕村拒敵。軍長負傷後王代理軍長,親率預備隊反擊,身中數彈,腸流腹外,壯烈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三十六。

陳芝馨(-1938)廣東羅定人。中央軍校第4分校中将主任。十月六日于廣州三水馬口河,沉船殉國。

俞星槎(-1940)浙江東陽人。陸軍軍事委員會辦公廳高參室中将主任。于激戰時,中彈殉國。

呂繼周(-1944)雲南安甯人。陸軍第3軍副軍長。六月于激戰時,肉搏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

郁仁治(1905-1938)江蘇海門人。畢業上海大同大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二十一期。山東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兼少将軍事特派員。十一月二十七日奉令于肥城擊敵。突圍激戰時,中彈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三十三。

趙侗(1911-1939)遼甯岫岩人。冀察邊區第1遊擊縱隊司令。奉令從重慶北上抗日,至河北陳莊阻敵。三月八日遇突襲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二十八。

馬玉仁(1875-1940)原名日仁,字伯良,江蘇建湖人。三O年首任陸軍第16路軍部指揮兼27軍軍長。抗戰爆發後,于家鄉不惜毀家纾難組織抗日武裝任蘇魯戰區第1路抗日遊擊總司令。一月三日于江蘇阜甯擊敵。中彈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六十五。

丁炳權(1899-1940)字禦伯,湖北雲夢縣人。黃埔一期。陸軍第8軍197師中将師長兼長沙警備司令。奉令于江西武甯等地阻敵。于激戰中病逝。年四十一。

陳中柱(1906-1941)原名浪,又名斌,字退之,江蘇建湖人。黃埔六期。魯蘇皖邊區遊擊第4縱隊少将司令。七月一日奉令于江蘇泰縣境内擊敵。激戰時中彈殉國。葬泰州市郊。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三十五。

朱世勤(1904-1942)字儉堂,山東單縣人。陸軍暫編第30師少将師長。奉令于單縣潘莊(一曰王寨)拒敵。五月四日激戰時中彈殉國。葬單縣城郊。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三十八。

周複(1901-1943)字旭人,江西臨川人。黃埔三期、先後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日本明治大學學習。蘇魯戰區政治部中将主任。二月二十一日奉令于山東安丘城項山拒敵。數度沖殺幾易陣地,肉搏時中彈殉國。葬安丘近郊。年四十二。

謝升标(1903-1938)字若鵬。臨海市邵家渡人。畢業中央軍校三期、廬山軍官訓練團、中央防空學校。蘇、浙、皖少将遊擊司令。二月奉令于江蘇宜興、安徽廣德鳳凰山擊敵。彈盡緩絕,肉搏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三十五。

章亮基(1893-1941)字伯炎,湖南長沙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三期。陸軍第18軍中将副軍長、第9戰區中将軍法執行總監。四一年八月于江西宜春檢查抗日防護工程時,以身殉國。葬南嶽忠烈祠。年四十八。

陳烈(1903-1940)廣西柳城鳳山人。黃埔一期畢業。曆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第92師師長、第54軍中将軍長等職。參加淞滬抗戰之後,四0年率部駐防廣西靖西一線。同年十月三十一日于任上病逝殉國。年三十六。

王赓(1895-1942)字受慶,江蘇無錫人。清華大學畢業、遊學美國密西根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獲普林斯頓大學文學學士、一八年西點軍校畢業。兵工署昆明辦事處處長。曾作為稅務總團少将團長參戰“一•二八”滬戰。四二年作為政府赴美中将軍事代表成員,于開羅因舊疾猝發殉國。葬開羅市英軍公墓。西點軍校評價:“Hewasacredittowestpoint.”年四十七。

黃維綱(1897-1943)字振三,号雨辰,河南項城市人。陸軍第59軍軍長。曾參加喜峰口戰役、項城沂河戰役、随棗戰役、收複南陽。四三年三月三日于湖北南漳前線病逝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年四十六。

高雙成(1882-1945)陝西渭南人。早年加入同盟會。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22軍中将軍長。抗日戰争期間率部駐守陝北榆林,收複偏關、河曲、保德,粉碎日寇西侵陝、甘、甯的陰謀。四五年一月三十一日因傷病殉國。年六十三。

常恩多(1885-1942)字獲三,海城西東三台子村人,滿族。東北陸軍講武堂畢業。陸軍第57軍軍111師中将師長。曾參加揚州戰役、台兒莊大戰、徐州戰役。42年8月4日因病殉國。年五十七。

韓文英(1893-1944)字傑岑,河南嵩縣田湖鎮毛村人。陸軍第100軍中将副軍長、代軍長。光複诏安。奉令先後于泉州、同安、廈門、漳浦、雲霄、福州、贛東,江西膺潭、貴溪、進賢、東鄉等地阻敵。44年4月28日于光澤傷病殉國。年五十。

嚴家訓(—1938)雲南富民人。滇軍60軍少将團長。前雲南省主席龍雲的衛士大隊長。抗戰期間,堅決要求上前線,獲準。後不久在台兒莊大戰中陣亡。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将。

附上老圖一組。

清明将至,緬懷逝去英烈
清明将至,緬懷逝去英烈
清明将至,緬懷逝去英烈
清明将至,緬懷逝去英烈
清明将至,緬懷逝去英烈
清明将至,緬懷逝去英烈
清明将至,緬懷逝去英烈
清明将至,緬懷逝去英烈
清明将至,緬懷逝去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