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央視紀錄片《擺脫貧困》,感到“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這句詩詞非常好。遂查找原文,進行品鑒。這是出自孟郊的詩作《上達奚舍人》一句話。全文是:北山少日月,草木苦風霜。貧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腸。萬俗皆走圓,一身猶學方。常恐衆毀至,春葉成秋黃。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暗室曉未及,幽行涕空行。
看了之後很受感觸。可以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功與收獲,也都有自己的挫折和彷徨,特别是在低落困惑的時候,也經常會自我反思,是不是選擇錯了?或者方式不對?當然,心路曆程七折八轉,但做出改變的少之又少。人生就是這樣,不如意十之八九。有的人選擇了随波逐流,有的人選擇了堅守原則。比如本文孟郊先生,一介貧士,食梅酸腸但甘之如饴,而且還經常警醒自己不學萬俗趨圓滑,堅持學士守方正。這樣的人心裡才亮堂,才能裝得住人間大愛。
自小以來,讀書,知理,做人,很敬佩先賢達人,不為五鬥米折腰,不食嗟來之饅頭。然而生活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常為柴米油鹽瑣碎而困擾。既然選擇了一份職業,也明白“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升官發财另尋他路”的道理,那就莫攀比,做到問心無愧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