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洛克菲勒百年前的北京之行

作者:北京日報用戶端

“初秋的北京分外美麗。胡同裡不像平日那樣塵土飛揚。街上開張的店鋪生動如畫,來回兜售的小販和乞丐的叫喊,聽起來也很和諧。出殡隊伍和迎親隊伍展示着其鋪陳龐大的設計。透過明淨的空氣,遠處的西山山色如黛,近處的景山則點綴着玲珑小亭。還有皇城那巨大的城門,金色屋頂的紫禁城。與這些相比毫不遜色的,是綠色琉璃屋頂的豫王府,那是我們的新醫學院和醫院。”

這段文字或出自1921年洛克菲勒醫學會的年度報告,執筆者為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董事會秘書。當年9月19日,由洛克菲勒基金會捐建的北京協和醫學院正式啟用。至今,已是百年。

小洛克菲勒百年前的北京之行

1921年協和醫學院南門

乘遊輪開啟亞洲之行

盡管協和醫學院的建築早已于1919年落成,醫學院大學與護校也已經開學,但開幕典禮至1921年9月才正式舉辦。

考慮到老洛克菲勒已經82歲高齡,遠渡重洋對于老人來說是不小的考驗,是以,出席這場盛大開幕活動的任務,便交給了獨子小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Jr)。

小洛克菲勒時年47歲,已經成為洛克菲勒家族龐大商業帝國的掌舵者之一。對于東亞事務的開拓,以及中國、日本的藝術文化,小洛克菲勒有着高漲的熱情與濃厚的興趣。前往中國參加協和的開幕儀式,也讓他有機會親身感受大洋彼岸的世界。

小洛克菲勒百年前的北京之行

洛克菲勒父子合影

8月16日,小洛克菲勒一行由溫哥華啟程,乘坐“亞洲皇後”号遊輪前往中國。同行者除了小洛克菲勒的夫人及女兒外,還有George Edgar Vincent(1917年起擔任洛克菲勒基金會主席),William Henry Welch(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院長),Théodore Tuffier(法國著名外科醫生),R.T.Leiper(倫敦大學熱帶醫學院蠕蟲學教授),Sir William Smyly(著名婦科醫生)等21人。

8月29日,小洛克菲勒一行抵達日本橫濱,稍作停留後前往北韓。9月1日晚,代表團一行14人抵達漢城,并逗留三天。9月4日一早,小洛克菲勒一行啟程前往沈陽。9月6日晚,小洛克菲勒一行到達北京。

最初小洛克菲勒一行本想由日本直至上海,再由津浦線北上,但最終選擇由北韓至沈陽,再由京奉鐵路進京。

在北京,小洛克菲勒的謙恭平易,給許多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到訪協和醫學院時,一位外國記者這樣描述他眼中的小洛克菲勒:

“他既沒有穿漆皮鞋,也沒有戴寬邊的高呢帽,事實上,他穿着深灰色的西裝,戴着柔軟的草帽,看起來非常舒服。他身材矮小,瘦弱,頭發是棕色的,但卻很有光澤,看着他給人的印象是,他在精神上很松弛。”

小洛克菲勒百年前的北京之行

1921年小洛克菲勒在協和醫學院南門前

開幕前舉辦系列活動

9月15日,協和醫學院開幕系列活動正式開始,直至22日結束,其間,最引人注目的是每天在協和禮堂舉辦的學術演講,以及在醫院中的手術觀摩活動,參加人數達280名。每場活動的主講人,均為前來參加開幕典禮的著名醫師、學者。整個系列活動,可以視作當時醫學研究領域的高端論壇。

小洛克菲勒百年前的北京之行

1921參加開幕典禮的洛克菲勒基金會成員及各國醫學專家

專業的學術活動之外,協和醫學院也打開大門向公衆開放參觀。僅15日當日,就有數千名北京市民和外籍人士來到協和,參觀這座已經在北京開辦數年的醫學殿堂。宮殿般華麗壯美的建築群,以及先進的醫療裝置,都令參觀者感到驚歎。參觀活動從下午2點開始,一直持續到晚上,醫院的病房、手術室、X光室、門診部乃至廚房等都對外開放,小禮堂中還演奏了音樂,以招待來訪嘉賓。

活動期間,風光遊覽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更何況協和醫學院所在,是文化燦爛的故都北京。在1922年出版的紀念冊中,人們也可以看到當時為參會嘉賓提供的遊覽日程安排。遊覽地幾乎囊括了北京城内外最負盛名的古迹名勝,由于大量的學術研讨需要進行,遊覽的時間多選在下午2時至5時之間。

遊覽活動中,有一項是徐世昌總統招待會。事實上,在9月15日,徐世昌便已經與此次活動産生聯系。

9月15日晚,在總統府,來自上海市健康教育委員會的研究人員向時任大總統的徐世昌放映了一些關于醫學和生命科學相關的影片,這或許是徐世昌第一次接觸到這種新鮮的呈現形式,其中一部名為“生命的起源”(How life begins)的影片給他留下很深的印象。除此之外,還有如“征服中國的霍亂”,講述了1920年在福州開展的抗擊霍亂運動,以及關于在上海舉辦的第五屆遠東運動會等影片。參加觀影的除了徐世昌夫婦,總統府内的從業人員,還有許多被邀請來的小孩子。

9月17日下午,小洛克菲勒一行前往中南海,參加徐世昌為出席協和醫學院開幕式的來賓舉行的招待會。據當時媒體報道,此次招待會共邀請了490餘人。賓客們從新華門進入中南海,後坐船至瀛台,欣賞這座曾經囚禁過光緒帝的孤島。

小洛克菲勒百年前的北京之行

1921年時任北洋政府大總統的徐世昌與小洛克菲勒

在其他賓客遊覽瀛台時,徐世昌會見了小洛克菲勒夫婦和女兒等人。小洛克菲勒向徐世昌轉達了其父老洛克菲勒的緻意,徐世昌也對洛克菲勒家族的慷慨奉獻表示了感謝。

當日,徐世昌日記中有載:“……到延慶樓,美國資本家來華建設協和新醫院,羅克斐勒第二偕其妻女諸人來谒,在福昌殿外照電影,到懷仁堂開茶會。中外男女醫學家、慈善家數百人。”

協和禮堂舉行開幕典禮

9月19日下午4點,正式的開幕儀式在協和禮堂舉行。身着各式學院長袍的各國學者,在禮堂和校園間列隊而行、魚貫而出的場景,給參加典禮的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在洛克菲勒醫學院的年度報告中,這樣記述了當天的景象:

這個迷人的秋天,來自日本、英國、爪哇、北韓、菲律賓、加拿大、法國、美國和中國各重要省份的科學家和代表,一起來參觀和慶祝協和醫學院的誕生。9月19日,由這些著名來訪者組成的學術陣容,更是引人注目。來自東方和西方的科學家身穿西洋學院制服,列隊前進。在綠色琉璃屋頂下,有裝置先進的實驗室和上了年紀的大水車,有成隊的西醫醫學生、街上晃悠的苦力小工、常常可見到的乞丐。街上手藝人的吆喝,混合着由新管風琴奏出的進行曲,它們送着隊列緩緩進入美麗的協和禮堂。

禮堂中,先由司徒雷登(J.Leighton Stuart,D.D)進行祝禱,随後,洛克菲勒基金會主席George E.Vincent,代表洛克菲勒基金會介紹醫院和醫學院的情況。時任協和醫學院院長的胡恒德(Henry S.Houghton),代表協和醫學院進行接收。

緊接着,顔惠慶(時任外交部總長)代表總統徐世昌緻辭;齊耀珊(時任内務部總長)、陳祀邦(著名醫師,時任内務部技正)代表内務部緻辭;馬鄰翼(時任教育部次長,代理部務)代表教育部緻辭;顧臨(Roger S.Greene)和小洛克菲勒則分别代表中華醫學基金會和洛克菲勒基金會緻辭。整個典禮簡潔莊重,下午5時結束。

代表北京大學參加開幕儀式的胡适,在當晚的日記中寫道:

三時,到協和醫學校,代表北大,參與正式開幕典禮。是日典禮極嚴肅,頗似歐美大學行畢業式時。是日着學位制服參加列隊者,約有一百餘人,大多數皆博士服,歐洲各大學之博士服更濃麗壯觀。自有北京以來,不曾有這樣一個莊嚴儀式。(古代朝服上朝,不知視此如何?)

行禮時,顔惠慶代表徐世昌演說,尚一聽;齊耀珊(内務)、馬鄰翼(教育)就不成 話 了 。 顧 臨(R. S.Greene)代表羅克斐洛醫社演說,最後羅克斐洛(Rockefeller,J.D.Jr)演說。羅氏演說甚好,演說詞大概是此間有人代他做的。

此前,9月16日,小洛克菲勒曾拜會顔惠慶,在顔惠慶眼中,小洛克菲勒是位“舉止文雅的人”。

小洛克菲勒百年前的北京之行

1921年協和醫學院全體成員在西門内合影

在開幕典禮的演講中,顔惠慶感慨道:“在我們的曆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時期有這樣的儀式,将來自歐洲、美國、日本和中國各地的衆多傑出的通路者、著名的科學家、傑出的教育家和著名的宗教領袖聚集在一起,聚集在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我們感到非常榮幸和自豪。”

開幕儀式當天,在給胡适和顔惠慶留下深刻印象的演講中,小洛克菲勒講述了其父對于建立協和醫學院傾注的心血、七年來的諸多工作,以及對未來的期許。

在小洛克菲勒看來,隻有中國人才能解決中國的醫療問題,作為西方人,他們所能做的隻是提供一條道路。他期待有朝一日,中國人可以完全掌握這所學校和醫院,使“西方所能提供的最佳醫學,永遠紮根于中國的土壤”。

離開北京後,小洛克菲勒一行還遊曆了上海、馬尼拉、香港和廣州。在廣州期間,小洛克菲勒還與孫中山會面。彼時孫中山正在籌備北伐,他要讨伐的對象,正是小洛克菲勒剛剛面見過的徐世昌等北洋勢力。當時的孫中山或許無法預料,4年後(1925年),他會在協和度過人生的最後時光。

在小洛克菲勒夫人給兒子的信中,她記錄下對北京的印象:“我們在這裡如此地忙于招待和被招待,以至于一有時間我們便疲勞睡去……我發現北京是我去過的最有意思的城市之一。我熱愛這裡的人們……他們都那麼友好、善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