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臘月饅頭香小年要辭竈

作者:濰坊融媒

陶鈍的諸城老鄉王意堅(筆名姜貴),身居孤島,創作了長篇小說《旋風》。其鄉風鄉俗,無一不在摹寫故鄉;而有關春節的文字,俨然上世紀二十年代初期諸城鄉間的年俗紀實。

饅頭蒸好吃一月殭屍電腦煮熟冷藏用

“年關近了。方冉武因為新賣了田,手頭寬裕,‘過年’的興緻頗高。從臘月初八吃‘臘八粥’開始,揭開了過年的第一幕”。在作家姜貴筆下,過年是從臘月初八開始的。

方冉武是姜貴長篇小說《旋風》裡的主人公之一。《旋風》以上世紀二十年代的山東為背景,描寫了膠東半島的小鎮——方鎮的一個大姓家族的衰微和沒落。姜貴1908年生于諸城相州,原名王意堅。姜貴筆下的方鎮,其實就是他的家鄉相州鎮;《旋風》中描寫的過年景象,就是相州一帶舊時春節的情景。為叙述友善,還是稱姜貴的原名王意堅。

相州鎮與陶鈍家鄉昌城鄉,是諸城縣城以北相鄰的兩個鄉鎮。陶鈍回憶,相州鎮是諸城縣城北20公裡的一個大鎮,“鎮上有十多戶王姓大地主。這些大地主,有人在北京做官,有人在省城裡有差事”。這十多戶王姓大地主就是有名的相州王氏家族,其源可溯至東晉世家大族琅琊王氏,其代表人物有東晉名相王導、書法名家王羲之。王意堅即出身相州王家。

王意堅寫道:“月半起,廚房裡就沒有閑時候了。各房裡丫頭老媽子,凡能抽得出空來的,都臨時調到廚房裡做活。大小饅頭,各樣葷素餡子的包子,年糕,用大蒸鍋晝以繼夜的一籠籠蒸出來,涼透了,收到人一般高的大甕裡。這一面預備賞賜佃戶窮人,一面留了自己家裡吃,要得夠從正月初一吃到二月初二。像方居易堂這種大戶,至少也得蒸滿四五十大甕才夠。”當然,貧窮人家沒有這樣的條件。

方居易堂是方冉武家的堂号。陶鈍家鄉徐家河岔村距相州鎮僅十多公裡,過年的習俗基本一緻。但是,王意堅描寫的方家有自己的習慣:不吃牛羊肉,也很少用鴨和鵝。方家的肉食以豬和雞為主,有各種做法。寒冬臘月,他們将豬肉或雞用大鍋煮熟,用大瓦盆扣在背陽的陰冷處。那時,從臘月到正月,室外一直結冰不化。王意堅感慨:“老天給有錢的人家這一便利,讓你盡量辦下蔬菜,比放在冰箱裡還可靠,絕不會壞掉。”

童謠曰:“過新年,穿新衣。”對于貧窮人家,一年到頭沒有錢講究,到了過年,還是要有點“新氣”。王意堅稱,“這要是窮人家,還多一件,就是做新衣服”。其實,赤貧家庭是連新衣服也做不上的,最多打扮打扮孩子,大人的衣裳洗幹淨、縫補整齊,就算過年了。像王意堅家這樣的大戶,平日就都穿新衣服,箱子裡有的是新衣,是以沒有趕在年前做新衣服的必要。

辭送迎接竈王爺貧富之家各不同

臘月二十三晚上一項重要的活動是辭竈。這天晚上,竈王爺上天朝見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年中每一個家庭裡的情形,作為玉皇大帝對于每個家庭的考績資料,以便降給‘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獎懲”。

進了臘月,走村串戶送竈馬的就進了門。民間風俗,賣竈馬不叫賣,而是說送;買竈馬也不能說買,要說請,還有像請财神等。所謂竈馬,就是一張木版套色的竈王爺像加月份表。竈馬的上半截稱為竈馬頭,也就是農曆年的月份表,印有12個月的24個節氣,莊稼人按照節氣或播種或收割,有必不可少的實用價值。竈馬頭上端,印着一個不套色的竈王爺騎馬像,馬作奔馳狀。這便是竈馬名稱的來源。竈馬的下半截是套色的竈王爺像。

辭竈的程式,先把竈馬頭上端的竈王爺騎馬像整齊地裁下來,放在米缸裡待一會兒,稱作喂馬,把馬喂飽了,好馱着竈王爺趕回天庭。再把月份表裁下來,貼在屋門後,預備第二年看。套色的竈王爺,端端正正貼在大鍋竈上方牆上,前面安放一張小供桌,擺上供品、兩支紅蠟燭、一爐香。

供奉竈王爺的供品一般是幹果,而麥芽糖是必不可少的。“家家戶戶,一年到頭,誰也不敢保不說一句錯話,不做一件錯事。而竈王爺上奏玉皇,是有聞必錄的。于是大家在給他老人家餞行的時候,請他吃一點麥芽糖,糊住他的口,讓他見了玉皇,說不清話,含糊了事,免得惡有惡報。”寫到這裡,王意堅解嘲道:“好像沒有人希望善有善報。”的确,竈王爺糊住了嘴,不光彙報不了壞事,連好事也說不清楚了。

一般家庭,由家裡的主人點上紅燭,插上燃香,叩首行禮。但王意堅筆下方鎮的大戶人家,竈王爺的地位要大打折扣。“這些大戶,似乎并不很看得起他,都不肯親自給他上香行禮,而僅由廚子或老媽子代表,敷衍了事”。行禮完畢,從米缸裡把竈王爺騎馬像取出,連同紙箔一起燒掉,竈王爺就騎馬到天庭彙報工作去了。

正月初三早晨,又要把竈王爺接回來,叫做接竈。儀式與辭竈的情形差不多,不過供品改用葷菜,并有酒。王意堅猜測,大約因竈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府降吉祥”的緣故,特别進行犒勞。

對于貼在牆上接受供奉的竈王爺像,小戶人家一直貼着,直到第二年辭竈揭下來燒掉,再換新的。富家大戶則不然,接竈結束就揭下來燒掉了。王意堅稱,“其原因無可考。大約竈君司食,窮人家吃飯難,不得不對他老人家特别恭維。大戶則滿倉滿廪,陳陳相因,吃之不盡,用之不竭,對于竈君也就不必太買賬了”。

如此看來,竈王爺在富裕人家,辭竈、接竈時吃得好、喝得好,但接竈之後就不再享受供奉了;在貧窮人家,雖然這兩頓飯吃得差,但一年到頭都在竈前有飯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