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用數字鄉村、設施化農業助力“共富”,臨安於潛7000餘畝水稻喜迎豐收

用數字鄉村、設施化農業助力“共富”,臨安於潛7000餘畝水稻喜迎豐收
用數字鄉村、設施化農業助力“共富”,臨安於潛7000餘畝水稻喜迎豐收

五谷豐登,瓜果飄香,稻菽卷起千層浪……金秋十月,臨安區於潛鎮風吹稻浪,美不勝收。

今年,於潛鎮共種植水稻7000餘畝,這幾天,象征着豐收的金黃色,有的點綴在村郭山野間,有的鋪散在千頃良田上,遠上瞭望,在藍天、白雲、崇山的映襯下,疊翠流金,如詩如畫,《耕織圖》的故鄉好一派豐收盛景。

走進於潛的紹魯農場,稻田接連成片,金燦燦的稻子顆粒飽滿,稻香撲鼻。一台台水稻收割機在田地裡來回穿梭,拉開了秋季水稻豐收的序幕。

據了解,今年通過退竹還田、土地流轉,紹魯農場的規模進一步提升,水稻種植面積達到560餘畝。

這幾天,紹魯村也加快了機械化收割的腳步,這讓村黨總支書記汪勇很欣喜:“現在可算是嘗到了數字鄉村、設施化農業的甜頭了,以前秋收都是最忙的時候,現在不僅節省了時間、人力,收成還好,預計今年農場可以産大米49萬斤。下一步我們還要在農場打造高标準農田,發展好農場就是給老百姓守牢了‘聚寶盆’!”

豐收的喜悅貫穿於潛:置身光明農場,谷穗随風起伏,濃郁的谷香陣陣撲鼻;在潛東農場,共享田園中裡陣陣秋風拂過,建黨百年的稻田畫别具一格;在寶悅農場,百畝良田中與秋光重重疊疊,洋溢着充滿希望活力的明媚顔色……

一片片稻谷染濃了古鎮秋色,一陣陣稻香加重了小城共同富裕的秋味。“未來,我們将繼續發揮光明農場、紹魯農場、潛東農場等優勢資源,沿高後線建設5000畝高标準農田,優化數字大棚,将生産與展示有機結合,實作農業生産全流程數字化。”於潛鎮相關負責人說。

而随着四季美景,踐行鄉村振興,於潛也将着力探索一條集農業生産、旅遊休閑、研學課程于一體的可複制、可借鑒的農旅融合之路,在耕織故裡追逐“共同富裕”之夢。

(來源:杭州市臨安區人民政府網站) 【投稿、區域合作請私信或發3469887933#qq.com24小時内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