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汪精衛打算幹一件大事情,他要将攝政王載沣刺殺,随後自己和他一起同歸于盡,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就等第二天見證奇迹了,結果就是在行動前夜,陳璧君哭哭啼啼跑去找汪精衛,看着陳璧君哭得梨花帶雨,汪精衛難免還是同情心泛濫,誰曾想這居然是陳璧君的主動獻身,汪精衛難以抗拒隻能半推半就順從了陳璧君。
就在兩人如膠似漆之際,突然有人破門而入,汪精衛驚慌失措,定睛一看才發現原來進來的是自己暗殺組的另外兩名成員,他們告訴汪精衛暗殺計劃失敗了,接下來汪精衛會如何應對此事,他和陳璧君之間又如何發展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暗殺計劃失敗</h1>
按照汪精衛、黃複生以及喻培倫三人的暗殺計劃來看,他們首先需要的就是将炸彈埋在載沣每天上朝所必須經過的那座橋下,等待第二天載沣去上朝經過橋的時候由汪精衛引燃炸彈,這樣一來就可以實作同歸于盡的壯舉了。
從這個計劃來看,最為重要的事情隻有兩件,第一件就是埋下炸彈并且不讓人發現,第二件事情就是汪精衛去引燃炸彈,隻要兩件事情順利進行,載沣此次必然是在劫難逃了,可是問題就在于,三人的暗殺計劃,在第一個環節就出現了嚴重問題。
當汪精衛和陳璧君訣别之際,黃複生與喻培倫去埋炸彈,結果兩人埋炸彈的事情被巡邏的士兵發現了(由此可見,兩人當時也夠粗心的),這個士兵直接就把這件事情上報朝廷,朝廷很快派人去将炸彈取出,順藤摸瓜找出了暗殺小組成員。
三人暗殺沒有成功,反而被載沣的人給抓了起來,被捕之後,汪精衛大義凜然,将所有的罪行都獨攬下來,這樣的行為讓負責審理汪精衛的大臣肅親王善耆為之動容,他覺得眼前的這個年輕人有膽有識,必然是可用之才。
鑒于肅親王善耆對汪精衛的賞識,他随後就做了兩件事情,一件是去找到攝政王載沣,勸誡載沣手下留情,免除汪精衛的死罪,另外一件事情就是主動拉攏汪精衛,希望汪精衛能夠為自己所用。
在善耆的不斷影響下,攝政王載沣最終也放過汪精衛一馬,沒有将其處死,僅僅是判處了他終身監禁,與此同時,汪精衛革命意志逐漸産生動搖,成為善耆手下隻是時間問題,暗殺攝政王載沣的行動,随着汪精衛被捕以及革命意志逐漸動搖,算是徹徹底底失敗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汪精衛和陳璧君之間的關系發展</h1>
汪精衛在暗殺攝政王載沣前夜,和陳璧君之間關系發生了實質性的進展,可是第二天汪精衛就被逮捕入獄,要是情況不妙,可能很快兩人就要天各一方了,陳璧君在外邊焦急萬分,想方設法打算拯救汪精衛出來。
一天夜裡,汪精衛突然收到獄卒給自己送來的一籃雞蛋,汪精衛喜出望外,掀開籃子,看到每個雞蛋上都赫然寫着一個醒目的“璧”字,汪精衛一刹那就明白了一些什麼,這些雞蛋很明顯是陳璧君買通獄卒,疏通好各種關系才送進來的,陳璧君能夠做到這種程度,足以見得其對自己的深情,當然也足以看出陳璧君家族的影響力有多大。
汪精衛收到雞蛋之後不久,又收到了一封陳璧君寫的親筆信,信中含情脈脈寫道:“你我二人已經不可能舉辦形式上的結婚儀式,不如我們從現在開始,在彼此心中宣誓成為夫妻,好嗎?”
早已身處絕境之中的汪精衛,看到陳璧君寫給自己這封信,内心還是感動萬分,能夠在如此境遇之中,依舊對自己不離不棄,汪精衛明白陳璧君對自己确實是動了真感情的,于是他在回信中寫了一個“諾”字,代表兩人之間關系正式确定。
在善耆以及陳璧君一家人的活動之下,汪精衛最終沒有被終身監禁,而是僅僅在監獄中度過一年半時間,就被營救出獄了,在汪精衛出獄之後,和陳璧君舉行了盛大的結婚儀式,兩人在世人的議論中權錢結合。
當時很多人都不看好汪精衛和陳璧君的婚姻,因為不管從外表還是其餘方面而言,兩人之間都存在巨大差異,在外表上,汪精衛也算是一個帥哥,可陳璧君長得一般,在才華上,汪精衛學富五車,陳璧君能力一般,在感情上,汪精衛對陳璧君完全算不上喜歡,而陳璧君對汪精衛卻是一往情深,如此組合,确實讓世人難以接受,不過從後來的角度來看,比起兩人不般配的婚姻組合,世人更加無法忍受的是兩人組合之後做出的那些事情。
有人說汪精衛人生的改變就是從和陳璧君組合之後發生的,在兩人組合之前,汪精衛還能當一個滿腔熱血的革命青年,敢于用自己生命做賭注去暗殺攝政王載沣,可是在兩人組合之後,汪精衛受到陳璧君的影響,不斷向着一條不歸路走去,當初革命的熱血和意志一去不返。
事實上汪精衛後來的改變,也許陳璧君的強勢以及錯誤的思想,對他影響确實很大,可是這些影響最多就是讓汪精衛在做事的時候顧慮多了一些,也不至于會影響到汪精衛成為大漢奸這種程度,在我看來,汪精衛之是以成為大漢奸,除了陳璧君的影響之外,自己本身的意志不堅定,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早在他尚且滿腔熱血打算暗殺攝政王載沣事情失敗被捕的時候,面對生與死的抉擇,汪精衛就第一次出現革命意志動搖的情況了,在善耆的勸說下,汪精衛為了繼續活下去,選擇改變自己最初的革命初心,有了第一次的嘗試之後,在後來遇到相似情況之時,汪精衛無疑也會動搖。
相較于汪精衛而言,陳璧君也許沒有那麼出名,但是陳璧君的行為,卻讓人大跌眼鏡,在日本投降之後,陳璧君被以漢奸罪逮捕,但她自始至終一直不肯承認自己是漢奸,甚至她覺得自己沒有做錯什麼,一個人最大的悲哀也許莫過于此,明明自己做錯了事,還不明白自己做錯了,更不願意和不敢承認自己做錯了,這種人對社會的危害比那些做錯事之後恍然大悟的人更加嚴重。
陳璧君堅決不承認自己的錯誤,最終病死獄中,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也許在生命最後的時光中,她會想起汪精衛暗殺失敗前夜的場景,就是那樣的一個特殊的夜晚,改變了她和汪精衛兩人的命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4">結語</h1>
汪精衛從一個敢于暗殺攝政王載沣的熱血青年,到最後變成出賣國家和人民的大漢奸,可以說有着陳璧君的深刻影響,但是要把所有罪名都安在陳璧君身上,想必就有些言過其實了,畢竟汪精衛本身的意志不堅定,才是他錯誤人生的開始,想要怪别的人,似乎有些牽強!
備注: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