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人造鑽石成本高
每年天然鑽石的開采量大約為26噸,但開采成本隻有40-60美元/克拉。
人造鑽石的産量早已把天然鑽石甩開,高達1000噸/年,但之前人造寶石級鑽石的合成的成本約為每克拉2500美元。(早于2012年)
人造鑽石主要有化學氣相沉積法和高溫高壓法兩種
二、品質分化
1,幾乎所有人造鑽石是帶顔色的。
這也告訴我們,買彩色鑽石更有可能遇到人造鑽石,因為幾乎所有的人造鑽石都是彩色的,而隻有0.01%的天然鑽石是彩色的。
人造鑽石大多帶色
2,人造鑽石大多數粒徑較小。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大多數合成鑽石的品質在1克拉(200 mg)至1.5克拉(300 mg)之間。
化學氣相沉積法做的鑽石盤
三、市場格局
目前工業用鑽石的98%來自人造鑽石,主要用于機械加工和切割工具、導熱、光學材料和電子産品。
而寶石級鑽石隻有不到1%來自人造鑽石,大多數仍然被天然鑽石所占據。
市場格局之是以如此,就要說到第四點——營銷。
磨機刀片裡的人造鑽石
四、營銷
關于戴比爾斯(De Beers)的故事,号稱是20世紀最成功的營銷——“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
但鑽石是不是“永流傳”呢?拉瓦錫用個放大鏡就已經告訴我們這個問題的答案了。
史上最牛的炫富大師:拉瓦錫就是用這套裝置點燃了鑽石,隻是為了證明了鑽石是碳。家裡有鑽戒的美媽們都把放大鏡抱緊了,現在的熊孩子們什麼都幹得出來!
我也就不多說了,避免被資本追殺……
五、市場正在變化
1,傳統的鑽石開采侵犯了開采地的人權,電影《戰争之王》和《血鑽》等展現了這一點。意識形态上,天然鑽石可能會更加背負“罵名”。
電影《血鑽》
2,近年來,人造鑽石的生産工藝得到提升。2015年5月,高溫高壓法創下10.02克拉無色鑽石的紀錄。化學氣相沉積法制作的無色鑽石工藝也已經很成熟。
從2016年開始,人造鑽石開始大幅降價,已經低于天然鑽石15-20%。
化學氣相沉積法制作的無色鑽石
3,中國已經成為人造鑽石最大生産國,提供了全世界90%的人造鑽石。
4,包括戴比爾斯(De Beers)在内的鑽石巨頭們都開始對人造鑽石低頭,戴比爾斯2018年宣布,他們将推出一個名為“ Lightbox”的新珠寶品牌,以合成鑽石為特色。
戴比爾斯(De Beers)新品:Lightbox,實驗室生長的鑽石(Laboratory-grown)
六、未來的鑽石
宇宙中的鑽石還真的很多,多到你難以置信!
1,在隕石中,就有3%的品質由碳組成,它們都以納米鑽石的形式存在,其直徑大多數為幾納米。
2,天王星和海王星這兩顆冰巨星,陰暗的天空中每天都不停的墜落着鑽石雨。
3,鑽石星球
在距離太陽50光年處,存在着這麼一顆星球,它的學名叫BPM 37093,但由于這顆星球非常奇妙,天文學家親切的稱它為“露西”!
“露西”的直徑比地球還小,品質卻比太陽還重10%。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這顆已經成為白矮星的星球内部核心大部分都是鑽石。
但也有人指出,把它稱為鑽石星球純屬噱頭,實際上是一種超固态物質,和我們熟悉的正常物質完全不同。
總之,宇宙中鑽石如此豐富,不知太空物流何時能給我們快遞過來。
到那個時候,我們還會糾結于鑽石的價格嗎?
我們的征途必将是星辰大海!
更多閱讀:
http://www.bain.com/Images/PR_BAIN_REPORT_The_global_diamond_industry.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