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晏殊,朱敦儒都說:人生的修為是洞明世事,珍惜當下

作者:唐詩宋詞古詩詞
晏殊,朱敦儒都說:人生的修為是洞明世事,珍惜當下

人生給了我們什麼感悟,隻有自己再清楚不過。閑暇時将過往一一細數,那其中的悲喜交加,個中坎坷,自知矣。

那麼人生的修為是什麼?我們一起去看晏殊和朱敦儒怎麼說。

01

晏殊在宋代文人中,算得上是仕途順利,生活安逸的一位。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他的缱绻春愁,“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是他的無邊思念。

他那句“青梅煮酒鬥時新,天氣欲殘春”寫出文人青梅佐酒的雅興。王國維先生也曾把他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視為做學問的第一境界。

直到讀到他的那句“滿目山河空念遠”,頓覺一見傾心,幡然感悟。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别易銷魂。

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

不如憐取眼前人。

片刻的時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東流,一去不返,深感悲傷。

于是,頻繁的聚會,借酒消愁,對酒當歌,及時行樂,聊慰此有限之身。

到了登臨之時,放眼望去盡是大好河山,不禁徒然思念起遠方的友人;等到風雨吹落繁華之際,才發現春天易逝,不禁更生傷春愁情。

晏殊在山河風雨中寄寓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年光有限,世事無常,慨歎時空的遠隔,追尋消逝的美好,都是徒勞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不及時行樂,開懷暢飲,自遣情懷呢。

在政壇上,晏殊堪稱人生赢家。自幼便有“神童”之稱的他,在14歲那年就被人推舉到京城參加殿試,因表現卓越,被宋真宗賜同進士出身,最終官至宰相。

在詞學上,晏殊也成績非凡。他筆下的詞秀麗清澈,感情細膩,輕愁四散,而無哀怨之聲,被稱為“婉約派”詞人的代表人物。

晏殊登臨過人生的高峰,遍覽旖旎風景,也曾被貶離京,飽嘗生命苦澀。在大起大落中,在悲歡離合裡,他依然強自寬解:“酒筵歌席莫辭頻”。

電影《山河故人》中有句經典台詞:過去,現在,未來,每個人都隻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

那麼,與其徒勞地思念遠方的親友,因風雨搖落的花朵而傷懷,還不如實際一些:

莫為不可預知的明天而神傷,莫為傷春傷别而痛苦,眼前的歡愉才更值得享受,眼前的情誼才更能抓住。

畢竟,那過去的隻能成為親切的懷戀,我們不能沉湎其中無可自拔。

願我們都能憐取眼前人,認真地活在當下。

晏殊,朱敦儒都說:人生的修為是洞明世事,珍惜當下

02

朱敦儒有“詞俊”之稱,他早年雖有曠世之才,卻始終特立獨行,一身傲骨與輕狂。

一句“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顯出他多麼狂放不羁,逍遙快活。

江山易主,南渡之初,他憂時憤亂,期待“除奉天威,掃平狂虜,整頓乾坤都了”。

汴京淪陷,客居金陵,他登高望遠,憤慨“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

然而,他有一首詞,徹悟世事人情,更讓人觸動,那便是《西江月》。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

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

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

一詞道盡悲涼,訴盡滄桑。這是朱敦儒曆經朝代更疊的世事變故,走過人生的起承轉合後寫下的。

世事短暫,如春夢一般轉瞬即逝。人情淡薄,就如秋天朗空上的薄雲。不要計較自己的辛勤勞苦,萬事本來已命中注定。

有幸遇到三杯美酒,又邂逅了一朵含苞初放的鮮花。短暫的歡樂相聚是如此親切,至于明天會怎麼樣誰也不知道了。

朱敦儒曾是今朝有酒今日醉的風流浪子,中年轉而入仕,卻并不逢時,從未如意。

回首平生,少年的恣意歡情,壯年的襟懷抱負,早已成為遙遠的過去。當蒼老漸至,飛逝的歲月在這位年邁的詞人心中刻下的是世态炎涼的感傷,是命運多舛的悲歎。

《菜根譚》裡說,“遍閱人情,始識疏狂之足貴;備嘗世味,方知淡泊之為真。”意思是說閱盡了人情世故,才知道曾經狂放不羁的珍貴;嘗遍了人生百味,才了解功名利祿實非人生最重要的。

晏殊,朱敦儒都說:人生的修為是洞明世事,珍惜當下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經曆塵世風雨的洗禮,卻不為世所容,到了晚年,朱敦儒幹脆“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選擇過着閑适的生活。

遍嘗人情冷暖,甘苦酸甜之後,他觀照世事蒼生,看淡名利得失,對人生際遇參悟得很透。

固然,人有趨炎附勢功利的一面,當你富貴發達,身邊自然不乏溜須拍馬的人,可你若失勢潦倒,那些朋友瞬間又會消失無影蹤,去攀附新貴。

人人皆知“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那就無怪乎“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了。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世間,大概沒有比世事、人情、人性更複雜的了。

一路走來,得失寸心知,甘苦心自明。活在當下,好好經營眼前所擁有的,才是對自己最大的饋贈,也是一種人生智慧。

03

晏殊,朱敦儒的詞句,是在真真切切地告誡我們:人生的修為是洞明世事,珍惜當下。

的确,在塵世中匆忙奔走,我們一不留神,就會浸染在糾結和繁雜中。

殊不知,人從出生開始就背負着博弈、抵抗、掙紮的使命,而心靈的漂泊與惶恐是永久且無法回避的。

而未來又寄托了我們太多的憧憬和向往,甚至眼下還處在煎熬和悲痛裡,我們還要靠着内在的修為和自身的力量強大起來。

惟願深思之餘,還能不違初心,找回本真。

惟願感傷之餘,還能珍惜眼前,憐愛自己。

惟願煩憂之餘,還能學會釋然,看開看淡。

惟願困厄之餘,還能點燃希望,突出重圍。

作者:彎彎,喜愛詩詞,願用厚重作紙,清淡作筆,書寫流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