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藝見紫金|《野蜂飛舞》——緻敬戰火中的青春年少

作者:紫牛新聞

一代人的記憶裡有一代人的青春年少,抗戰時期的青春年少又該是怎樣一番情形?炮火紛飛,遍地瓦礫,哀鴻遍野,這也許就是人們對于抗戰的聯想。但是,即使在慘烈的戰争年代,也有歡愉的、活潑的、春暖花開般的年少記憶。原創青春劇《野蜂飛舞》就以一位耄耋老人黃橙子的回憶,帶我們走入了她的少年時代。

本劇是歐陽逸冰根據黃蓓佳同名兒童文學改編而成,由鐘浩、廖偉執導,江蘇省文投集團和常州市委宣傳部策劃,江蘇大劇院、江蘇省兒童藝術劇院出品,它将愛國主義和青年革命緊密聯系,演繹了一幕愛國青年保家衛國的熱血篇章。

藝見紫金|《野蜂飛舞》——緻敬戰火中的青春年少

劇情伊始,耄耋老人黃橙子在回憶中相遇了年少的自己,因為抗戰爆發,年少的她和全家人一起從南京遷到了成都華西壩,雖然時局動蕩,卻也有歡樂的時刻。在那曾經給予她幸福快樂的桑葚樹下,十多歲的黃橙子迎接了遠道歸來的爸爸,也迎接了爸爸接回的家庭新成員,——爸爸好友沈栖雲的兒子沈天路,圍繞着沈天路這個家庭突然的“入侵者”,黃橙子從抵觸,到接納,再到崇拜,她親曆了一系列的事件,沈天路為黃橙子的“三根雞毛”事件機智解圍,在被轟炸起火的廢墟中冒死将母親救出,去工地搬石頭掙錢給母親買來抵禦秋涼的皮坎肩......這一切都揭示了沈天路這個少年善良正直、有情有義的美好品質,是以,當沈天路受到黃橙子一家人愛國思想的啟蒙後,在得知自己未曾謀面的父親早已為國捐軀的故事後,他便義無反顧地投報空軍,走上了報國之路,最終和敵機同歸于盡,犧牲在對敵空戰中。

藝見紫金|《野蜂飛舞》——緻敬戰火中的青春年少

《野蜂飛舞》表現革命主題的手法很巧妙,它不像很多正劇一樣,着力演繹戰争的慘烈,和犧牲的悲壯,而是以反襯手法來烘托主題。它以大段的劇情表現孩童的爛漫以及家庭的溫情細節,其中穿插革命青年的鬥争行動,隻在劇尾用幾句話,将沈天路的犧牲一筆帶過,但是如此布局不僅不削弱主題,反而令人回味良久,這就是反襯帶來的奇效。這是一部青春劇,劇情初始,觀衆便被撲面而來的青春氣息所感染。少年時代的黃橙子天真活潑,一家人其樂融融,一樣有花開的庭院,結滿桑葚的果樹,一樣有慈愛的父母親,和相親相愛的兄弟姐妹,作為一個十多歲的女孩,黃橙子具備所有同齡女孩共同的特征,也曾圍繞爸爸撒嬌賣萌,也會為了讓爸爸買一個喜愛的鉛筆盒,而讨好哥哥姐姐來做說客,也會因為私心而偷藏了哥哥的物品,也會無比驕傲地向國中同學介紹她的哥哥,還不忘加一句:“他是高中生。”她的小心思,小愛好,甚至小虛榮,都和今天的女孩别無兩樣,但是,她生活的年代卻是戰火連天的抗戰時期,頭頂不時飛過的敵機,和不期而遇的轟炸,不斷提醒人們,這是個遭受日寇侵略的抗戰歲月,是:“假使我們不去打仗,敵人用刺刀殺死了我們,還要用手指着我們的骨頭說,看,這是奴隸!(劇中語)“的殘酷年代。是以,她的平靜生活被不斷打破,先是哥哥姐姐參軍報國,最後連最親切的天路哥哥也奔赴戰場,從此親人離散,骨肉分離,沈天路作為劇情主角之一,他的正直善良和頂天立地的品格給觀衆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就是這樣一個美好的少年,也最終犧牲在反抗侵略的戰争中。魯迅說,悲劇是将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該劇以黃教授一家人的和諧溫情來反襯侵略者的殘酷無情,以少年的淳樸天真來反襯侵略戰争的慘烈罪惡,以美好少年的生命消逝來反襯革命事業的偉大永恒,從事件上,這是無數抗戰家庭中的真實一幕,在美學中,它是指向“崇高“美學範疇的情感升華。

藝見紫金|《野蜂飛舞》——緻敬戰火中的青春年少

《野蜂飛舞》的表現形式也别具匠心。連接配接劇情的符号是鋼琴曲《野蜂飛舞》,它的故事來源于王子化身野蜂去複仇的傳說,象征我中華大地寸土不讓,誰若犯我,不共戴天的民族氣節,《野蜂飛舞》的曲子作為連接配接全劇的線索,在不同的場合不斷出現,最初是老年黃橙子在腦海裡響起《野蜂飛舞》片段,進而牽引起童年的回憶,到少年黃橙子帶沈天路到學校鋼琴室,彈奏這首尚未學會的曲子,到沈天路參軍臨行前交代妹妹,一定要彈好這首曲子等他回來,到老年黃橙子滿懷悲憤,激情演繹這段八十年前的曲。一曲《野蜂飛舞》,象征活力四射的青春激蕩,象征筚路藍縷的革命艱辛,象征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它作為劇名和曲名,在舞台的不斷重複和演繹中,一次次将觀衆帶入一種和曲目的急速旋律相呼應的激情之中,是革命主旋律的隐喻表現。而且,該劇設定了黃橙子的老年和少年形象,就化解了故事的時代差距給觀衆帶來的疏離感,它以老年時代黃橙子的視角為切入點,将叙事背景放在當下,劇中人語言中甚至出現了“鐵粉“、”腦殘粉“等摩登詞彙,一下子就拉近了觀衆和演員的距離,再以劇中人回溯的方式,将劇情拉回到八十年前,即自然又巧妙,雖然話劇無法像電影一樣進行蒙太奇式的剪輯,但是編導安排老年黃橙子和少年黃橙子在同一時空出現,既便于故事情節的自由切換,又令人感受到“逝者如斯夫”的生命流逝。沈天路參軍臨行前,本應向少年的妹妹告别,但是他卻走向了老年的黃橙子,這樣穿越時空的訣别充滿了别樣的隐喻,令人動容感傷,若世間若真有靈魂,我們應向那些像沈天路一樣,為新中國的解放而抛頭顱灑熱血的英烈們道一句:“山河無恙,國泰民安,今日之盛世如你所願!”

藝見紫金|《野蜂飛舞》——緻敬戰火中的青春年少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寫道:“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是國家的希望,本劇以青少年為對象,将豐富活潑的表現形式融合于博大精深的革命主題中,不僅内容健康,而且充滿生活氣息,比如,以四川方言穿插家庭場景,令人忍俊不禁;部分劇情以低齡兒童出演,增加真實感;中國傳統倫理道德也在劇中得到展現——黃橙子偷藏了哥哥的鉛筆盒而感到内疚,沈天路自責沒有對妹妹充分禮讓等,這些小細節讓該劇雖為革命題材正劇,卻和觀衆之間互相呼應,幾無時代隔閡,真正做到了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在诙諧中見莊重,在日常中展抱負,在凝重中顯深刻,既主旨深遠,又激情洋溢,不愧為一部優秀的革命題材青春劇。

通訊員:王飏

校對 王菲

來源:紫牛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