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上甘嶺戰役,是整個抗美援朝最經典的戰役之一。戰役打完後不久,即1952年12月29日,根據志願軍總部指令,由東線元山的24軍開赴中線,接替第15軍在上甘嶺、金化和平康地區的防禦作戰任務。
元山至上甘嶺相距200多公裡。24軍接到志司的指令後,提出了“交好防、行好軍、接好英雄陣地,鞏固和發展老大哥部隊勝利”的口号,拿出了當年飛兵激渡孟良崮的氣勢,每人背負70多斤重的彈藥和被服裝具,向上甘嶺快速開進。面對群山橫亘、江河密布,面對冰天雪地、朔風凜冽,面對敵機不時狂轟亂炸,24軍的指戰員們排除各種幹擾、克服各種困難,快速向前機動,于1953年1月上旬,按時抵達上甘嶺地區。
據時任24軍炮兵主任的萬海峰回憶,與大部隊開進不同,他是和一位名叫古開榮的年輕參謀提前來到15軍軍部,主要是緊前做好接收炮兵防務。快到15軍軍部時,萬海峰讓古參謀和他一塊下車步行走到軍部,以示對英雄部隊的敬意。

古參謀當時隻有18歲,還是個活潑好動的小夥子,剛從炮校分到24軍司令部工作不久,便來到了北韓前線。對于一個還沒上過戰場的年輕參謀來說,好奇心是難免的。此時,當他看見對面來了一群傷員,便主動上前拉住一位腿部負傷的戰士問候道:“你們是剛下火線吧,辛苦了”。
這名戰士從古參謀的問話中聽出是他的四川同鄉,于是顯得格外親切。馬上回答古參謀說:“辛苦個啥子,山頭都打平了,真過瘾!”
這名戰士話一出口,古參謀立馬聽出是四川老鄉的口音。特别是他的一句“真過瘾”,更加激起了古參謀的好奇心,于是,接着問道:“老鄉,我是剛來前線的,想摸摸底,這個美國鬼子到底好打不好打呀?”
“美國鬼子沒什麼了不起。他們除了飛機大炮之外,單單要說步兵,他們根本比不上張靈甫”。那名戰士不無自豪地回答道。
古參謀見那名戰士提到了張靈甫,馬上問道:“老鄉,你也知道張靈甫呀?”
“張靈甫誰不知道呀,他可是國民黨王牌師的師長呀,74師那可是國民黨軍第一号主力”,那名戰士接着問,“對了,老鄉,你是哪個軍的呀?”
“我是24軍的,我們軍打過七戰七捷”,古參謀接着說,“不過那都是過去的事了。現在打美國佬不知怎樣。前一段我們軍在元山隻是擔任守備,還沒跟美國佬真正硬碰硬較量過呢,是以說我們沒什麼經驗,還得向你們老大哥部隊學習。”
“24軍的呀,你們軍也很牛的呀,張靈甫不就是你們軍給打死的嗎?”那名戰士接着說道,“孟良崮你們都能打上去,張靈甫你們都能滅掉,守住上甘嶺肯定沒有問題”......
古參謀與15軍那位小戰士話别後,就跑到萬海峰主任面前,把他們聊天的内容向萬海峰主任描述了一遍。那位戰士的話在兩人的耳邊不時回響。特别是那句“張靈甫你們都能滅掉,守住上甘嶺肯定沒有問題”。
(二)
作為3野的一支勁旅,24軍較其他幾個軍,入朝作戰算是比較晚的。眼見入朝的那麼多軍,打得都很漂亮,顯然24軍肯定也是有很大的壓力的。古參謀問15軍的那名戰士,美軍到底好打不好打,難道他們真比張靈甫好打嗎?這些問題無疑是入朝參戰的整個24軍指戰員們最為關切的問題。
好在這是一支有着光榮傳統的老部隊,是一支有着輝煌戰績的部隊。老軍長王必成的那句“打74師不能少了我們6縱”的血性一直灌注并傳導着這支部隊。
剛入朝擔任元山守備任務期間,24軍并沒有打上什麼仗。隻是與美航空兵進行了鬥争,期間擊落飛機2架、擊傷20餘架。
當聽說準備接防15軍的上甘嶺陣地後,24軍的指戰員們無疑是興奮和激動的。正如前面所述,24軍不僅派炮兵主任萬海峰等人前去接受炮兵防務。軍部還組織幾十名團以上幹部和部分戰鬥骨幹,提前到15軍去學習“取經”,以更好地适應上甘嶺的防禦作戰要求。
說來有趣的是,在學習和“取經”的這幾十人當中,有一名戰鬥骨幹班長,叫王玉本,是214團8連的。在學習和“取經”時,經準許王玉本參加了15軍某部4連1班出擊紅土包的戰鬥。24軍戰史這樣記載道:
“王玉本英勇善戰,機智靈活,獨自用手雷和手榴彈炸毀敵地堡9個、殲敵10名、俘敵1名,開創了本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首次與敵交鋒,既斃傷敵軍、又活捉敵軍的紀錄,展現了我24軍這支英雄部隊的戰鬥作風,給兄弟部隊留下深刻印象。戰後,王玉本榮立二等功,受到軍首戰立功的通報表揚。”
誰都沒想到,24軍是以這樣的特殊方式拉開了上甘嶺防禦作戰帷幕的。
接防15軍的上甘嶺陣地後,24軍立即投入到偵察地形、搶修工事、拟制作戰方案、囤積糧食和其他作戰物資等各項作戰準備之中。
針對當時打打談談、無有大仗可打的情況下,24軍開展了“抓一把就走”的小分隊戰鬥活動。本着“出必快、打得快、撤得快”的原則,有計劃地組織精幹小分隊,選準目标,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208團5連3班出擊美3師7團6連1排陣地時,僅用5分鐘便殲敵1個班。傳回時又與巡邏之敵遭遇。全班随即開火,一舉殲敵兩個班。兩次戰鬥共殲敵26名,俘美少尉排長以下7人。戰後榮立集體一等功。
針對敵我雙方陣地長期對峙,24軍還開展了“冷槍冷炮”殺敵運動和創造“百名狙擊手”活動。214團的張桃芳、221團的陳柏金等人就是在這種戰場環境下脫穎而出,成為名噪全軍的著名神槍手的。陳柏金75天内以375發子彈,斃傷敵120人;張桃芳更是在32天用436發子彈斃傷敵214人,被列入《志願軍英雄傳》64位英雄之一。
回過頭來看,與王必成那句“打74師不能少了我們6縱”如出一轍,這次抗美援朝作戰,在皮定均軍長的力争下,駐防東南沿海的24軍,最終打抗美援朝還是沒有少了他們。而在整個抗美援朝期間,正如15軍那名戰士所言,24軍拿出了打張靈甫整編74師的舍我其誰的氣勢,雖入朝參戰較晚,隻參加了上甘嶺防禦作戰和金城戰役,但仍打出了氣勢和神威,共殲敵19216人,較好地完成了賦予的作戰任務。
主要參考文獻:《抗美援朝戰史》《陸軍第24軍戰史》《勁旅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