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台海網
台海網11月22日訊 據海峽都市報報道 福州三坊七巷塔巷28-30号古厝2013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今後,它将變身“閩台曆史文化研究院”對市民開放,呈現閩台曆史文化的同根同源……近日,記者探訪了這座“國保”古厝。

一進廳堂寬敞,上挂“文魁”牌匾
精美的灰塑
嚴複晚年歸榕曾寓居花廳
王麒(?—1952),字恺士,清末畢業于福建船政學堂,後于日本士官學校步兵科第二期卒業。回國後,先任福建武備神武堂教習,後升陸軍第十一混成旅旅長。時任福建督軍兼省長的李厚基對王麒猜疑,逐漸削弱王麒兵權,王麒引退返家。1933年,十九路軍将領蔣光鼐、蔡廷锴等人在福州發動“閩變”後,曾邀王麒任顧問,但此時的王麒已無意功名,居家不仕……
王麒故居貫穿塔巷和郎官巷,直透三進,從大到小排列,如此規整的院落,在三坊七巷古院落中并不多見。第一進大廳,前廊寬達15米,可并排停放6頂大轎。廳面闊三間,進深七柱,穿鬥式木構架,雙坡頂,門窗、隔扇均用楠木,兩旁建披榭。主座東側是花廳,占地不大,但天井、大廳、廂房、披榭、園林等一應俱全,“盆景式”的私家園林,魚池、假山、雪洞、陽台一樣不少。
據介紹,嚴複晚年歸榕,曾一度寓居在花廳,後搬至郎官巷的院落。
辜嚴倬雲女士回榕探訪祖父嚴複在郎官巷的故居時,曾勾起了童年回憶,她小時也在王麒花廳住過。
推出首批展覽展示閩台藝術
據閩台曆史文化研究院秘書長蔡麗華介紹說,研究院2019年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批複設立,今後将充分利用福建豐富的閩台曆史文化資源,緻力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挖掘閩台曆史文化共性,開展“根、親”祖地文化交流,推進兩岸文化來往。
今後王麒故居将正式對外開放,首批展覽以“靜态展覽+動态展示”的形式呈現,“‘靜态展覽’包括閩台壽山石雕藝術展,兩岸漆器藝術展以及兩岸家書展,‘動态展示’包括南音、閩劇、國樂、古筝等表演。
兩岸藝術家将利用院落小景作為舞台,開展别具聲色的閩台藝術演出。未來除了常設展覽,還将不定期舉辦臨時展覽,由閩台兩地共同參與、共同策劃,讓閩台曆史文化在這裡得以缤紛呈現。”蔡麗華介紹說。
(海峽都市報記者 宋晖 吳臻 見習記者 胡婷婷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