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12日電 (記者 夏賓)民營經濟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有多大?“56789”是近一段時間研究者的形象概括,即民營經濟對國家财政收入的貢獻占比超50%;GDP和固定資産投資、對外直接投資占比均超60%;企業技術創新和新産品占比超70%;城鎮就業占比超80%;對新增就業的占比貢獻超90%。
在“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民營經濟能起到什麼作用?其自身又如何實作“更上一層樓”?“張謇精神的時代意義”2020年度論壇12日在京舉行,多位與會嘉賓給出了答案。

中央财經上司小組辦公室原主任、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朱之鑫。記者盛佳鵬 攝
近期《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标的建議》正式釋出,為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對此,中央财經上司小組辦公室原主任、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朱之鑫提出,要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推動民營經濟實作更大的發展。
具體來看有三個方面。一是創造公平參與市場競争的環境,全面的落實民營經濟準入的政策措施,系統清理各種顯性和隐性的壁壘,在準入、許可、經營運作方面要一視同仁。二是創造平等使用生産要素的環境,特别要着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三是創造良好的創新發展環境,鼓勵民營企業家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弘揚锲而不舍的奮鬥精神,繼續艱苦創新。
“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發揚張謇精神,把企業的發展要同國家的發展繁榮、民族的興盛、人民的幸福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朱之鑫說。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中國财科院研究員賈康。記者盛佳鵬 攝
“‘雙循環’中民企的作用至關重要。”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中國财科院研究員賈康認為,中國“内循環”的基本局面,緊密地關系民企的“56789”。在“外循環”中,民企又是商品、勞務、技術、資本輸出的生力軍,比如,廣大民企在貨物貿易中抓機會、開市場。在電商發展局面中,民企形成的頭部企業已不僅僅影響全國,而且影響世界。
但在現實經營過程中,民營企業仍感覺到難定心、缺乏安全感,通過調研很多案例發現,這引起了國内外的投資反差,導緻在國内投資迅速下降,而在國外慌不擇路、不惜工本的不良情況。
賈康強調,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56789”的民企已不僅是“半壁江山”的份量,必須按照“自己人”的定位,多種舉措并舉使民企繼續吃好“定心丸”。
是以,他建議要結合認識張謇精神,把民企的“定心丸”繼續吃好,從大局、戰略、現代化客觀要求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層面,了解這個問題的分量和意義。
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記者盛佳鵬 攝
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則為民營企業在建構新發展格局過程中的發展給出了三條建議。第一要增加企業的科技含量。“現在靠數量發展的階段已基本結束,今後要想在競争中站住腳就要增加科技含量。”
許善達特别提到要考慮四個領域,即産品的科技含量、生産過程的科技含量、财務管理的科技含量、市場管理的科技含量。這四個領域可供企業認真思考,不同的企業内容不一樣,應該考慮好在哪方面投入更多資源。
第二要保持資産負債率不要太高。許善達說,在新時期,所有企業面臨的共同風險就是資産負債率的問題。在市場經濟發展中,要想健康發展,一定要保持企業的資産負債率不要太高,保持在50%以下是最安全的。今後能夠保持穩定發展趨勢的企業一定是紮紮實實控制資産負債率的企業、深入投資搞研發的企業。
與此同時,控制風險也是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因為一個企業産生風險,受損失的不僅是企業家本身,還有客戶、員工都将受到損失。
許善達直言:“希望民營企業能夠在發展中保持穩健,不要因為某些企業通過杠杆率高掙了錢而羨慕,還是應紮紮實實控制資産負債率來穩健發展,這是一個長久的可持續發展的方針。”
第三要善待企業員工。許善達表示,《資本論》裡典型的資本家要把勞工的成本壓到最低,剩餘價值都歸資本家所有,中國共産黨上司下的社會主義經濟中的民營企業家已不是《資本論》裡的資本家了,需要善待職工,要在财富創造中和職工分享,包括職工的薪酬、福利等。(完)
他認為,應建構社會主義上司下的民營企業家和員工的關系,善待員工并和員工建立新的利益配置設定關系,可以為企業發展形成長遠的良好環境。(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