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器晚成,急流勇退,大唐第一戰神李靖人生之路竟如此坎坷?一、不敢相信竟能如此倒黴二、大唐帝國的利刃長鋒三、突厥乃是何人?四、出鞘仍是寒芒

貞觀二十三年,長安城中,頂着華蓋的禦駕上倚着一個虛弱的男人,他心中有些惆怅,在左右開道之下,進了城中的一處宅邸。

府裡的人跪成了一大片,他卻也不看,在從人的攙扶下慢悠悠進了正房,房裡的榻上也躺着一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兩相對視之下,床上的人吃了一驚,渾濁的瞳孔閃了閃,掙紮着想要爬起來,可惜已經無力,隻好又躺下去,從鼻腔裡發出一聲歎。

皇上,他說。

這一聲讓床前的人心裡一顫,他用龍袍的大袖拭了拭眼角,不忍再去看他,隻是走到他跟前,說了一些寬慰的話。

他和他相識已經很多年了,如今一個坐着一個躺着,都已經過了知天命的時候。

大器晚成,急流勇退,大唐第一戰神李靖人生之路竟如此坎坷?一、不敢相信竟能如此倒黴二、大唐帝國的利刃長鋒三、突厥乃是何人?四、出鞘仍是寒芒

念及此處,帝王也忍不住落淚,他驟然感到所謂的江山功業不過是轉瞬的事,面前這個人,既是自己的長劍,也是自己的朋友,當初他縱馬揚鞭是極其的潇灑,絕不是現在這副垂危的老态。

自己有很多臣子,或是忠賢,或是良将,但唯有他是文武雙全的,是和自己一樣的人,是彼此欣賞的知己。

你的病很重啊,要好生休養,皇帝臨走時這樣講。

藥師,此一面,便是最後一面了罷,他心裡卻這樣說。

兩個月後,太極宮内的帝王果然收到了臣下的死訊,他掩面靜坐了許久,下诏冊封其為司徒,贈谥号景武,享潑天殊榮。

七日後,皇上駕崩,帝國的兩大柱石一同歸天而去。

臨死前,他們大概都再次看到了那片茫茫的沙場,年輕的将士拔劍而起,輔國蕩寇,英姿勃發。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一、不敢相信竟能如此倒黴</h1>

北周武帝天和六年,南北朝末期,是中原大地上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隋的勢力正在逐漸崛起,不斷向其他國家發動戰争,頗有一掃六合的意思。

此時雍州地區的李姓世家又添了一枚男丁,取名為李靖,字藥師。

李靖小夥子的家世是極好的,祖父李崇義官至殷州刺史,一方大員,且受封永康公,父親李诠也混了個趙郡太守,舅舅韓擒虎乃是一代名将,掃滅南陳,後主陳叔寶被逼得帶着兩個妃子跳到井裡,最後就是被他拽了上來。

是以李靖一生下來就是妥妥的官三代,家風嚴正、教育極好,本身又儀表堂堂、身材魁梧,屬于那種一眼看上去就非常正派的陽光年輕人,并且在文才武略上都很有天賦,堪稱全才。

大器晚成,急流勇退,大唐第一戰神李靖人生之路竟如此坎坷?一、不敢相信竟能如此倒黴二、大唐帝國的利刃長鋒三、突厥乃是何人?四、出鞘仍是寒芒

但全才李靖過得卻并不如意,因為家裡關系很強,是以年輕的他從小就能接觸到很多名人和朝中重臣,這些人對李靖的天賦才學也都是交口稱贊,一幅預言他将來必成大業的樣子。

這種态度就好像我們現在去親戚家串門,看到别人的小孩就順口誇兩句有出息,以後肯定是清華北大一樣。

是以李靖雖然朝野聞名,但自己的仕途走得一直都非常艱辛,從磕碜的縣内功曹開始做起,一路勉勉強強做到殿内直長、駕部員外郎,都是些六七品的權力很小的職務。

不過李靖老兄可能是因為家境很好,就算官小,但生活必然是過得很滋潤的,是以他其實對自己的處境并不焦慮,而是每天按時上下班,平時大概也有些興趣愛好,時間就在這樣的消磨當中不知不覺一下過去了二十年。

對于一個失意的年輕人,我們常常會用大器晚成來寬慰他,但是所有人心裡卻都很清楚,出名要趁早,真正大器晚成的人是鳳毛麟角的,如果有真才實學的話早就功成名就了。

大器晚成,急流勇退,大唐第一戰神李靖人生之路竟如此坎坷?一、不敢相信竟能如此倒黴二、大唐帝國的利刃長鋒三、突厥乃是何人?四、出鞘仍是寒芒

此時的李靖已經是個四十好幾的中年人了,年輕人的血性和青春的莽勁都差不多快要磨完了,而少年時期的那些宏圖大業如今連個屁都看不到,一般來說,這樣的人生,再繼續混個幾十年也就妥妥埋了。

但很不巧,李靖正是那極少數的大器晚成的人,他的榮光,從這裡才剛剛開始。

隋朝是個十分短命的王朝,和秦一樣二世而亡,在隋炀帝大業末年,天下已經亂得不成樣子,國家内外交困,除了自己人,北方的突厥騎兵們也趁機大肆進犯中原。

為了解決内部紛争,此時朝廷的人手已經很不夠了,更沒誰樂意去跟北方那群嗚啦啦的野蠻遊牧民族打交道,于是平時存在感極低的李靖被拉了出來,調任馬邑郡丞,也是個小官,給郡守跑腿的。

轉折由此開始。

大器晚成,急流勇退,大唐第一戰神李靖人生之路竟如此坎坷?一、不敢相信竟能如此倒黴二、大唐帝國的利刃長鋒三、突厥乃是何人?四、出鞘仍是寒芒

李靖雖然此時依舊沒什麼存在感,但是他隸屬的是正是山西地區最高長官,太原太守李淵,李淵這會兒正懷着什麼想我們自然不必多說,但是在後來的一次戰役中,這種想法讓心思敏銳的李靖有所察覺。

李靖是什麼人,家裡往上三代包括自己都是隋朝政府的公務員,屬于根正苗紅,他又是正氣凜然的性格,于是決定趕緊上報。

但是太原離隋炀帝所在的江都十萬八千裡,他身為命官也不好輕易逃脫免得引起李淵察覺,是以幹脆直接光天化日之下犯罪,然後被抓捕入獄,準備以囚徒的方式被解押往京城,在路上伺機逃跑。

可惜天不遂人願,李靖一番折騰好不容易來到長安時,這裡已經一片混亂,李靖被裹挾在大潮之中,一時找不到機會脫身,結果不久之後李淵在太原起兵,兵鋒大盛下很快便攻占了長安。

倒黴的李靖自然也就成了真正的階下囚,面對背叛自己的下屬,李淵是很生氣的,他決定直接殺掉李靖。

而李靖是個聰明人,也沒有甯死報效隋朝的覺悟,他帶着枷鎖仍然激情大呼:“明公興起義兵,本是為天下除去暴亂,怎麼沒有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斬殺壯士呢?”

這番話或許并不能打動李淵,但卻被在場的另一個人聽了進去,他就是此時站在父親身側的少年,李世民。

大器晚成,急流勇退,大唐第一戰神李靖人生之路竟如此坎坷?一、不敢相信竟能如此倒黴二、大唐帝國的利刃長鋒三、突厥乃是何人?四、出鞘仍是寒芒

最終,因李世民的求情,李靖被李淵釋放,并在不久後便被邀請加入了李世民的幕府,同時進入禁軍三衛(親衛、勳衛、翊衛)。

英雄總是惺惺相惜的,而李世民的這一舉措也将在未來替自己赢得數不盡的益處。

對于李靖老哥而言,他苦心研讀考究了前半生的兵法,一直是停留在紙上的,而從現在開始,他将踏入真正的戰場。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8">二、大唐帝國的利刃長鋒</h1>

武德元年,李淵稱帝,李世民受封秦王,而後李靖跟随他伐滅了洛陽的王世充,在軍中已初露峥嵘。

此時南方大部分都在南梁的蕭銑手中,李靖奉命率兵平叛,路過金州的時候,剛好碰到廬江王李瑗被當地蠻人打得頭破血流,于是順手提點了他一下,李瑗立即反敗為勝,占據了優勢。

随後他繼續前進,但蕭銑得到消息,将沿途交通要道全部嚴加控制,李靖一時受阻,但李淵誤以為他故意拖延,密令峽州刺史許紹将他處死,幸好許紹以及李世民再度求情,還是保了下來。

李靖真的很倒黴,但他也不是個多話的人,任務還是要完成的,當時巴蜀地區蠻人活動十分猖獗,李靖親自率領軍隊直擊敵營,得勝後又許以他們豐惠的利益,很快便将蠻人們拿捏得服服帖帖。

李淵很滿意,但是他幾次要殺李靖,如今就很别扭,索性親自頒發了玺書,大意是過去的那些事我都忘了,以後咱們哥倆好。

大器晚成,急流勇退,大唐第一戰神李靖人生之路竟如此坎坷?一、不敢相信竟能如此倒黴二、大唐帝國的利刃長鋒三、突厥乃是何人?四、出鞘仍是寒芒

李靖也很滿意,況且他本就是個實誠人,于是還了李淵一封書信,裡面是破蕭銑的“十策”。

此時,李靖雖然職位是行軍總管,實則為三軍真正的統帥,開始着手渡江滅敵。

幾個月後,大軍開拔,這會兒是雨季,長江水位暴漲,但李靖力排衆議堅持立即渡江,敵軍果然毫無防備,紛紛潰逃。

在遇上蕭銑主力部隊後,李靖主張後撤避其鋒芒,但主帥李孝恭執意迎戰,結果大敗而歸,李靖倒不着急,他趁着敵軍哄搶物資的時候自己帶着人又打了一波反擊,再度扭轉了戰局。

最後蕭銑本人以及殘部都龜縮在江陵城内被李靖團團圍住,孤城無援的情況下最終被迫開門投降,接着他用極其寬大的政策對待所有已經歸順的人,緻使江漢各地城鎮,以及蕭銑後面趕來的十幾萬援軍也都紛紛望風而降。

大器晚成,急流勇退,大唐第一戰神李靖人生之路竟如此坎坷?一、不敢相信竟能如此倒黴二、大唐帝國的利刃長鋒三、突厥乃是何人?四、出鞘仍是寒芒

是以,李靖一舉功成,作為軍隊的實際指揮官,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幫助唐政權消滅了江南地區最大的南梁勢力,受封上柱國。

之後的李靖便成了救火隊員,哪裡出亂子李淵就派他去解決。

武德四年他帶兵前往嶺南,僅憑個人聲望,幾乎不費一兵一卒便拿下了九十六州,六十餘萬民戶,當地老百姓對他極為愛戴,從此社會安定,太平無事。

武德六年,江南地區的輔公祏又興兵造反,唐軍前去剿賊,李靖仍然是副将,李孝恭仍然是主将,但他此時已經對這個副手的實力有了充分的認知。

當衆人意見和李靖相左時,他毫不猶豫選擇了站在少數派的李靖這邊,果然接連大破敵軍,陸續擊敗輔公祏麾下的大将馮惠亮、陳正通等部,最終在吳郡将其本人也一并擒獲,江南平定。

大器晚成,急流勇退,大唐第一戰神李靖人生之路竟如此坎坷?一、不敢相信竟能如此倒黴二、大唐帝國的利刃長鋒三、突厥乃是何人?四、出鞘仍是寒芒

李靖的名頭遠沒有說書人口中的秦叔寶、程咬金、羅成等人要大,可是對于大唐盛世之基業的開創,他卻有着無法抹去的功勳。

不過李靖的使命還尚未完成,現在可不是他戎馬生涯的終點。

他雖然不再年輕,但仍志在千裡。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7">三、突厥乃是何人?</h1>

此時的全國範圍幾乎已經都落入了李唐家的手中,但北方仍有突厥人的鐵騎在虎視眈眈,早在李淵起兵之初,為了穩住他們,就已經低頭向始畢可汗稱臣,以此安定北方邊界,但唐朝建立以後,這群遊牧民族繼續開始不斷犯界,并插手中原内部事務。

于是李淵便将在南方戰功赫赫的李靖又扔到北邊去抗擊突厥了,但是此時國家剛剛一統,暫時無力主動發起戰争。

但是武德九年,長安城宮闱内風雲驟起,著名的“玄武門之變”爆發。

兩個月後,李世民宣布登基稱帝,改元貞觀,史稱唐太宗。

大器晚成,急流勇退,大唐第一戰神李靖人生之路竟如此坎坷?一、不敢相信竟能如此倒黴二、大唐帝國的利刃長鋒三、突厥乃是何人?四、出鞘仍是寒芒

此時突厥的首領得知唐朝内部出現動蕩,立刻派出十幾萬人馬入侵泾州,兵鋒一路抵到了長安城外的渭水邊,李世民親臨前陣協定結盟,因為敵衆我寡,這份盟約自然是李世民低了頭。

作為年輕氣盛、初登大寶的帝王,他不可能咽得下這口氣,退敵後,他立即調任李靖為兵部尚書,開始策劃反擊。

不久後,東突厥發生内亂,幾個部族陸續脫離,又碰上暴風雪引發饑荒,李世民即刻以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率軍讨伐。

李靖先是派人散布謠言,突厥首領颉利可汗以為唐軍傾巢而出,于是龜縮在大學營内不敢動彈,接着李靖便率三千輕騎直取他所在的定襄城,大破敵軍,俘獲突厥皇後、皇孫并貴族無數。

大器晚成,急流勇退,大唐第一戰神李靖人生之路竟如此坎坷?一、不敢相信竟能如此倒黴二、大唐帝國的利刃長鋒三、突厥乃是何人?四、出鞘仍是寒芒

颉利受重挫後還想用緩兵之計,派人向李世民請罪,但若唐軍一撤走,他便能憑着山高路遠再次聚起人馬。

可惜李靖看破了他的計謀,反将了一軍,他一邊派使者安撫颉利,一邊帶着一萬鐵騎痛打落水狗,突厥軍隊根本無力抵抗,颉利可汗本人也被擒下,東突厥就此滅亡。

不過大勝歸來的李靖剛進皇城就被禦史大夫蕭瑀告了一狀,說他治下無方,導緻很多士兵哄搶突厥财物。

但李世民卻當真因為此事訓斥了李靖,李靖磕頭謝罪後領了皇上的獎勵:左光祿大夫,賜絹賞地。

大器晚成,急流勇退,大唐第一戰神李靖人生之路竟如此坎坷?一、不敢相信竟能如此倒黴二、大唐帝國的利刃長鋒三、突厥乃是何人?四、出鞘仍是寒芒

而恰恰是這麼一件小事,才能看出這對君臣之間的默契,這個時候李世民才登基(篡位)不久,局勢未穩,而李靖軍功滿身,為了協調其他大臣的情緒,于是演了這麼一出戲碼。

不過李靖本身就是個踏實的性格,是以表現十分自然,水到渠成。

而沒過多久,風頭一歇,他果然就被李世民提拔為尚書右仆射,這個職位等同于右丞相,與左丞相房玄齡交相輝映,支撐起了盛世的大唐。

已過花甲之年的李靖,時間讓他變得衰老,也讓他通讀世故,雖然位極人臣,但他無論在公在私幾乎都不會議論國政,後來又以身體抱恙為由,處于半退休狀态,是以他即便長期身處政治中心,卻沒有遭到任何功擊,這就是低調的力量。

大器晚成,急流勇退,大唐第一戰神李靖人生之路竟如此坎坷?一、不敢相信竟能如此倒黴二、大唐帝國的利刃長鋒三、突厥乃是何人?四、出鞘仍是寒芒

作為一個叱詫風雲、威名遠揚的大将,他的這種性格可以說極為難得的(參考韓信)。

可是他的這種低調并非逃避,并非躲藏,因為功名利祿都不是李靖的責任,他的心不在這裡,而在遠方的刀光劍影之中。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6">四、出鞘仍是寒芒</h1>

貞觀九年,西北部的土谷渾又興兵作亂,進犯唐朝邊境的涼州,一時間無人能擋,邊關告急。

對于領兵統帥的人選,太宗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李靖,可是他如今年事太高,又常年為足疾所困擾,實在不願勞煩于他,隻準備自己另尋他選。

沒成想聽說皇上要對土谷渾動兵的李靖卻忽然容光煥發,一夜之間仿佛年輕了幾十歲,興高采烈地跑去找到房玄齡,毛遂自薦要求挂帥出征。

大器晚成,急流勇退,大唐第一戰神李靖人生之路竟如此坎坷?一、不敢相信竟能如此倒黴二、大唐帝國的利刃長鋒三、突厥乃是何人?四、出鞘仍是寒芒

太宗大喜過望,趕緊接見老将軍,任命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全權指揮軍隊,并配以侯君集、李道宗等名将,立即出征土谷渾。

李靖此時原本應該抱着大孫子窩在炕頭上,烤着自己那雙不太舒服的腳,但戰争讓他重新覺醒,披挂上馬,不過現在并非所有人都還相信他能再現往日的光輝。

他已經老了。

可惜垂老的李靖依舊頂着臘月的刺骨寒風深入青海境内,首戰便取得大捷,将其打得抱頭鼠竄,而逃跑時,還不忘燒掉大片野草以斷絕唐軍戰馬的糧食來源。

但李靖永遠都是正确的少數派,他堅持乘勝追擊,将大軍分成南北兩路,一路從現在的青海追到新疆,長途奔襲近兩千多裡,硬生生把土谷渾部全殲,蕩平了西北。

出鞘,收劍,樸實無華,他仍是他。

大器晚成,急流勇退,大唐第一戰神李靖人生之路竟如此坎坷?一、不敢相信竟能如此倒黴二、大唐帝國的利刃長鋒三、突厥乃是何人?四、出鞘仍是寒芒

歸來後,随軍的将領高甑生還因為之前自己犯錯被李靖懲治而心懷不滿,于是竟然跑去找太宗告了一狀,胡扯說李靖謀反。

李靖要是謀反,那太陽恐怕也要從西邊出來了(何況一把年紀了誰還造反),太宗皇帝一聽就不對勁,派人調查之後,反手就把高甑生流放到邊疆之地去了。

但李靖的病情卻在征戰後加重了,開始卧床不起靜養,後來太宗又要伐高句麗,李靖還想出山,卻真的力不從心了,如果他當時尚能出陣,或許高句麗之戰真能反敗為勝。

貞觀二十三年,重病在身的李世民強撐着親自前往探望已經垂危的李靖,兩位不世之才見了最後一面,不久後便雙雙離去。

李靖此人,堪稱軍事全才,陸戰水戰、大兵團作戰、騎兵作戰、特種作戰他幾乎樣樣精通,在人情世故上卻又豁達通透,不争不搶,他所著的《衛公兵法》、《李衛公問對》都是流傳後世的軍事名篇,影響長足而深遠。

大器晚成,急流勇退,大唐第一戰神李靖人生之路竟如此坎坷?一、不敢相信竟能如此倒黴二、大唐帝國的利刃長鋒三、突厥乃是何人?四、出鞘仍是寒芒

而他之是以名氣似乎寥寥,除了為人低調外,也因為他的勝利都太過于簡單直白,是近似于摧枯拉朽式的,同時代的将領們沒有一個可以與他相提并論。

百姓們都喜歡聽恩怨糾纏、你來我往的争鬥,而單方面的碾壓卻總是令人感到索然無味的。

他總是站在人群之外,以獨到的視角凝視着戰局,當他下令的時候,無論看起來是怎樣糟糕的情況,最後卻都能取得大勝。

後人唯有以托塔天王一類的神仙之名來對他進行美化,才得以下筆。

大器晚成,急流勇退,大唐第一戰神李靖人生之路竟如此坎坷?一、不敢相信竟能如此倒黴二、大唐帝國的利刃長鋒三、突厥乃是何人?四、出鞘仍是寒芒

積蓄半生、初現峥嵘、沖天而起、戰無不勝、功成身退、安度晚年。

實乃大唐第一戰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