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時起,不知何日起,螃蟹在中國人民的生活中已經過了幾千年。除去對螃蟹吃的講究,中國古代的文人墨客也對螃蟹有着别的感情和解讀。

古人給蟹取“四名”:“以其橫行,則曰螃蟹;以其行聲,則曰郭索;以其外骨,則曰介士;以其内空,則曰無腸。”是以蟹便有了“橫行介士”和“無腸公子”的稱号。螃蟹橫着走路的樣子甚至會被古代文人墨客所不齒,認為這是其霸蠻,橫行霸道的象征。
暫且不顧這種對螃蟹的看法是否屬于過度的偏見,螃蟹在古詩中的出現還是值得一品的。宋朝因為經濟中心的南移,大閘蟹比以往更加容易進入百姓視野,是以留下的詩歌較為集中,北宋年間螃蟹更被認為是“驅邪避鬼之物”。以下精選八首宋代詩詞。
1
人間緩急正須才,郭索能令酒禁開。
一水一山十五日,從來能事不相催。
——宋代:辛棄疾《和趙晉臣送糟蟹》
2
昔人瞻蟹蟬監州,今獻霜螯助拍浮。
料得監州應笑領,無腸公子也風流。
——宋代:王邁《送螃蟹》
3
怒目橫行與虎争,寒沙奔火禍胎成。
雖為天上三辰次,未免人間五鼎烹。
——宋代:黃庭堅《偶得數枚蟹》
4
蟬眼龜形腳似蛛,未嘗正面向人趨。
如今饤在盤筵上,得似江湖亂走無。
——宋代:朱貞白《詠螃蟹》
5
沙頭郭索衆橫行,豈料身歸五鼎烹。
支解樽前供大嚼,胸中戈甲也虛名。
——宋代:毛友《康判官寄螃蟹》
6
嗔爾橫行為多足,割爾兩螯如割玉。
憐爾有甲不自衛,評爾一身黃勝肉。
吳江十月天霜寒,吳人微爾不舉餐。
萑蒲勿訝束爾急,與虎争強能上山。
——宋代:趙師秀《次韻趙正字蟹》
7
江湖郭索草泥行,不料遭人人鼎烹。
勇恃甲戈身莫衛,富藏金玉味還清。
持螯細咀仍三詠,把酒高吟快一生。
鲈脍侯鲭應退舍,算渠隻合伴香橙。
——宋代:楊公遠《次蘭臯擘蟹》
8
風味端宜配曲生,無腸公子藉糟成。
可憐不作空虛腹,尚想能為郭索行。
張翰莼鲈休發興,洞庭蝦蟹可忘情。
君看醉死真奇事,不受人間五鼎烹。
——宋代:曾幾《糟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