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魚的記憶隻有七秒,真的最差嗎?
不一定!
比如
...

輔導作業時,家長會覺得
自己小孩的記憶……
隻有三秒
玩笑歸玩笑,但吃魚時想過這個問題嗎?都說魚記憶隻有七秒,為什麼大家都認為吃魚會變聰明?
多吃魚确實有助于健康,但是人們對魚的記憶隻有七秒、吃魚讓人變聰明的說法存在一定的誤區。
魚類沒你想象的那麼簡單!
在我們大多數的認知中,魚兒要麼安靜的暢遊在水中,或者鮮嫩的躺在餐盤裡,從使用工具到“社會角色”,魚類所做的事超乎了大多數人的想象。
提到魚,漁業、海産等行業外的大多數人普遍認為它們感覺很少,甚至魚的記憶隻有七秒鐘也被廣為流傳。魚有着僵硬的面孔,沒有抓握的肢體,在離開水的時候不能發聲,這些都是他們很容易被低估的原因。
但是隻要跟江河湖海打交道的圈子裡,總有那麼幾個關于魚的傳說。
他們或把魚比作江湖河神或比作妖魔鬼怪,存敬畏、知進退,這是漁民千百年經驗的積累。
是以,魚真的就像我們平常看到的那樣,呆萌無知嗎?
2003年,普利茅斯大學心理學院進行了一個關于魚記憶時間的實驗,結果證明魚的記憶時間至少有3個月,并且能夠區分不同物體的形狀、顔色和聲音。
實驗方法是在水裡固定一根杠杆,這根杠杆每天隻有1小時是在水裡的,訓練魚在這個特定的時間裡去推這根杠杆,如果魚能夠記住這個時間,并能夠将杠杆推動,它将獲得食物作為獎勵。
海底魚類的社會性
結果是經過訓練的魚很快就知道在準确的時間去推這根杠杆,以便獲得食物。一系列類似的研究也證明魚是可以輕松地接受訓練的,它們可以在特定的時間吃食物,并對一種聲音信号産生條件反射。
正如動物行為學家兼作家喬納森·巴爾科姆在《對魚類認知、情感和感覺的愉快探索》一書中所解釋的那樣,這個持久的神話掩蓋了我們鳍類同胞驚人的能力。長牙魚會使用工具,獅子魚講究合作,孔雀魚服從社會等級,皺褶的蝦虎魚形成了潮汐池的複雜心理地圖,鲈魚能識别人臉。
清潔魚大膽地将寄生蟲從“客戶”的嘴裡和鰓中清除出來,包括鲨魚這樣的掠食者。盡管很容易将這種共生關系視為進化的本能,但Balcombe揭示,它更接近于一種習得的文化契約:清潔魚可以識别100多個個體客戶,能夠記住它們最後一次為每個客戶梳理皮膚的時間,還能通過溫柔的按摩安撫易怒的客戶。
Balcombe寫道:“這個系統包含了建立在信任、犯罪和懲罰、挑剔、觀衆意識、聲譽的長期關系。”
實際上一條魚所知道的遠不止這些,每一條魚都有不同的性格,也可能有不同的“魚生”,還有其他方式可以和這些神奇的動物互動,比如當一條蘇眉魚主動靠近一個值得信賴的潛水員,接受他的善意。
看來小魚類也有大智慧
轉身看看急赤白咧苦讀的孩子
先壓壓火氣因為畢竟是
老輩人常說多吃魚能變聰明,這裡對其有一定誤解。
這裡所說的聰明其實并不全是和智力劃等号,何謂聰明?
也可解讀為耳聰,目明!
魚類是一種富含健康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高脂肪”食物,如ω-3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而我們人體無法産生足夠的二十二碳六烯酸魚類等海産品是最佳來源之一。
是以多吃魚不一定會提高智力,但對于兒童大腦等生長發育會起到一定幫助。
魚的營養價值也不低!
英國科學雜志及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通過對幾十萬上長期随訪資料顯示常吃海魚及海鮮産品有助于降低疾病死亡風險,提高生活品質。其中的秘訣在于歐米伽3脂肪酸。
因為魚類及其他海鮮類所含的DHA可以維持視網膜正常功能,促進視力健全發展也對人腦發育有極大的好處。
同時又是神經系統成長不可缺少的養分,另外海鮮中所含的歐米伽3脂肪酸除了對人體心血管很有好處它還能增進專注力,減緩壓力同時能夠減少兒童攻擊性行為的發生率,學者們認為從兩歲開始就可以食用魚類,在後期應該多吃魚。
如今魚類是我們餐盤重要的食物來源之一,對大自然的饋贈我們應當心存感激。
尊重自然、尊重規律
讀到這裡,你會發現
學業“壓迫”下,孩子們最需要的
除了耐心
還有關心!!!
曆經了輔導作業的“雞飛狗跳”
還得回歸父慈子孝
送上一份鮮美的魚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