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愛惜環境;為娛而釣,幼魚放流!
“外來物種”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像羅非魚、水葫蘆、小龍蝦、非洲大蝸牛等等,都是外來物種。
不過今天我們說的這個外來物種,并不是以上這些,而是主要生活在珠江裡的一種魚。一種形似草魚,并且容易和本土魚弄混,被很多人誤認為成本土魚的麥鲮魚。
麥鲮魚原本是珠江中的外來魚種,但是憑着自身的競争優勢,在短短30年内,一路“攻城略地”,最終成為了珠江中的一“霸”!
下面,我們就一起走近珠江,走進麥鲮魚的世界,了解它在珠江的争霸之路及近況。

<h1 class="pgc-h-arrow-right">珠江:現今魚資源并不樂觀</h1>
說到珠江大家都知道,按流量屬我國第二大河流,按長度是我國境内的第三長河流。
珠江流域雨水充沛,水資源豐富,為魚類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間,是以珠江流域中的魚資源也是非常豐富的。
據記載珠江流域中,原有的魚類品種多達385種,其中53種為主要經濟魚類,23種為名貴魚類。
雖然記載中珠江原有的魚類非常豐富,但是因江水污染、過度捕撈等原因,導緻珠江中的本土漁資源越來越少!2011年曾有專家調研,珠江中約有70%的本土魚類瀕臨滅絕,珠江的漁業資源已經大不如前。
因本土魚種越來越少,現在的珠江早已不是本土魚的天下!羅非魚、埃及塘鲺、大口黑鲈、食蚊魚、清道夫等外來魚種,幾乎遍布了珠江流域的河流溝汊,本文的主角麥鲮魚也是其中一員。
<h1 class="pgc-h-arrow-right">麥鲮:個大、力足、跑得快</h1>
麥鲮魚形似淡水草魚、海水梭魚,身體呈流線型,全名麥瑞加拉鲮,屬廣溫性雜食性魚類,最大個體可達8千克,原産地主要在印度、孟加拉,是印度四大養殖魚之一。
1982年作為經濟魚種,麥鲮魚被引入我國,現在主要分布于兩廣、福建、雲南等省。
麥鲮魚為底層魚類,但不同于大部分底栖魚類,它喜歡在流水中生活,善于跳躍。
因麥鲮魚個體較大,體型呈流線型,長期生活于活水中善跳躍,受驚吓時經常會跳出水面,并且逃竄速度快、力量大,是南方釣友愛釣的目标魚之一。
<h1 class="pgc-h-arrow-right">侵入:麥鲮進入珠江的途徑</h1>
麥鲮引入我國時,作為經濟魚類,它是被人工圈養的,一直生活在養殖場内,它是怎麼侵入珠江的呢?
①養殖漏洞:因時間過長、人為損壞等原因,使麥鲮的養殖場所出現破損,進而導緻麥鲮魚或魚卵流到外面,進而最終進入珠江。
②自然災害:台風引起的大風、洪水等自然災害破壞了養殖場,使麥鲮魚外流到珠江流域,最後進入珠江。
③人為放生:出于善心、好奇心,甚至閑着無聊的人,在放生的時候,有意或無意中把麥鲮魚放生到珠江流域。
大體上也就是這三種途徑,讓麥鲮魚走出了養殖場,侵入到珠江流域中,進而開始了它的“争霸”之路!
<h1 class="pgc-h-arrow-right">鲮魚:别再傻傻的分不清楚</h1>
麥鲮作為“外來戶”,成功進入了珠江,但是它并不是珠江中唯一的鲮魚。在它面前還有老“土著”土鲮,以及同樣是“外來戶”的泰鲮兩個競争對手。
雖然麥鲮、土鲮、泰鲮都屬于鲮魚,長的也都差不多,但是它們的綜合實力還是有差别的,這也給麥鲮稱“霸”留下了伏筆!
①麥鲮:三種鲮魚中體型、顔色和草魚最相似的。不同于草魚它有一對小胡須,嘴巴比草魚小很多,嘴唇和黃鲴魚相似,上唇大下唇小,典型的“天包地”。麥鲮的個體大于土鲮小于泰鲮,體型占三者中間。
②土鲮:純我國本土鲮魚,珠江中的老“土著”!頭小、體長、嘴朝下,嘴唇俗稱“天包地”,是珠江中三種鲮魚中個體最小的。它和麥鲮、泰鲮最大的差別是:鰓後長有幾片藍色魚鱗。
③泰鲮:和麥鲮一樣同屬于外來魚種,1978年由泰國引入,理論上是麥鲮的“師兄”。泰鲮身體較前兩者胖,體型更偏似于鯉魚,但是頭、眼睛比鯉魚小,嘴巴更是小于鯉魚。泰鲮是三者個體中最大的,最大可長到幾十公斤!
<h1 class="pgc-h-arrow-right">30年:麥鲮如何成為珠江一“霸”</h1>
麥鲮魚進入了珠江,并在珠江中傳宗接代、迅速繁衍,用了30年的時間“攻城略地”,最終成為珠江中的一“霸”!
2019年8月,研究人員在珠江流域采集魚類樣本5867尾,其中占15.8%的927尾為外來魚種。在927尾外來魚種中,麥鲮以407尾的優勢打敗360尾的尼羅羅非魚,位居單魚種榜首,成為珠江名副其實的“霸主”。
這30年中麥鲮魚是如何從一個“外來戶”,草根逆襲成珠江一“霸”,在與土鲮、泰鲮及其它本土魚的競争中它有什麼優勢呢?
泰鲮
①麥鲮的肉質較差:相比土鲮的肉質細膩,麥鲮魚肉質較“柴”,也就是我們通俗講的“不好吃”,這也是麥鲮魚能成為珠江一“霸”的主要原因。
②:麥鲮的繁殖量大:肉質較差讓麥鲮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但是想要做到種群的快散,還需要較強的繁殖能力。雌性麥鲮魚一次可産卵10萬至15萬枚卵,且魚越大産卵越多!
③麥鲮的生長速度快:除了繁殖能力強,還要確定幼魚的成活率。隻有個體長的快,長大了才能減少天敵的傷害。這一點麥鲮也非常有優勢,當年生幼魚一年可長到300克以上。
④:麥鲮的适應力強:做到以上3點,隻能使麥鲮的種群數量快速增加,但是要“攻城略地”“稱霸”珠江,還需要很強的适應能力,這一點麥鲮同樣完勝!它們耐低氧、抗病毒、耐低溫,土鲮在水溫7℃時便會出現死亡,但麥鲮能不受影響。
以上4點就是“外來戶”麥鲮能草根逆襲,成為珠江一“霸”的主要原因。
<h1 class="pgc-h-arrow-right">現在:麥鲮是否有外侵之勢</h1>
看完麥鲮在珠江的“稱霸”之路,很多人可能會擔心,如此強大的麥鲮魚“稱霸”珠江後,會不會沿河流擴散,出現外侵的勢頭呢?
其實,麥鲮魚已經有了外侵之勢,除了它的原引進省市,珠江流域及周邊已經發現麥鲮的蹤迹。
不過,如果怕它大面積侵入,這倒不用擔心。畢竟麥鲮魚屬中溫性魚,雖然比土鲮耐寒,但對溫度還是要求較高的,在北方地區的自然水域,根本沒有它們生存的條件!
關于珠江麥鲮就寫到這兒,如果您有什麼見解,歡迎評論留言。
最後,在此呼籲釣友們:小魚、母魚、籽魚請放流!如需帶走,僅取一餐便足矣!為以後有魚可釣,切不可多貪!
我是大王的釣魚日記,原創手寫不易!如果您看完覺得有點意思,煩請加個關注。更多更好的釣魚問題及視訊,期待與您探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