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壽螺個頭大
卵團呈粉色
核心提示
田螺作為一種常見水産,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揚州不少河道、水渠邊都能看到它們的蹤影。作為大衆食材,田螺也很受揚州人的喜歡。一道美味的田螺塞肉,不知道俘獲了多少吃貨的心。如果在野外,無意中發現很多“大田螺”,你會不會動心想把它們撈回家美餐一頓呢?最近,儀征市民向記者反映,上個周末她就在野外撈了不少“大田螺”回家,然而,這一舉動如今想來竟讓她後怕不已。
注意!
專家提醒,不管是福壽螺還是其他田螺類,均可感染廣州管圓線蟲以及其他寄生蟲,是以,不管是吃福壽螺還是田螺,一定要煮熟。“千萬不能生吃或半生吃,特别是涼拌螺肉等,一定不能吃。”
野外驚喜
“大田螺”撈了20多隻回家
儀征市民經女士告訴記者,她家住在儀征胥浦,而娘家在棗林灣。
“現在棗林灣很多地方風景都非常好看,我就想着周末帶孩子看我媽時,在棗林灣好好逛逛,就當是秋遊了。”經女士一家三口在銅山路附近發現了一處風景絕佳之處,這裡有大片的草坪,“搭個帳篷,鋪個墊子,一直躺着都蠻惬意的。”經女士說,附近還有一個較大的荷塘,孩子喜歡玩水,是以她也跟在後面看着。
“沿着河邊走,我就看到好多草上有粉色的東西,遠看還以為是什麼花,結果靠近了一看,差點要吐了,一顆一顆地擠在一起,密密麻麻,很像蟲卵。”經女士走了一圈後發現河岸邊很多水生植物上都有這種粉色物,“我以為是有什麼蟲害,就讓我孩子離遠一點,沒太往心裡去。”
接着,讓經女士感到欣喜萬分的是,孩子的爸爸在河邊發現了一隻“大田螺”。“我喜歡吃田螺,當時就覺得這種‘田螺’比我們平時吃的大了不少,想着再找找,有十幾個也能帶回家吃上一頓。”經女士和家人一起在河邊共找了21個“大田螺”帶回家。
驚出冷汗
上網搜尋有食用喪命的案例
因為想着要讓“田螺”吐泥,經女士将這些螺用清水養了一夜。“第二天洗刷的時候,我婆婆說我們帶回來的東西可能不是田螺,尾巴縮進去,沒有田螺的尾巴那麼長、那麼尖。”經女士稱,為了安全起見,她在網上搜尋了一下,想知道這究竟是什麼螺,能不能吃,結果驚出一身冷汗。
“網上說那叫福壽螺,不能吃,那些草上面的粉色東西就是福壽螺的卵。”經女士告訴記者,她在網上看到,有不少吃了福壽螺進醫院甚至喪命的案例,她一想起來就害怕。“網上說看到這種粉色的卵,一定要當場搗碎弄死掉,不然福壽螺會繁殖得越來越多,對生态有危害。”經女士後悔,當時沒有采取措施毀掉福壽螺的卵。
“以前沒見過這種東西,萬一有其他市民和我一樣,不知道這是福壽螺,當成普通田螺帶回家吃,就太危險了。我想提醒一下其他市民,野外的東西千萬别亂吃。”
記者探訪
現場找到粉色卵團及成體
4日下午,記者找到了經女士所反映的水域。這處地方位于棗林灣銅山路與漢金路交叉口的東北角。記者從銅山路北側的一條小路進入後繼續向北,穿過草坪和綠化,來到了河邊。由于已經是晚上6點多,光線較暗,記者通過手機電筒照明尋找,在一個倒在水中的樹枝上看到了一團粉色物,接着又在多處水草叢裡發現了粉色物的蹤迹。靠近了觀察,發現每一處粉色卵團都是由數十顆排列整齊的卵粒組成,這些粉色卵粒很小,每個直徑不到兩毫米。而在一處粉色卵團旁,記者找到了一隻形似“田螺”的東西。這隻螺個頭比較大,有成人大半個手掌大,連螺蓋的面積都幾乎是一進制硬币的兩倍多,這隻螺外殼顔色較深,上面長了藻類,而尾巴處比較平。
記者看到附近有一位村民,詢問他是否知道這種螺的名稱,村民告訴記者,他也不清楚具體名字,不過他看到家裡養的鴨子吃這種螺。“之前天氣熱的時候,河邊多呢,放養的鴨子吃得歡,最近好像少了一點。”村民說道。
【專家說法】
這種螺應該就是福壽螺
昨天上午,記者聯系到了揚州大學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水産養殖學教授苗淑彥老師。在看過記者發過去的照片後,苗老師稱,從卵及成體圖檔來看,這種螺應該就是福壽螺。
現屬世界性外來入侵生物
苗老師介紹,福壽螺,又稱蘋果螺,屬于瓶螺科。原産地是中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現在屬于世界性的外來入侵生物。我國在1981年将福壽螺作為一種食用經濟動物引入到廣東中山市開始養殖,在上世紀80年代興起的養殖熱潮中,迅速被引種到廣西、福建、四川等地,甚至到達甘肅和遼甯,而後因食味不佳與市場化失敗,養殖戶紛紛棄養。但由于其适應性強、繁殖力高且生長速度快,很快在中國南方多個省市建立自然種群,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并非完全不能吃,但一定要煮透
對于食用福壽螺會導緻身體不适甚至危及生命,苗老師解釋,因為福壽螺是卷棘口吸蟲和廣州管圓線蟲的中間宿主,這些寄生蟲對人體健康危害很大。“福壽螺并不是完全不能吃,在食用時一定要煮熟、煮透,防止感染寄生蟲。但問題是福壽螺的肉質煮長了會變硬,為了追求美味,有廚師可能隻煮了三五分鐘就出鍋,很難保證福壽螺完全煮熟,是以食用的時候還是要小心。”
【部門回應】
反映揚州有福壽螺,尚屬首次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接到水裡有福壽螺的情況反映,尚屬首次。昨天下午,儀征水産站和儀征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的從業人員一同前往現場檢視。“我們在現場,确實發現粉色的卵團,也就是福壽螺的卵。不過我們請附近的農民幫忙打撈了一下,沒有找到成體的福壽螺。”儀征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的從業人員告訴記者,這也是他們第一次在管轄水域裡發現福壽螺,以前從來沒見過。
對于這種入侵物種該如何處理,從業人員稱,他們了解到福壽螺在揚州是過不了冬的,“6攝氏度以下,福壽螺很難存活。另外,因為從來沒碰到過,是以我們要商量一下,究竟該怎麼處理。”從業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已經着手向南方的同行請教治理福壽螺的方法。記者費佳佳
■延伸閱讀
如何辨識福壽螺?
由于福壽螺與田螺類外觀極為相似,容易混雜,那麼,市民該如何來辨識福壽螺呢?苗老師對此進行了解答。
成體外形
福壽螺體色偏黃褐色,田螺偏青褐色
外框
福壽螺無特殊顔色,田螺外框有一圈黑色
螺蓋
福壽螺偏扁,田螺螺蓋偏圓
椎尾
福壽螺的平,田螺的尖
臍孔
福壽螺的大而深,田螺的呈縫狀
卵
福壽螺的呈粉紅色,田螺的呈透明色
有的地方獎勵群眾清除福壽螺
記者在網上搜尋發現,食用福壽螺後感染的案例常見諸報端。2006年,北京一家川菜館推出福壽螺後,導緻食客感染了廣州管圓線蟲。2017年,一位網友在成都一家餐館吃完“田螺”之後感覺身體不舒服。随後成都食藥監調查發現,該餐館提供的食材正是福壽螺。
今年10月,媒體報道因福壽螺爆發,雲南撫仙湖發出清除福壽螺的通告,甚至對群眾參與清除福壽螺行動予以獎勵,按照成螺6元/公斤、螺卵30元/公斤的價格給予補助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