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的邊境重鎮日喀則在漫長的中印邊境線中段這個位置。
整體看,中印邊界全長約2000公裡,主要包括西段、中段和東段。

1962年兩國因邊界争端爆發了一場邊界戰争。幾十年來,雖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尋找公平、合了解決邊界争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國與印度兩國邊界線,西段約600公裡,中段約450公裡,東段約650公裡。
曆史上看,中印相鄰且習慣邊界是喜馬拉雅山南麓,基本上沒有争議。但自從英國占領印度後,英印政府試圖将西藏從中國領土中分裂出去,為後來的中印争端留下隐患。
1914年,由英國政府代表亨利·麥克馬洪與西藏地方代表在印度新德裡以秘密換文的方式制定了“線”,即著名的“麥克馬洪線”。
其中在中印邊界中段,印度實際控制着,巨哇曲惹地區,什布奇山口以西地區,桑、蔥莎、波林三多地區,烏熱、然沖、拉不底(即香紮、拉不底)地區,共約2000餘平方公裡的領土。
日喀則是中國西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邊陲,青藏高原西南部,西銜阿裡地區、北靠那曲市、東鄰拉薩市與山南市,外與尼泊爾、不丹、印度等國接壤;南北地勢較高,其間為藏南高原和雅魯藏布江流域。2017年,日喀則市人口75萬,轄1個市轄區和17個縣。
日喀則市境内定日縣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有西藏三大聖湖之一的羊卓雍湖。桑珠孜宗堡和江孜古堡都是曾經的政教中心。有紮什倫布寺、白居寺、薩迦寺等一批著名寺廟。有亞東口岸、樟木口岸,日屋口岸和吉隆口岸。
日喀則有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六大名溝,也被稱為西藏小江南或西藏江南分别是:亞東溝,陳塘溝,嘎瑪溝,絨轄溝,樟木溝,吉隆溝。
日喀則建城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曆史,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是後藏曾經的政教中心,也是曆代班禅的駐錫之地。美麗旖旎的自然風光,獨具特色的後藏生活,是以,日喀則被譽為“最如意美好的莊園”。
再看看這些日喀則市下轄的幾個邊境縣。
崗巴縣位于我國西藏自治區南部、喜馬拉雅山中段北麓,緊靠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被綿綿雪山環繞。與亞東、白朗、定結等縣相鄰,南與錫金(被印度合并)雪山接壤
吉隆是尼泊爾交往通商的要道,位于西藏自治區西南部、日喀則市西南部,南面和西南面與尼泊爾王國相鄰,北面以雅魯藏布江為界與薩噶縣相鄰,東面與聶拉木縣搭界,自古就是西藏與尼泊爾交往通商的要道。
亞東縣地處祖國的西南邊境,位于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南麓,冬與不丹接壤,西與印度相鄰。
日喀則市的口岸
1.亞東口岸是中印貿易的主要通道。位于日喀則市亞東縣境内,地處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南坡谷地,海拔2800多米,與印度、不丹兩國接壤,對外通道41條(普蘭口岸也有數十條通道)。17世紀中葉開始,亞東逐漸成為中印貿易的主要通道。當代的主要通道是乃堆拉山口。
2.樟木口岸位于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中尼邊境日喀則市聶拉木縣樟木鎮,是西藏唯一的國家一類陸路通商口岸。提醒一下,去樟木,無論是國外遊客還是國内遊客均需辦理邊境管理區通行證或者護照才能前往。
3.吉隆口岸是中尼邊境貿易的通道,位于日喀則市吉隆縣吉隆鎮熱索村境内,與樟木口岸隔山為鄰。曾因樟木口岸的繁榮而停止進出口貿易,1987年國務院準許吉隆為國家一類陸路口岸,2014年擴大開放,2017年04月,國務院準許西藏吉隆口岸擴大開放為國際性口岸。
4.日屋口岸是邊境陸路口岸,位于西藏日喀則市定結縣境内,距離定結縣7.6公裡,距地區所在地日喀則市303公裡。與尼泊爾接壤,與尼泊爾的哈提亞市場對應,1986年經國務院準許正式開放。曆史上,日屋口岸就是中尼兩國傳統的邊民互市貿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