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能在不同的地方,遇見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期,做不同的選擇。
人生而為萬物之王,天生強大,生活自由。但有一些生物就不算幸運了,它們技術不夠,天生受氣。

圖檔來源丨Unsplash 攝影丨soberanes
花園鳗跟平時見到的鳗魚同屬于鳗鲡目,跟電鳗的血緣關系更遠。雖然他們的形态都是又細又長,但生活習性相差巨大。且不說他們的所處生活環境不同,單是生活習性就有明顯差距。
常見的鳗魚喜歡在幹淨的水裡生活,而且自身是洄遊行魚類,繁殖期會在海裡産卵,在河流裡生長;花園鳗是地道地道的海魚,大半身子都在砂裡,不會洄遊,也不會專挑水質澄澈的地方生活,隻要底砂夠厚,水渾濁一點也就那樣了。
圖檔來源丨Pinterest
花園鳗名字的由來,源于它的生活習性。
這種奇特的小魚經常将下半身埋在砂裡,隻露出上半身在水層中啄食浮遊生物。遠遠看去,它的身體随着海水流動而輕輕搖曳,跟花園裡被風吹拂的草頗為相似,是以大家就戲稱它為花園鳗。
花園鳗有萌萌的大眼睛,但别指望它的視力有多好,這種栖息在海底的小精靈隻是單純的保留了萌的特性,平時喂食時還要靠近一點。否則,依照它的習慣,是極不情願露出下半身尋食的。
野生花園鳗很少離開砂地,因為海水中有大量浮遊生物,隻要張開嘴,在海裡晃動身子,自然能吃到食物。
這種方式可比鮟鱇魚的捕食方式舒服多了,至少不用一邊裝死,一遍處心積慮的勾引獵物上鈎。
雖然它跟鳗魚是遠親,但花園鳗的膽子不是一般的小,它在砂地裡的樣子,像極了受到驚吓的地鼠,一有風吹草動就縮回去,過幾秒再伸出來。
它耿直的眼睛裡寫滿了委屈,神态像是被搶了棒棒糖的小朋友一樣惹人憐愛。等你靠近它時間,花園鳗才像網絡延遲一樣縮回地裡。
這樣可愛的萌寵,如果早被大家熟悉,可能會被做成類似于“打地鼠”的遊戲而風靡全球了吧。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看到的花園鳗隻是它身體的一小部分,藏在砂裡的身體可不是一般的長,養在水族箱裡的長度差不多是40厘米上下,野生環境會更長。
當你看到花園鳗露出可愛的小腦袋來回轉動時,它埋在砂裡三十多厘米的身體可能在做其他的事情。
是以說,如果想入手花園鳗,水族箱的空間一定要足夠,同時底砂一定要厚,環境一定要安靜,另外喂食的時候最好不要逼它出來尋食。
密度也是比較關鍵的參數。雖然海洋中的花園鳗總是群居,但它們也是有領地意識的,一般發生沖突,會張開嘴先互罵,經過膠着的對峙跟恐吓還不能解決問題的,就是直接下嘴了。
不過他們的攻擊頂多是做做樣子,很少造成實質性傷害。如果看到他們露出砂地的上半身糾纏在一起,也不要奇怪,因為交配的季節到了,它們在做羞羞的事情。
花園鳗的膽小幾乎遠近聞名,有很多科普文章直接說他們“一吓就死”,但事實是不是這樣,我還是想持懷疑态度。
如果這種生物真的那麼脆弱,就算老天眷顧,也不一定能在殘酷的自然環境中活到現在。而且網上有銷售花園鳗的商家,如果真的一吓就死,運輸途中得多小心才能保證他們能活着到買家手中。
想入手花園鳗的魚友,最好還是去附近水族市場咨詢,真的找不到再去電商平台訂貨。
它的價格在50元以上,并不是某些文章裡所說的幾元一條。同時養花園鳗的缸裡,最好不要有攻擊性強的魚類,以免它被欺負到崩。
花園鳗在我國的知名度不高,但它的顔值真心不低。
這些小家夥常混迹在各大水族館中,它鮮豔的體色,配上可愛的外形特别招人喜愛。可能因為它膽小的天性跟幾乎沒什麼威脅的攻擊性,很少有人願意專門為它開缸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