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樹是一種常見的果樹,其經濟價值很高,深受廣大種植戶的喜愛。但随着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各類病蟲害現象不斷發生。要保證桃樹的正常生長和經濟價值,防治病蟲害是廣大種植戶的首要任務。基于此,以桃樹的主要幾種病蟲害為例,探讨桃樹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為廣大種植戶提供有用的建議。

當塗縣桃樹栽培曆史悠久,護河鎮作為安徽省最大的桃樹連片生産基地,其果樹種植面積近萬畝,品種達30多種,其中桃園400 h㎡,桃樹30萬株,桃樹種植已成為當地果農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由于近年來大面積的栽植,桃樹細菌性穿孔病、桃流膠病、桃小食心蟲等病蟲害普遍發生,為有效控制桃樹病蟲害,提高桃樹果實品質,現将桃樹主要病害防治方法闡述如下。
<h1 class="pgc-h-arrow-right">1、細菌穿孔病</h1>
1.1 症狀
細菌穿孔病主要是由細菌引起桃樹病變的一種疾病。主要發病部位是桃樹的葉片、果實以及枝幹的新梢。發病從桃樹葉片開始,病症初期,桃樹葉片會出現黃色或白色水漬狀的小斑點,之後擴大為褐色斑點,一般在3 mm左右。随着病情加重,斑點部位逐漸幹枯,當葉片脫落後形成穿孔。
1.2 原因
細菌躲在桃樹的枝葉中,經過嚴寒的冬季,等到春季天氣回暖以後,細菌就會重新開始活動,造成桃樹病變。其傳播途徑一般是在桃花盛開前後,細菌通過昆蟲、風吹等進行傳播。葉片開始感染發病是在5月左右,一旦遇上高溫濕熱的天氣,更加有利于細菌繁殖,廣大種植戶千萬要注意。
1.3 防治技術
(1)種植戶加強對桃林的管理,種植桃樹要選擇地勢高,排水好的環境,不給細菌提供繁殖的環境。少對桃樹使用氮肥,可以使用有機肥料,合理地修剪枝葉,采光通風設施要完善。管理時還要注意檢查桃樹發病情況,及時剪除生病部位,以免造成病情傳播,減少越冬細菌。(2)科學使用藥劑。在桃樹生長發育的不同時期,選擇專業有效的藥劑,如波爾多液、科博藥液、施鍊黴素等藥劑,對桃林内部和周邊的細菌進行殺滅消除。
<h1 class="pgc-h-arrow-right">2、桃流膠病</h1>
2.1 症狀
桃樹的桃流膠病一般發生在春夏季節,主要部位發生在桃樹的枝幹的新梢,有時也會對桃樹果實産生影響。染病後開始在皮孔上産生小突起,慢慢變成病斑,随後流出無色半透明狀的軟膠,樹膠會緩慢變成褐色,質地變硬,吸水後膨脹
2.2 發病原因
桃流膠病的病發原因主要是蟲害、實體損傷、自然災害、修枝等,還有部分種植戶管理不科學,如肥水使用不當,土壤黏重、酸堿化等使桃樹樹勢下降,此外,砧木與品種的親和力不良也易發生流膠。
2.3 防治技術
對于桃樹流膠病的防治,首先種植戶要做好桃樹管理,優化栽植土壤,通過施加有機肥,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其次做好排水設施以及防蟲工作,以及合理修剪枝葉,以免樹體出現新傷口,導緻流膠病的産生。最後,如果樹體上原本就有流膠,一定要輕輕刮除,然後再塗抹5°Be石硫合劑或塗抹生石灰粉,隔 1~2d後再刷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靈20~30倍液。
<h1 class="pgc-h-arrow-right">3、桃小食心蟲</h1>
3.1 病症
桃小食心蟲,又被稱為桃蛀果蛾,主要危害桃、梨、蘋果等。其鑽入果實内部進行破壞,蟲子進入果實的2~3d後,蟲孔就會流出半透明的果膠,孔邊留下白色蠟狀物質。當果實不斷成熟,蟲孔部位會出現黑點,外果皮凹陷,果實明顯變形。尤其是果實内部會留下紅褐色的排洩物,難以令人接受。
3.2 習性
桃小食心蟲産卵需要極高的濕度,不同濕度環境下,桃小食心蟲産卵數量可以相差數十倍。其将蟲卵産在果實表面粗糙的部位,有時也會在葉子背面等處産卵,蟲卵掉落到土地裡也會發育成熟。幼蟲出土時,對土壤濕度要求很高,幹旱季節幾乎不會出現。幼蟲一般咬破果實表面蛀入果實内部,生長發育。
3.3 防治技術
對桃小食心蟲的防治一般有農業防治、化學防治、生物防治3種方式。(1)農業防治主要是清理土壤中的蟲卵,離樹幹1 m,深入14 cm的土壤都要清理,減少越冬的蟲源。同時,在幼蟲出土前進行誘捕撲殺。(2)化學防治辦法,通過使用藥劑定時噴灑,殺滅蟲卵和幼蟲。
<h1 class="pgc-h-arrow-right">4、桃瘡痂病</h1>
4.1 症狀
桃瘡痂病也叫黑星病,一般出現在果實的肩部,部分新生葉片也會被感染。發病初期,表面會形成暗褐色的斑點呈綠色水漬狀,随着果實成熟,病情逐漸嚴重表面病變部位變成黑綠色。最後,病斑聚合變成大片斑紋,出現發裂現象。這種病不會深入果内,隻在果實表面出現。
4.2 發病原因
發病原因一般是由于病菌而引起的。種植戶如果沒有及時清理果園,其病菌潛伏在枝葉或者是果實表面,遇上陰雨等濕度較大的天氣,即産生病變。一般在落果後6周左右,病菌開始侵入,時間一般在每年5月中旬至成熟前四周。
4.3 防治技術
這種病主要是由細菌引起的,在防治病害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除菌消毒技術,防止細菌越冬繁殖,造成大面積病害。冬季進行園林管理,檢查桃樹樹梢出是否病變,一旦發現,立刻清除病枝、病果,減少病原體對其他樹木的感染。栽植桃樹要選擇抗病性強的樹種,控制栽植密度,合理修剪維護桃樹,不要弄傷枝葉。采用通風采光的設施,保證果園排水系統通暢,降低濕度。
<h1 class="pgc-h-arrow-right">5、桃褐腐病</h1>
5.1 症狀
桃褐腐病也是桃樹主要病害之一,桃樹感染褐腐病後,桃花會出現凋謝、萎靡,花色變成褐色呈幹枯狀,直至枯死。
5.2 發病原因
褐腐病的病因主要是種植戶沒有管理好桃林,讓病變的果實不斷傳染其他桃樹。疏于管理桃林,導緻采光通風不良,高溫多雨的環境下,也會造成桃樹病變。引起病變的主要細菌是鍊核盤菌,這種細菌以菌絲的形式附着在病果或僵果上越冬,待回暖後産生孢子菌,通過自然風與昆蟲等傳播到其他桃樹上。隻要園林環境溫度在25 ℃上下,濕度在81%以上,隻需24 h的時間,桃樹就會發病。
5.3 防治技術
防治褐腐病的技術辦法有很多,(1)清理已經生病的桃樹,清除病變果實,掃除病變植株的殘枝落葉,減少細菌感染源的産生。(2)選擇合适的藥劑噴灑,例如代森鋅可濕性粉劑、甲基托布津、多菌靈等,同時将各種藥劑交替使用,減少細菌産生耐藥性。(3)對園林以及周邊做好采光、通風、排水的設施,以免葉面結露。(4)不隻使用化學肥料增加氮、磷、鉀,配合有機肥料,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h1 class="pgc-h-arrow-right">6、最後</h1>
綜上訴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對大家有所幫助。僅供各位相關從業人員參考學習,如果大家有更專業的知識願意分享,留言即可!也希望大家可以幫忙,轉發、點贊、關注一下筆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