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為大家一一介紹了梨樹常見病害以及防治方法,那麼接下來要為廣大種植戶分享的将是梨樹的各種蟲害以及防治的方法和小技巧,幫助果農朋友在種植梨樹上解決後顧之憂。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桃小食心蟲,又名桃蛀果蛾,簡稱“桃小”,屬鱗翅目果蛀蛾科。那麼肯定有人要問了,為什麼桃小食心蟲會危害梨子呢?與梨小食心蟲是不是同一種害蟲呢?
今天就主要針對關于桃小食心蟲危害梨果的事項展開全方位的分析,幫助廣大梨樹種植朋友在防治病蟲害上解決難題。會從五個方面來講解桃小食心蟲,從介紹危害症狀到具體防治細節,且看如何一一将桃小食心蟲消滅在梨樹下。

桃小食心蟲幼蟲危害梨果
一、為害作物 桃小食心蟲廣泛分布于我國北緯31°以北,東經102°以東的北方果産區。寄生植物有蘋果、梨、花紅、海棠、山楂、桃、李杏、棗等,其中以蘋果、梨、棗、山楂受害最重。
二、為害症狀 桃小食心蟲以幼蟲蛀害果實,蟲果果面蛀入小孔,愈合成小圓點,蛀孔周圍凹陷,常帶青綠色。果肉内蟲道彎曲縱橫,果心被蛀空并有大量蟲糞,俗稱糖餡。果面上脫果孔較大,周圍易變黑腐爛。早期蟲果變形,後期蟲果不變形,都提早發黃而脫落。
桃小食心蟲危害的梨子
三、形态特征 桃小食心蟲成蟲全體灰白色或灰褐色。雌蛾體長7~8mm,翅展16~18mm;雄蛾體長5~6 mm,翅展13~15 mm。
前翅近前緣中部有1個藍黑色近似三角形的大斑,翅基部及中部有7簇藍褐色的斜立鱗片,緣毛灰褐色,後翅灰色,緣毛長,淺灰色。
雄蛾下唇須短,雌蛾下唇須長而直;卵深紅色,桶形,底部附于果實上。卵殼上有不規則的略成橢圓形的刻紋。卵殼頂部1/4處環生2~3圈“丫”狀外長物。
桃小食心蟲成蟲
末齡幼蟲體長13~16 mm,全體桃紅色,幼齡幼蟲淡黃或白色,前胸側毛組具2毛,趾鈎為單序環,第八腹節的氣門較其他各節的氣門靠近背中線。無臀栉。
蛹長7 mm左右,剛化蛹時黃白色,漸變灰黑色。繭分兩種繭,冬繭絲質緊密,扁圓形,長5mm左右;夏繭絲質疏松,紡錘形,長8mm左右。繭外都黏附土砂粒。
桃小食心蟲入土作長繭花蛹
四、生活習性 桃小食心蟲在北方梨産區大多1年發生1代,以老熟幼蟲做冬繭,在樹下土裡、梯田壁、堆果場土裡和根頸部越冬。在遼甯西部梨産地,越冬幼蟲于6月下旬開始出土,7月中下旬進人出土盛期,延續至8月上旬。成蟲發生期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盛期集中在7~8月上旬。成蟲趨光性微弱。
桃小食心蟲成蟲晝伏夜出,每雌蟲産卵40~200粒。卵産于梨果萼窪處,從果面蛀人果肉,蛀孔很小。幼蟲串食果肉,并取食種仁,使果早變黃。蟲果内充滿蟲糞,失去商品價值。
幼蟲在果内為害20d以上,向果外咬一較大脫果孔,脫出果後直接落地,脫果孔周圍易腐爛變黑,蟲果易脫落。幼蟲脫果始期般在8月下旬,9月為脫果盛期。早脫果落地幼蟲爬入越冬場所結冬繭越冬。采果後尚未脫果幼蟲,随梨果轉運到堆果場、果庫等處陸續脫出并人土結繭過冬。
桃小食心蟲蟲卵
五、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在桃小食心蟲幼蟲越冬出土前,扒開梨樹根莖部土壤,刮除樹幹老粗皮、翹皮等蟲繭越冬場所。适時摘除蟲果,在病蟲果脫落之前将蟲果摘下帶出園區集中處理。
2、誘殺 在園間安置黑光燈或采用性引誘方式誘殺成蟲,降低桃小食心蟲種群交配繁育率。
園區防治黑光燈誘殺成蟲
3、地面噴藥 桃小食心蟲在脫果期和出土期,幼蟲暴露在外,地面施藥時藥劑可直接接觸蟲體,因而有相當好的殺蟲效果,對剛羽化的成蟲也有較好的毒殺作用。
4、樹體噴藥 樹上噴藥可以殺死卵和初化的幼蟲,也可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但由于桃小食心蟲在我國梨主産區的卵發生期恰好是雨季,有些年份往往遇到陰雨連綿而無法噴藥或使藥效降低,蟲害嚴重,單純依靠樹上噴藥防治有一定風險。是以,防治桃小食心蟲應做好地面和樹上兩方面的防治。
優質褐皮梨
以上就是主要關于桃小食心蟲的詳細介紹以及在梨樹上的危害症狀和防治方法等,希望能夠幫助到受桃小食心蟲煩惱的種植戶,種植出優質高産的梨子。如果您有更好的防治方法,歡迎在品論區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