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毒素纏身的腐肉,為何秃鹭整吞卻不生病?能腐蝕金屬的腸胃在冷笑

1、 占據食物鍊頂端的秃鹫

秃鹫,以活躍在南美洲熱帶草原的大兀鷹最為有名。成年秃鹫體重9-11公斤嗎,體長為1.5米左右,兩翼展開最大可超過4米,穩坐猛禽巨鳥中的頭把交椅。秃鹫深受秘魯南部庫斯科印第安人的尊崇,甚至将其圖像縫制在自制的土布上,如今更是厄瓜多的國鳥。

毒素纏身的腐肉,為何秃鹭整吞卻不生病?能腐蝕金屬的腸胃在冷笑

秃鹫體型龐大,注定了它隻能低速扇動翅膀,通常情況下1秒鐘扇動一次;而世界最小的鳥——蜂鳥,每秒最高可扇動90次,兩者顯然不是一個量級。

秃鹫攝食迅猛、少有敵手,處于食物鍊的頂尖位置。意外的是,秃鹫不喜歡活蹦亂跳的小動物,而是嗜好腐肉:尤其是喜歡死去的羊馬和駱駝,常引得附近的秃鹫蜂擁而至、你争我搶。

毒素纏身的腐肉,為何秃鹭整吞卻不生病?能腐蝕金屬的腸胃在冷笑

秃鹫的頭部、頸部裸露、少有毛發,據說是為友善将腦袋伸入腐爛骨架裡啃食,不至于皮毛被腐物、汁液沾染。食物匮乏的時候,秃鹫也會襲擊一些鹿、牛、羊,有時還會挑逗美洲獅虎,從它們嘴裡搶奪食物。

那麼問題來了,腐肉含有大量的細菌、病毒,為何秃鹫偏偏沒事?難道它有特殊的秘密武器。

毒素纏身的腐肉,為何秃鹭整吞卻不生病?能腐蝕金屬的腸胃在冷笑

2、 秃鹫吃腐肉卻不生病

對于上述問題,動物學家早就做了深入研究,且以找到答案。秃鹫吞食腐肉卻沒任何病症,全拜它強大的胃酸及免疫系統所賜。

胃酸可簡單地了解為胃分泌出的鹽酸,是飛禽、走獸不可或缺的物質成分。胃酸的主要功能是配合其他器官、物質将吞食的食物分解成體内需要的營養物質。動物千萬年的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各自的胃酸範圍:胃酸過多,容易出現“燒心”、“咯酸水”等症狀,甚至引發急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胃酸過少,也就是胃酸分泌不足,無力承擔食物消化的任務,容易患胃腸病。

毒素纏身的腐肉,為何秃鹭整吞卻不生病?能腐蝕金屬的腸胃在冷笑

正常情況下,人胃酸的PH值在1.5—3.5範圍之間;秃鹫不同,它的胃酸PH值竟然接近于0,腐蝕能力是人的百倍以上,溶解銅、鋅碎屑物簡直是小菜一碟。腐肉滋生出的細菌、病毒在強大的胃酸裡定是“在劫難逃”,失去了活性的細菌自然不會引發秃鹫的病變。

除此之外,秃鹫強悍的免疫系統為它設定了第二道防護牆。科研工作者跟蹤發現,非洲大草原細菌、病毒肆虐時,各類小動物均勻不同程度地死亡,唯獨秃鹫能“獨善其身”。原因是秃鹫強大的免疫系統會迅速做出反應,直接扼殺掉有害病毒。細菌在傳播工程中,秃鹫扮演着最後終結者的角色。

毒素纏身的腐肉,為何秃鹭整吞卻不生病?能腐蝕金屬的腸胃在冷笑

胃酸倒流。描述胃食管反流的人胃圖。這是由下食道中央的肌肉功能差引起的,它允許胃酸中從胃中回流到食道

科學家進一步研究發現,秃鹫腸道裡的細菌并非都是有害物質,一些腸道細菌與秃鹫形成了一種互惠的關系。

最為有名的要算梭狀芽孢杆菌,它在秃鹫腸道裡大量繁衍,幫助秃鹫把吞食的衆多物質統一分解成營養物質;同時,秃鹫自身的免疫系統對梭狀芽孢杆菌早已熟悉,對其藏匿的潛在有害可能,可針對性産生抗體,抵禦來自他們的侵害。

正是上述原因,秃鹫可肆無忌憚地吞食腐肉,而不擔心生病,為此秃鹫有“清道夫”之稱,為淨化草原、加速物質循環立下了汗馬功勞。

毒素纏身的腐肉,為何秃鹭整吞卻不生病?能腐蝕金屬的腸胃在冷笑

3、我國的高山秃鹫

分布在我國昆侖山、喜馬拉雅山及青藏高原等地的高山秃鹫,是非洲秃鷹的近親,許多習性特征極為相似,尤其是善于吞食腐食。差別是高山秃鹫因栖息環境的原因,練就了一身飛躍高地的本領。

毒素纏身的腐肉,為何秃鹭整吞卻不生病?能腐蝕金屬的腸胃在冷笑

高山秃鹫和其他品種的秃鷹類似,也擁有展開3-4米的翅膀,扇動面積大、速度緩慢,是以它們的飛翔方式更多屬于滑翔,這樣大大減輕了體力消耗,使它可長時間、長距離地“奔襲”。成年的高山秃鹫輕松飛躍6000多米的高峰。

據資料顯示,多次有人觀察到或找到痕迹,證明高山秃鹫能飛越海拔88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據此推算,高山秃鹫飛行高度應在9000米以上,這裡不得不佩服高山秃鹫的耐低氧、耐低溫的能力。

毒素纏身的腐肉,為何秃鹭整吞卻不生病?能腐蝕金屬的腸胃在冷笑

高山秃鹫吞食死去的動物,一般不會攻擊活物。重要的是,它貌似鋒利的爪子,實則已經退化,攻擊效果大大衰減,如今主要用來撕扯動物的毛發,配合嘴巴叼食腐肉。

高山秃鹫善于大口吞食,依靠上文提到的強大胃酸消化食物,是以速度極快,大約1分鐘就能吞下1公斤的腐肉。像一隻死去的成年斑馬大小的牲畜,要是遇到一群高山秃鹫,隻需半個小時,一副骨架就映入眼簾。

毒素纏身的腐肉,為何秃鹭整吞卻不生病?能腐蝕金屬的腸胃在冷笑

高原地帶并不像中原森林地區的那樣動物密集,是以找到一塊腐肉需要高山秃鹫多次奔波。“逼迫”着高山秃鹫飛得更高、飛得更遠,通過擴大搜尋面積增加獲得食物的幾率。事實上,貧瘠的環境下,高山秃鹫還養成了群體協作的習慣。一旦某隻高山秃鹫發現了食物,它會發出一種特殊的聲音,周圍幾十公裡的高山秃鹫以100公裡的時速“聞訊而至”,然後痛快地飽餐一頓。

需要指出的是,我國目前大約有20000隻的高山秃鹫,此時最大的問題是食物短缺,常是饑一頓飽一頓。建議對其保護應提到新的高度,避免等到将要滅絕,才得到重視。

原創: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