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渣塘,是灌陽縣洞井鄉保良村的一個自然屯。
灌江上遊河段,有一條大的支流,名叫牛江河,在綿延不絕的海洋山一條峽谷中,牛江河款款地流過,木渣塘這個小村子,就散布在牛江河的兩岸,小村子之中,又有幾個小村子,彼此之間,拉得老遠。
灌江上遊河段的支流,遠不如下遊段那樣寬闊遼遠,卻似小溪般淺淺流水,水極清,輕柔地拂過滿是鵝卵石的河床。
江兩岸,俱是高峰,洞大公路在峽谷穿行,路随江轉,偶爾能見到少數的平地,上面不是村落,就是水田。
早就聽說,在木渣塘的灌江裡,生長有螃蟹。于是,就有去看看的想法,順便捉幾個螃蟹嘗嘗。
八月的一個星期天,終于成行,驅車來到木渣塘,差不多十一點,離吃中午還有點時間,我們先到江裡玩玩。

此段的牛江河,離洞大公路的路面,大概有二十來米的高差。
江中,十來個大石頭碼成一條,擺成一個簡易的跳步,以便人們過河而不用濕鞋。
久不下雨,江水不深,淺處僅沒腳背,深處則剛及膝。
時已至秋,氣溫仍高,然一踏入江中,便覺一股涼意由底而生,随經脈而上,直達腦頂,頓時全身上下,每一個毛孔,無一不暢。
其實,我們事先并不知此段江中是否有螃蟹,來到江中,本意是找尋幾許樂趣。
幾人溯江而上,在江底尋找螃蟹所留下的蛛絲馬迹。
流水緩緩,溫軟如玉。
水透明似無,江底石頭,一覽無餘,隻當水面晃動,扭曲了畫面,才驚覺水的存在。
幾條小魚,仿佛浮在空中,陽光下徹,像似在享受日光浴。而另一群小魚,似在匆匆趕路,忽急行,忽停在石旁歇息。我們的到來,驚擾了它們往常的生活,随着我們前行的腳步,小魚們沒命地四下竄散。
岸邊的石塊。
一群鴨子,在江中覓食,鴨子時而将頭沒入水裡,隻露出身子,幾下抖動之後,又擡起頭來,心滿意足地四下張望,張嘴哼幾句歌。
一塊岩石,頑強地從江底升起,露出水面。幾棵小草,頑強地從石縫中長出,給灰赫的岩石,增添了幾許綠色,也展現了小草們的堅韌不屈。
牛江河美景一。
牛江河美景二。
經過十來分鐘的漫長尋找,終于有了收獲,一隻螃蟹被捉拿歸案。
世界上的螃蟹,絕大多數,生活在海裡,隻有少部分的螃蟹,生活在淡水,如湖泊沼地,山溪河流。
淡水裡的螃蟹,又叫河蟹,河蟹的書名稱中華絨螯蟹。
不同地域生活的河蟹,個體有較大的差異,有的大如掌,如陽澄湖大閘蟹,有的小如蛋,如咱們所捉的這種。不過,營養價值大體一緻吧。
洞大公路的旁邊,有一座小院,不似農居,推測是一個公路養護站。
院前院内雜草叢生,顯然久無人居住。
洞大公路1999年開通,這座院子,也不過二十來年的曆史。
這是幾人将近一個小時的成果,十隻螃蟹,六條小魚。
不多,卻也心滿意足。
閑人捕魚,又有幾個在意魚獲的多寡呢?
在意的是捕的過程中的樂趣。
年前,高高在上的豬價,終于跌下雲端。
現在,政府在号召多吃豬肉了。
大多數的中國人,都喜歡吃豬肉,無肉不歡。
然而,同樣是豬,此豬非彼豬。
城市裡販賣的豬肉,味道趕不上小縣城的豬肉。小縣城的豬肉,味道趕不上鄉下的豬肉,鄉下的豬肉,味道又趕不上山裡的豬肉,而山裡的豬肉,拿到城裡煮和在農家煮,又是二種不同的味道。
在灌陽的山裡人家做客,豬肉不會做出太多的花樣。
鐵鍋上架,熱鍋入油,放入生姜豆豉,頭骨清水入鍋,燒開煮沸,便是一道上等的好菜。
豬肝豬肝豬腸,煮一盤,吃一盤,吃的是個新鮮爽透。
久未吃過爆炒豬肝,别有一番風味。
殺口菜,看似肥,食之則不膩。
螃蟹入鍋,嘗嘗咱們的勞動果實。
煮熟的螃蟹紅透透。味道談不上好,也說不上差,但多多少少,咱也參與其中,吃起來,自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人生一世,轉瞬即過,歡也短暫,苦也不長。
要想逍遙快活,請記下美好瞬間,珍藏于心,讓歡樂盡可能久駐。
至于苦悶,盡量抛之腦後,随風而逝,随水而流。
人生在世,不求高官厚祿,隻求平淡安康。
遊有山間野趣,清風可拂面,溪水能濯足,可矣。
談有良朋佳友,一周數聚,土酒配土菜,圍席而坐,談天說地,指點江山。每至周末,相邀遊山玩水,吸風飲露,走馬觀花,好不暢快,足矣。
歡迎關注微信公衆号:灌陽人在灌陽